内容摘要:产业链是在客观区域差异基础上,由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刺激形成的区域合作载体。在西部地区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下,本文主要从产业集聚、产业链的理论视角剖析了二者在助推西部经济振兴中的作用,并根据西部工业基地包括资源型、制造业、混合型和离散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整合,从多方面构想了产业调整和整合的不同方略。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链西部经济振兴策略
问题的提出
工业化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区域创新网络和新竞争优势等理论都为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以地区产业集群为载体,从制度、技术及组织等方面加强创新,并以此作为主要手段实现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西部经济取得了较大成长,但投资重点仍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基本领域,体制僵化、中小企业发展后劲匮乏、产业低端化以及配套能力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难以实现关联性的市场主体在西部地区的集聚效应。就此,要降低西部经济振兴所面临的外向度差距,就应立足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将经济发展助推力由资源优势、政策优惠转向产业集群优势,才是当前西部经济摆脱“迟发展效应”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根本任务。
西部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西部经济快步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影响其获取持续发展动力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演化迟滞,区域经济呈“双重封闭二元结构”:
一是现代经济内部结构。西部经济成长主要依赖于重化工业的高速扩张,能源和原材料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积极的商品优势,产品附加值大量流失,中心城市经济、主导产业缺乏与周边地区的辐射联系;农村产业结构却依旧偏向于农业,由此构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首个层面的二元结构。
二是指中央计划直接调控下所形成的西部重工业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分布于中心城市或工矿型城市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且该类型企业“大而全”,企业管理与社会管理功能集为一体,产、供、销均自成体系,约70%-90%的产品也集中销往东部省份。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地方中小企业生产要素短缺、质量竞争能力弱,销路局限于相邻省市,无法获得较广的成长空间。由此即出现了大中型骨干企业远辐射经济与地方中小企业内向型经济并存的区域经济深层次意义上的二元结构。这些均反映为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幼稚的初级阶段,也是致使其产业结构停滞不前、无法向高级化演进的重要成因。
产业结构体系的缺陷制约了资源转换和产业效益的提高的效率,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地区加工业工艺技术落后,而原材料则更多地输往区外,上、下游产业间出现技术断层导致产业链缺损;其二,随着优势产业技术的老化,西部地区骨干企业由于装备损耗、技术能力降低等因素相继进入更新期,加之严重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化等问题,造成了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三,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失衡,产业结构更新缺乏持续动力。
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西部经济振兴中的作用
(一)产业集聚与产业链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聚是特定区域与行业领域内各方面胜者基于行业联系和互补性所构成的关键集合。产业集群就是基于此种联系,由企业自发或有组织地集结成群,获取竞争优势的综合体。集群内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使得彼此间进一步构成互动新型的关联。由此产生的竞争压力和潜在压力对于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有加速推动的关系,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所具备的集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是其它形式难以比拟的。
产业链则是指在特定的经济或技术关联下,产业部门依据时空布局关系,形成集中于特定地域的价值链和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的构建包含接通、延伸产业链两方面的内涵。前者是指借助于产业合作形式,以此来实现特定地域范围内存在有产业链断环或孤环情况的产业部门串联;后者则是指在已有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促进产业链的拓深延展,上游延伸至基础产业与技术研发环节,下游则拓深至市场拓展环节。通过以上两种渠道,产业链能得以完善与拓展,最终使产业链具备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整体功能,新衍生出的产业链环则可由产业迂回,同时实现就业岗位与产业链附加价值的增长。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在解决西部经济结构中的固有缺陷方面,能起到分散、随机的市场关系所无法获取的作用,尤其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集群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产业集聚可使关联企业间分工细化,在互信基础上获取信息溢出效应、资金的规模效应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对于增强西部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区内的地缘企业,可使企业感受到竞争压力和挑战,并在此良好的创新氛围内形成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动力;由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组织网络也可更有效地巩固知识的“溢出”效应,优化集群创新能力。
第三,有助于增强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产业集聚对产业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有组织地集中,纵向上可形成类似垂直一体化的生产过程,横向上则能促进地区企业间的水平联系合作与竞争,并在二者的综合作用下增强产业集群资本吸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四,推动西部地区区域品牌的形成。产业领域的集中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其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会不断突破生产区位,走向更广阔的外部市场,并最终形成有助于集群内企业交往与市场开拓的品牌效应,为地区的发展构设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积极的地区产业集聚战略在西部经济振兴中的应用路径
2l世纪是产业集群支撑的经济时代,积极的区域产业集群政策应纳入西部产业规划中。就培育与发展西部经济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而言,西部的经济“起飞”也将由此借助于产业集群模式,完成市场的培育和企业的创新,达到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目标。根据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石—矿业的划分,产业集聚战略的应用路径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资源型工业基地的产业链延伸策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经济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资源型工业基地由于其生产过程、生产对象的单一化,在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技术创新的内容与效能更是严重受限。由此,要实现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整、拓展与延伸矿区企业产业链就成为极为重要的一环。具体而言,矿区产业链的内涵与外延拓展就集中地表现为技术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方面,矿区企业须积极利用资本运营的便利条件,完成产业链的延伸。通过诸如企业并购、参股入股等手段涉入新产业,积极分摊矿区产能因市场价格波动面临的风险。譬如煤炭行业就应积极地借助于资本市场的调配功能,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延伸企业外延式产业链,增强并带动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整体绩效,并以此更进一步地在证券市场获取资本运营资金,加紧促进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并以兼并、收购、参股等手段带动产业集聚区内非矿产业的整体发展,推动区域配套能力的增强。
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矿区企业的内涵式产业链延伸,恰当地引入区外的生产过程或以技术创新作用相应地增强矿区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力促矿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改善。相较于外延式产业链延伸着力解决产业链过窄的问题,内涵式产业链延伸则更多地表现为解决纵向产业链过短的问题。仅以煤炭行业为例,原煤经洗选、焦化、焦油加工及矸石利用后,产品利润最高可增值12倍之多。由此,在资源型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中,政府应着力于促进纵、横向的矿区产业链延伸,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前进。
(二)制造业工业区的产业链修复
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链的完整性。关于西部地区制造业的产业链修复,主要包含两条途径:连接区域内产业链的各孤环或断环;以新造产业部门链环的形式实现断环接续,后者则更加重要。产业链环增加主要表现为原有产业群体中新兴产业部门的兴起,西部地区自建国以来就得到了巨量的工业建设投资,产业集群区的支柱产业与支柱企业并不匮乏,关键是与之灵活配套的中小企业体系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由此,在对主导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外,尤其应注重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重组,只有支柱产业与区域内配套产业形成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才有可能带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增长。就此,政府与地区企业界应推动进入壁垒的消除,允许与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并提供相对称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在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市场拓展上,也应给予足够的财政政策支持。
(三)整合混合型、离散性传统工业基地以发展超区域性产业链
在地区某支柱产业足够强大时,区域内的产业链即集聚区内配套企业无法“容纳”其发展能力时,该产业就必须主动地跨出产业集聚区域的限制,这在事实上也为混合型、离散性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提供了契机。
由于混合型、离散性老工业基地缺乏主导产业,而向其它产业集聚区域支柱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却更加发达,工业结构存在着“头重脚轻”的情况。在这些配套企业寻找盈利契机、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时,就应当突破从往传统产业发展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思想,而要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状况,来确定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尤其是要兼顾区域经济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将产业链的超区域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构建二元化产业链,或同时向区域内外的产业链条提供配套服务,或依据区域内的链条优势实现产业集中发展。
由此,在以上二者的区域型产业链条的定位方面,一是要以先进的科技与工艺流程改造传统工业基地,二是要将域外市场的开拓工作纳入重点发展目标,积极联络地方政府,获取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与信息支持,将传统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地区经济发展相联系,以求更好地实现产业链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产业结构滞后成为西部地区经济振兴首要障碍的情况下,产业集群是解决西部经济振兴及工业化发展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是,西部经济振兴具有着特殊的困难和障碍,产业发展政策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总结起来,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就是当前西部产业集群实现整合、突破瓶颈、追赶工业化发展潮流的根本路径。
参考文献:
1.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
2.张唯实.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9(23)
3.李雄诒,严昕.产业集群下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
4.张唯.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与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战略[j].甘肃农业,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