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农民消费行为与公共品供给——试论一个结构化理论的分析视角
论文摘要:运用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以一项不成功的饮用水工程作为例证,从中发现:传统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使得农村居民对于公共品的付费消费持谨慎态度;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往往忽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失败的公共品消费经历会降低农村居民再次参与公共品消费的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公共品;消费行为;结构化理论
  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自给性消费水平高而边际消费倾向低这一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主要采取政府出资、政府主导的方式,容易产生行政行为的低效率。而且,在以往的理论分析中往往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公共品使用者——农民的行为意向经常是被忽略的,其结果是导致公共品供给难以符合农民的意愿。因此,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需要将使用者的行为意向这一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本文应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农村居民的行为反应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并以一个失败的饮用水工程为例证,分析公共品供给过程中使用者的心理结果和行为意向,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提出管理建议。
  一、结构化分析框架
  社会学理论认为,行动者个体不是被动服从于制度的安排,其对制度主观能动的反应能够导致制度的变迁。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将宏观制度分析和微观行为分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行为惯例
  消费者行为是处于既定的规则和资源结构中的,规则的制约可通过日常行为惯例表现出来。这里将行为惯例分离出文化导引和制度变迁两个维度。
  1,文化导引。农耕文化已经根植于农村居民的心灵深处,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给自足”、‘重俭黜奢”等消费理念以生活惯例的形式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对于饮用水、烧柴等自然赋予的物品,农民一直持有无偿使用的观念。
  2.制度变迁。免费用水等消费陨例体现出的是村庄中的传统消费制度。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公共品供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公共品消费过程中要或多或少的付费,这与原有的消费惯例相冲突。在制度变迁中,农民的行为会做出适应性反应,他们的行为后果也会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

  (二)心理与行为运作机制
  心理与行为运作机制是在文化导引和社会比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最终归结为特定的农民理性。
  1.社会比较。现代传媒和农民工的流动所带来的外部信息正在改变延续了几千年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开始向往健康、舒适的生活模式。对于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农村居民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公共品供给提高生活品质。当然,较高期望也往往会导致较高的失望和不满,在经历公共品供给失败之后,他们将会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2.农民理性。农民理性是农民采取行为的心理基础。scott认为农民的经济行为奉行“生计第一”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而不是理性经济人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林毅夫认为小农的行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行为却恰恰是外部条件限制下的理性表现。我们认同林毅夫的观点,农民在外部条件限制下,会按照传统惯例做出消费行为,但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呈现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三)消费行为
  按照吉登斯提出的行动者的分层模型,消费行为是由行动的反思性调节、合理化及动因所构成的一系列过程。
  1.行动的反思性调节。在公共品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不仅调节着自己的消费行为,而且对公共品的供应者存在同样的行动期望。他们会根据公共品消费的后果和其他人的反应来不断地反思、改变和调节着自己的消费行为。
  2.行动的合理化。农村居民对公共品消费行为始终保持着理论性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3.行动的动因。传统消费惯例以及具有农民理性特征的心理和行为运作机制会形成特定的行动动因。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这些特定的行动动因会驱动农村居民采取符合理性的行为。
  (四)意外的行动后果
  受自身能力和信息的限制,消费者有意图的消费行为会产生意外的后果。公共品的消费可能经历意想不到的失败,而且农村居民会将这种消费失败归因为公共品供给决策和管理的不当,并根据这种后果决定未来的行为。
  (五)未被认识的行动条件
  未被农村居民预料到的意外后果会以反馈的形式成为以后行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条件。换言之,这些意外后果会促发下一步的消费行为。当然,下一步的消费行为可能是继续合作,也可能是退出公共品的消费过程。
  二、一项饮用水工程的例证
  (一)工程介绍
  该饮用水工程位于长春地区东南部,该地区居民一直饮用浅层地下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要求。工程始建于2001年,覆盖7个相互毗邻的自然村落,为407个农户2187人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采取深水机井汲取的方式,通过铺设地下管线将水引到407个农户家中。资金来源分为财政拨款和农户自筹两部分,市县两级财政共出资20万元,每个农户支付350元的管网费,在运营之后,每户每年需支付3.5元的管理费。管网的铺设采取农民出义务工的形式,农民和工程部门都不需要付费。
  (二)消费规则的变化
  在传统封闭的村庄生活中,自给自足是最合理的生存选择。饮用水一类资源在村民的心里认同为自然的赐予,吃水不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饮用水工程出现之前,村民曾经用两种方式汲取饮用水,早期的公共水井和后来的各户自用的手压井。在饮用水工程之后,以前存在的不花钱饮水的惯例则发生变化,以后的岁月中,吃水要支付少量的现金。

  (三)农民的心理和行为
  在‘重俭黜奢”的文化传统下,虽然低收人约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但村民依然坚持朴素的生活方式。虽然村庄中的水质不好,但是一代代人就是在这方水土里成长,因此长期以来没有谁会投人大笔资金改善饮用水质量。不过,由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现代传媒的影响,新一代农民开始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深水机井的费用较高,需要2000元,很多农户都搁置了打深水机井的计划。他们认为,虽然水质不好,但是还没有达到需要动用2000元来改善的程度。在新的规则之下,每户要支付350元的管网费,每户每年要交纳3.5元的管理费。与打深水机井相比,要便宜的多,支付成本相当于打一口浅水井的费用。因此,村民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吃水规则。
  (四)意外的后果
  该工程将水源地选择在一处适应打深水机井的低洼地带,以保证未来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工程于2001年秋季完工并开始正式供水,整个秋季和冬季该工程都正常运行。但在2000年前后,正是农村种植水稻收益高于玉米的时候,在水源地周围,十几户农民将原来的旱田改成水田,并且灌溉用水也是采取深水机井的方式。2002年夏天的降水较正常年景大幅减少,水田灌溉用水增多,地下水过度开采,饮用水工程由于水源不足出现供水中断隋况。在整个夏季,饮用水工程处于半停业状态。在停水的时候,农民们重新启用了自家的手压井。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之后,饮用水恢复正常供应。但在年底,在工程部门收取管理费的时候,双方出现了分歧。分歧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认为整个夏季的间歇性供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变,责任在于工程部门,所以.不应该交纳管理费,而工程管理人员认为间歇性供水属于不可预测事件,不应该涉及到管理费的正常收取;二是农户认为他们交纳的钱是350多元,应该得到很好的服务,目前的服务质量不能令他们满意,而工程部门认为先前交纳350元是管网费,与管理费无关,每户每年3.5元的管理费已经很低了,即便偶尔中断供水,农户也没有不交的理由。双方争执不下,农户不能得到在未来正常供水的承诺,很多农户拒绝交纳每人每户3.5元的管理费。因此,在该工程供水一年多之后,饮用水工程停止了运行。
  (五)目前的状况
  在饮用水工程停止运行之后,农户重新采用手压井的供水方式。饮用水工程部门撤离,机井和管线闲置。同期,粮食的市场价格出现变化,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而水稻价格维持不变,种植玉米的收益高于种植水稻的收益,因此农户纷纷将水田改种玉米,地下水供应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饮用水水源不足问题已经不存在。但是,工程部门已经撤走,当地政府也没有重新运行饮水工程的计划。在农业税免除之后,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农民的收益提升。富裕的农户开始考虑提高生活质量,为提高饮用水品质,一些农户自家投资2000元开凿深水机井。尤其是盖新房的农户,在盖新房的同时,必定选择开凿深水机井。当然,大多数农户还是引用浅层地下水。
  (六)未来的趋势
  在过去,农村居民饮用水经历了公共水井和自家手压井两个阶段,而未来的趋势如何还很难预料,但必定是以下两种模式之一:一种是农户采取个体行为方式,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口深水机井,就如同现在每家每户拥有一口手压井一样。这种模式符合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但是成本较高。另一种模式是依靠国家投资或者是引导农民采取集体行动的做法,兴建饮用水工程,集中供水。这种模式与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相违背,但具有规模效应,成本较低。
  三、研究结论和局限
  (一)研究结论
  1.面对消费规则的变化,农村居民会选择适应性行为。传统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应对传统消费行为予以理解和引导。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消费意愿。
  2.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往往具有行政行为的低效率的特征,从项目的投资到后续的管理往往缺少科学性和持续性。而公共品的质量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共品供给质量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一个失败的尝试可能促使农村居…民回归到原来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下,而这种消费模式从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是不经济的。
  3.农户具有分散行动的传统,一些农户会在某些公共品供给的领域自行采取行为,比如说农户打深水机井的行为。而公共品的提供属于集体行为,在未来的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这些富裕的农户可能会拒绝参与公共品工程,因为他们已经自行解决了类似于饮用水问题。因此,公共品供给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时机过迟可能失去对部分农户的吸引力,在参与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公共品的规模效益无法充分的发挥。
  (二)研究局限
  公共品的供给涉及到多种方式,在每种方式之下都会出现各自的意外后果,而我们仅仅对饮用水这类公共用品进行了研究,结论一定是不全面的。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收人水平之下,农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意向会有所不同,我们的研究是针对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中等收人水平的群体,结果可能对其他群体来讲不具有适用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会扩大研究范围,将更多的样本纳人到研究中,以便发现更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议农民利益表达不充分的危害
    人文环境与低碳消费的影响关系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的实证研究
    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风险之防范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实现
    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其对…
    中国富豪消费追求悄然改变
    山东省农民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功能设…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理论假说与实…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观察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成因及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