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养老金体系的赤字
基准情景的结果由表2给出。它提供了未来50年
模拟将用来考察提高退休年龄和扩大养老金体系覆盖面的影响。在试验3·1中,从2000至2005年,支柱1对城市非国有和非个体部门的覆盖率将逐渐达到100%。试验3·2则假设覆盖面扩大到农村企业,在2005年至2010年间逐渐扩大到50%。在这一试验中,我们假定养老金储备的利率为零。试验3·3则假设政府为养老金征收社会保障税。由于不清楚当局对所考虑的社会保障税的实际设计,我们假设社会保障税将是替代当前支柱1的缴费的国家范围的税(而非省级范围的税)。其征税对象是正规部门的所有企业,包括农村和城镇的集体企业和城镇的个体私营部门。这将统一国家的养老金体制并使所有地区实行一致的税率,改变目前的分割局面,并提高工人的可流动性。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假设是工资的12%,并由工人和企业各付一半,即各负担6%。我们仍假设转轨成本由各种另外征收的税来负担。由于支柱1的目标是保证略高于贫困线的生活标准,替代率将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为平均退休年工资的20%。支柱1若过分慷慨,将加重政府的负担,减少在个人帐户储蓄的积极性,从而不能真正实现多支柱的养老金体制。
表3给出的养老金年余额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所建议的改革之后,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是有保障的。在不提高退休年龄的条件下,无论扩大覆盖面与否,支柱1都能保持盈余。如果征收新的社会保障税,原先的分割的体制将变为全国统一的,即使税率比国务院26号文件所规定的费率低,改革后的支柱1在财务上也可持续。
第三套模拟下的平衡缴费率连同作为比较的第一、二套模拟之下的平衡缴费率都在表4中给出。它表明,如果现行的现收现付体系不改变,那么即使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退休年龄后,平衡缴费率也会高达工资总额的25%至35%。在试验2·2中,在结构改革和以税收支付转轨成本之后,支柱1的平衡缴费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在2005至2050年间介于9%至12.5%。这意味着,只要有11%到12%的工资税,这个小规模的现收现付支柱1(20%的替代率)就能处于财务平衡。在第三套模拟试验中,平衡缴费率保持在10~12%的范围,这与我们对社会保障税率的假设相一致。
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差异会逐步缩小,扩大支柱1的覆盖面在获得更多缴费的同时,其对新覆盖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也将增加。因此扩大覆盖面对于支柱1的养老金余额和平衡缴费率影响很小。但扩大覆盖面由于会增加养老金支出和总体的缴费负担,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图4)。但考虑到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小规模社会统筹现收现付支柱会为全社会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有利于收入的平等和劳动力的流动,它对经济增长的轻微负面影响将是可以接受的。
(七) 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各种改革设计方案对养老金体系本身的可持续性和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考察了相关的国际经验后,我们利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