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是社会购买力不足与社会有效生产能力过剩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紧缩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停滞、物价跌落、社会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等方面。
判定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危险,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第一,一些西方国家近一年来存在着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态势。1998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1%左右,1998年8月31日纽约道·琼斯股票指数暴跌512点;10月,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因投资失败,濒临破产边缘,恐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导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在短短几天内暴跌近1/5,为了避免和减少损失,对冲基金正在收缩投资。在人人都追求现金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信贷紧缩”,将美国经济推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1998年,欧盟国家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德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法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1%,意大利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8%。第二,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
德为保证,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另外,保险公司要拓宽消费者选择余地,吸引资金流入,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出台新的险种,如配合消费信贷带来的商机,医疗制度改革后提供的市场空间等,在进行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消费者迫切需要的险种,更好地满足投保人的需求。
(二)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为保险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管理水平低下是我国企业的普遍特征,保险业也不例外,尤其体现在业务管理水平上。目前实行的流程管理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但其完善还有待时日。因为个人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保险公司必须准确、迅速地做出反应,解决这些问题。消费者对保险的不信任感很大程度上源于索赔的繁琐和滞后。针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应当简化理赔给付手续,严格按照《保险法》的规定进行理赔给付,以顾客获得的实际利益来加强宣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统一调配资金,科学管理资金,防止在通货紧缩情况下造成流动资金不足
在通货紧缩阶段,寿险业要重视资金的变现能力,以防止因大量退保而导致的流动资金不足。国际上近几年就有因大量退保而导致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甚至破产的例子,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为保险业资金运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市场,如何把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增值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统一资金调配,形成规模投资效益;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运用资金,彻底消除散、乱情况的发生。
(四)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监管自律,防止非正当竞争给保险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保险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更需要行业间的正当竞争,共同培育市场。因此,保证依法经营,规范市场行为不仅仅是保险监管部门的任务,也是各保险公司同仁的期望。通货紧缩现象虽然会对国民经济以及保险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不断调整经营思想和策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就一定能够在全球通货紧缩的形势下,获取我国保险业质和量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