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在经历了90年代兴盛发展之后,欧洲各国对人寿保险业的监管有所放松。集中表现在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对英国人寿保险公司在企业债券及股市投资的比例增加未采取任何措施。许多英国人寿保险公司为美国企业的虚假繁荣而迷惑,先后增加对美国企业债券及股市的投资比例,而监管当局在眼前投资的高回报及英国保险发展需要等口号下,对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及资本金是否充足的警觉有所放松。
因此,在安然、世界通讯事件之后,英国某个保险企业投资损失高达近7000万英镑,马上出现现金流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2.其次,欧洲保险企业在混业和规模经营上扩张太快。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欧洲保险公司兼并案就高达几百起。其中不乏著名的德国安联跨业兼并德国德累斯登银行,英国商联兼并诺威奇保险,瑞士信贷兼并瑞士丰泰等动辄几百亿美元的兼并案例。欧洲保险公司认为在经济扩张和发展迅速时期,多元化经营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销售,分散产业风险。而恰恰同时,多元化经营也将资本市场和保险企业经营风险扩大了好几倍,乃至于上百倍,跨业兼并给新企业带来更多经营业绩和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如德国安联在兼并德累斯登银行后发现,银行经营风险对安联保险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安联保险不得不用其自有资金去弥补银行经营中的亏损,从而导致自有资本金下降信用等级被下调。
3.再则,从70年代初大部分欧洲人寿保险公司推出投资连接型保险,投连产品的优点无需多言,而其业务的稳定性往往取决于保险公司资本市场的投资成功与否。在欧洲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一片兴旺之时,投连产品稳定性很好,而在股市低迷之时,退保率较高,业务波动很大。“安然”事件之后,欧洲许多机构投资者和保单持有者对人寿保险业看空,纷纷撤出投资和退保致使欧洲各人寿保险公司面临资本金短缺和退保给付的双重压力。欧洲保险消费者的信心受到打击。这不仅使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面临窘境,而且严重抑制潜在的保险消费需求,给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与此同时,欧洲人寿保险业的主要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政府养老基金对保险公司的投资也大幅递减。"9·11"事件之后,欧洲各保险公司都将投资分红降低,如商联保险集团把分红从2000年每股利润38便士,降低至2001年每股利润26便士,致使许多欧洲机构投资者纷纷减少对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2002年继“安然”和“世界通讯”丑闻之后,欧洲各人寿保险公司都发布预亏公告,致使欧洲各大投资机构一片哗然。穆迪信用评估公司2002年8月27日发表报告指出:“人寿保险业的信用状况正在恶化,其资本金及偿付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穆迪公司对人寿保险业发出“特别提示”。
而我国人寿保险业在2002年一片繁荣。据
9%和28.92%。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在今后的几年中,投资回报率仍将在很低的水平徘徊,另一方面保险经营成本却大幅上升。在这种环境下,过度经营投资类保险产品,而不注重保险公司内部经营水平的提高,必将造成实际分红与保险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差异,而一旦这种差异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或资本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必然导致保单持有人的退保,也会可能造成公众对保险公司信心的丧失。
隐患之四:兼业代理和专业代理的风险
我国《保险法》已明确规定我国保险,银行将实行分业经营,如果认为分业经营,我国保险业就不会出现欧洲混业经营或跨业兼并所带来的后果,那么这种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从法律上讲我们已经将混业经营的可能性排除,但实际状况是我们各家保险公司或多或少地都与各银行,证券,专业代理公司签有各种形式的合作协议。而且北京2002年1-6月份银行代理人寿险保费达17.3亿元,占总全市人寿保费收入的21%左右。在这些兼业代理和专业代理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银行代理背后的隐患:央行多次降息和加收居民个人储蓄利息税后,储户选择购买保险中的大多数人都因为前些年高利息存款到期后,无法选择合适的投资渠道,继而选择保险。因此,其购买保险的真正动机并不明确。消费者选择购买保险是为了逃避利息税,寻求高回报的逐利行为,并非是对保险有很充分的了解。加之兼业代理人员在购买保险时的种种诱导,此类购买行为的风险是明显的:银行储蓄利率低时,储户纷纷将资金投入投资类保险;银行储蓄利率一旦上调,一部分储户将退保。
专业代理中:不少代理公司为了追求短时间内的高回报竭泽而渔。表面看来一些专业代理公司2002年1-6月保费收入大幅上涨,一片繁荣。而细细分析,专业代理公司中投资类产品中趸交比例十分惊人。对于承保公司而言,如果在市场发展时期,大做特做趸交的业务,无疑是对市场资源的过度开采,当这种度达到一定规模时,未来市场发展将可能出现局部周期断流。
如上所述,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少风险。剖析欧洲保险市场如今产生的种种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无不给我们启迪,也给我们提出了防患于未然的要求。我国人寿保险业也应静下心来,细细研究如何在现行法规许可的情况下,把保险资金的投资做到既安全又获利的“双赢”,如何炼好企业的“内功”,提高各层次员工,代理人的素质,如何培育市场等课题,真正使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并为将来更大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是笔者由衷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