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摘要]本文 研究 的目的是论证我国非寿险业资本结构是否达到了最优,以及非最优的资本结构给产险公司效率带来的 影响 。本文运用了一种新的dea模型(超效率模型)评估了样本数据中的产险公司在2001-2004年期间各年的超效率评分及最优资本结构,通过比较发现我国非寿险业各年的实际资本结构均高于最优资本结构,最后利用简单回归 分析 模型证明了实际资本结构与最优资本结构的差距越大,产险公司的效率越低,即非最优的资本结构产生了效率的损失。
[关键词] 中国 非寿险业,资本结构,de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whether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es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has reached it's optimal level and what's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has on the firm’s efficiency. using a new form of dea (super-efficiency model), we estimate the super efficiency scores and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from the sample of property-liability insurers over the period 2001-2004. by comparing the actual capital structure for the industry with it's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w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dustry have over-utilized capital structure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regression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under- or over-utiliz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efficiency, which means it leads to efficiency penalties.
key words: chines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capital structure; dea
一、前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寿险市场快速 发展 ,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资本金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图1和图2描述了1998—2002年期间,我国非寿险业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本文中资本结构表示为责任准备金与资本金之比),以及资本金与责任准备金各自的变化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2年期间,我国非寿险业资本结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在2003年资本结构却迅速下降,而在2004年的时候又迅速恢复到2001年左右的水平。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4年期间,我国非寿险业责任准备金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而资本金的上升趋势较缓慢,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责任准备金的增长速度更加显著地高于资本金的增长速度,但在2003年资本金的增长速度却略高于责任准备金的增长速度。从图1、图2中可以得知,2003年呈现出与其他年份不同的趋势。在2003年,因为非寿险业扩充了资本金,从而导致资本金的增长速度超过责任准备金,资本结构也在这一年迅速下降。2003年,我国非寿险业的整体资本金实力得到改善,但此后,资本金状况又出现恶化迹象。
图1及图2虽然描述了我国非寿险业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及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但是有一个值得深思的 问题 ,即我国非寿险业资本金相对于责任准备金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资本结构是否最优?如果不是最优的资本结构,对非寿险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最优资本结构。由于资本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者们也很难通过研究直接得到各行业最优的资本结构,但是 网络 数据包 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却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最优资本结构的新视角。dea是一种评价相对效率的方法,运用dea方法可以得到在特定样本里每一个决策单位相对于最好的决策单位的效率及最优投入量,由于在本文中选取的投入指标包括责任准备金与资本金,所以使用dea方法可以得到样本数据中产险公司在各年相对最优的资本结构,并且还能借此判断各产险公司实际资本结构是否达到了最优,最后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可以进一步证明非最优的资本结构对产险公司效率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使用dea的超效率模型(super-efficiencymodel),对“有效”的产险公司做进一步排名和分析,并且运用dea方法来确定样本数据中的每一个决策单元的最优投入量。鉴于篇幅的原因,在本文中不再介绍超效率模型。
二、指标的选择
(一)超效率模型的投入和产出指标
在运用dea 模型来进行研究时,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影响着模型分析的有效性。虽然在国内外有许多的研究 文献 运用dea模型对保险公司进行了效率评估,但是很多研究文献都是基于生产的角度,将保险公司视为是利用资本和劳动力来生产保险服务的 企业 ,而能体现保险产品的服务性即是对保单持有者的赔付,因此很多文献都将赔付金额作为产出指标之一, [1](463-481)[2](1254-1269)[3](108-112) 在这种假设前提条件下,意味着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赔付金额越高则保险公司效率就越高。如果保险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当投入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发生了巨灾风险,这时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评估值会突然变得非常高,因为巨灾风险带来了保险公司高额的赔付,显然这种结果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所以赔付金额的高低不能代表赔付能力的大小。另外,将赔付金额作为产出指标也忽略了保险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即是在对保单持有者进行赔付能基本上实现股东收益的最大化,当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不断地增加,而赔付金额没有任何的变化,这反而非常有利于保险公司目标的实现,相应地投资收益应该作为产出指标,而不是赔付金额。当然也有相关文献将投资收益作为产出指标, [4](56-65) 但是选择的投资收益是一个绝对值指标,显然没有真正地反映出投资收益的高低。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将保险公司视为 金融 中介来进行dea的分析。作为金融中介的保险公司可以被描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现金流,其现金流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保险公司现金流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股东投入的资本金,保险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得到履行以后的盈余享有剩余索取权;另一方面是通过保单的销售实现,保单持有者是保险公司的债权人,由保险公司承诺未来以赔付保险事故所导致损失的方式来进行偿还,保险公司将保费收入和资本金结合起来进行投资使这些资金保值和增值,增值后流回的资金向保单持有者赔付后,再将其剩余按一定比例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作为金融中介的保险公司,现金流入可以看作是投入,而现金流出则可以被看作是产出,即保险公司的主要投入是保单持有人的保费和股东的资本金,主要的产出是投资收益和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而衡量产出的大小就是投资收益的高低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的能力。本文超效率模型的投入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
资本金:代表产险公司股东投入的资金,用产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之和表示。
责任准备金:代表产险公司对保单持有者的保费应承担的负债,用产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款准备金”之和表示。
费用:代表产险公司在承保、投资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用产险公司损益表中的“手续费支出”、“费用及其他支出”、“提存保险保障基金”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和表示。
投资收益率:代表产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好坏,是决定产险公司盈利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投资收益率定义为投资收益与投资资产之比,其中投资收益用产险公司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表示,而投资资产用产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净值”与“贷款净值”之和表示。
速动比率:代表产险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和偿债的及时性。速动指标定义为速动资产与负债之比,其中速动资产与负债分别用产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及“负债”表示。
偿付能力得分:代表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高低。对偿付能力高低的评判一直是 理论 界探讨的热点。通常情况下偿付能力的测度是与财务比率联系在一起的,如资产负债率、保费收入利润率、资金运用收益率等。各国采用的偿付能力评价方法不尽相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而我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在2003年也对产险公司规定了11个偿付能力监管指标,这些指标是一些财务比率,它们在从不同角度反映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同时也具有相关性。因此本文将用因子分析法从这些指标中寻找和设计一些不相关的指标来综合反映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求出偿付能力的综合得分。
(二)偿付能力评价指标
本文根据偿付能力的含义和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参照我国保险监督委员会规定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和美国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 结合我国财产保险业务和信息可获程度的实际,选取与偿付能力密切相关的十三个财务比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样本数据中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得分,对其偿付能力作出相应的评价。
x 1 :资本金变动率=(本年资本金-上年资本金)÷上年资本金×100%
x 2 :资本金/自留保费=资本金÷自留保费×100%
自留保费=保费收入+分保业务收入-分保业务支出
x 3 :资本金/资产=资本金÷资产×100%
x 4 :净利润/资本金=净利润÷资本金×100%
x 5 :责任准备金/自留保费=责任准备金÷自留保费×100%
x 6 :自留收入增长率=(本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100%
x 7 :利润总额/保费收入=利润总额÷保费收入×100%
x 8 :营业利润/自留保费=营业利润÷自留保费×100%
x 9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x 10 :1-费用率=1-(手续费支出+费用及其他支出+提存保险保障基金+营业税金及附加)÷自留保费×100%
x 11 :1-赔款率=1-(赔款支出+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自留保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长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 ×100%
x 12 :1-应收保费率=1-应收保费÷保费收入×100%
x 13 :流动比率=现金及银行存款÷负债×100%
在上述指标选取中为了保证各财务比率与偿付能力呈同向变化,即保证各指标的同趋势化,本文选取了1-费用率、1-赔款率和1-应收保费率三个指标。
三、数据选取与实证 分析
(一)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价
本文用spss10.0软件做因子分析。数据录入后,作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可知原变量的bartlett球型检验的p值为0.000,所选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按照方差贡献率大小为序,本文提取的8个公因子,包括了原有变量93.9%的信息,效果良好。通过方差旋转后,将 计算 得到的各个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加权得到综合的因子得分,即得各个公司的偿付能力得分,列于表2。
(二)超效率模型下我国产险公司的效率
本文利用lingo8.0来求解我国主要产险公司超效率分值(见表3)。在表3中可以看出,其中效率相对最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