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养老保险看我国的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为劳动者老后论文联盟http://生存提供了保障,免除了劳动者的老年生活之忧。世界各地的养老保险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就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各方面都是“高福利”;现今中国的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发展时期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分析西方发达国家 “高福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言及中国养老保险各方面情况,并谈谈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在观念上也首先得到较大的提升,于是更多的关注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政治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国家正是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在实施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就加大财力投入,再加上劳动者优厚的待遇,高福利的实现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但在这一过程中,高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越过这道鸿沟,向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呢?下面将一一论述。
1. 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中高福利的表现(以瑞典为例)
瑞典是祟尚平等的高福利国家,它对年过65岁的老年人实行退休和养老制度,给老年人提供基本退休金,补充退休金,部分补助金等资金上的帮助,以及包括提供住房津贴、家庭服务和兴办养老院等在内的一些特别的帮助。比起许多国家的老人来说,瑞典老人的日子相当富裕舒适,这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也是很难企及的。瑞典的退休养老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和附加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提供给每名退休老人作为生活的基本保证,每名退休老人所领取的退休金金额是相同的,与退休者在退休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薪金收入多少无关,而附加养老金是对基本养老全的补充,他与退休者退休前工薪收入水平相联系,反映退休者过去在技能、劳动、收入方面的差别。
2.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既然要实行高福利,那就意味着需要大量财政的支撑,所以,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这就会对上税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高福利的延续就会产生资金短缺、资金链脱节等严重情况。
2.1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出现大量财政赤字。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2 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可见在欧盟组织中,贫困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3 福利依赖严重
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并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
3. 中国养老保险业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保险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一个人口众多且老年人口逐年大幅上升的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更是值得社会关注的。
3.1 人口老龄化严重
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 。预计2020年将占17.2%。如此巨大的数字,在中国还不是十分富裕的情况下,给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以养老成为越来越倍受关注的问题。
3.2 养老金比重低
调查显示,2008年全球养老金资产共有25万亿美元,而我国却不足2000亿美元,占全球养老金不足1%,大大低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7.3%的比例。目前,我国正在多渠道增加养老金,特别是个人账户逐步做实后论文联盟http://,预测到2015年个人账户累计结余和中央养老储备金可超过3.5万亿元。在一项关于中国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中产阶层人士表示愿意建立专门的养老储蓄;70%的人愿意进行养老投资。但目前来看,国内针对养老进行储蓄和投资的行为占比很少,养老保险仍处于初级阶段。
3.3我国目前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体制入不敷出,形成数额较大的隐性债务
相关资料显示,“空账”的规模在逐年增大,1997年为140亿元,1998年为450亿元,1999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现在更大。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于此,不仅个人账户是空账,近些年来,养老保险计划的当年收入并不能抵上当年的养老保险的支出。“空账”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所声称的混合型体制在实质上是“现收现付”体制,这就与当初定下的规定相背离。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一问题,“空账”的规模必将越来越大,我们扬言将建立的体制将会被无声的打败。
4. 中国养老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就是为了在年老丧失劳动力之后,能够有支撑维持基本生活的资金来源。前面也提到了,我国的养老保险资金流转中存在着较大的“空账”,这也就引出了一个与养老保险相生相息的因素——养老保险基金,两者就像嘴巴和牙齿的关系,却以不可,唇亡就会齿寒。
4.1 征缴不力
主要表现在许多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养老保险基金的费用征缴困难。数据显示,到1997年底的时候,企业累计欠费达到了290亿元,占当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滚存基金682亿元的42.5%。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如企业效益持续滑坡,确实无实力上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有意或者无意的拖欠;一些新企业认为自己“老人”少,不愿意缴费。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养老保险基金费用的征缴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没有立法的保障,使征缴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2 漏损过大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上来之后,为保证其保障和储蓄功能的发挥,必须保证这笔基金的安全性。然而现实却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各种漏损非常大,许多机构的管理费用占其业务总支出的比例大大的超过其对离退休职工费用支出的比例,支出结构极其的不合理。
4.3 基金增值困难
国务院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余额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财政专户。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基本养老保险金在境内进行其它形式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的有效增值就会十分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增值,养老基金就难以抵御通货膨胀和几十年生活费用上涨对职工退休后所领取养老金的购买力的侵蚀,养老保险功能的实现大大的打了折扣。
5. 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业对中国养老保险业的启示
西方国家工业化早,经济较发达,所以在养老保险方面做得比较的人性化和“高福利”,而且基本上覆盖了拥有国际的公民;中国发展起步晚和人口众多的现状,在养老保险上表现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更加的倾向于广覆盖、低保障保而不包的政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表现出来的“高福利”却在发展到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最后国家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来补上因社会高福利而产生的资金窟窿,在这样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下公民习以为常,慢慢的就满足于现状,进取心单薄,进而依赖于国家的养老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状况在中国养老保险中暂时没有出现。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5.1 增加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显得比较低,主要是在城镇,农村地区还不是很普及。中国的养老保险发展可以从这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我国保险业的覆盖率,实现保险业的跨越式发展。
5.2 注重公平
就像前面描述的一样,西方国家论文联盟http://的养老保险看起来更像是“穷人”的养老保险,而在不发达的中国,保险听起来还只是富人才拥有的。所以,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关注弱者。
5.3 创新养老保险金收入方式,增加养老保险中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
中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是在逐年增加的,但是花费在基本养老上面的资金比例却是在逐年下降。这就反映出了,我们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金的投入比例始终是维持在某一个比例,在自身资金不能满足运作的时候,还会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进行财政的弥补,从而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作。
6. 中国养老保险的出路
养老保险要有一个好的出路,那就得在养老保险的制度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为养老保险开启一个美好的未来。继而,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就将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也知道,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设计的,所以,它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里,会因为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鉴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中国的养老保险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向寻求出路:
6.1 改变原有的单支柱,走多支柱路线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养老保险已经出现了问题,这也就从侧面佐证了西方国家单一的依靠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失败。所以,养老金制度就得由单一的消除贫困、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向促进储蓄功能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转化;养老金制度也应该寻求向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保险制度和个人年金保险制度等多个支柱发展。
6.2 由原有的政府经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
政府经营会存在不能及时的实现“供需”状况,它只是进行法律监督,业务监督和最后的担保,如果转换成市场化的养老运作模式,那么能更好的解决不同层次的人的养老需求,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空账”,从而促进中国养老保险业的发展。
结 语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虽然两者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别,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两者也各有千秋,俗语说得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国养老保险业发展,不能盲目的学习国外,我们得走一条我们自己的路,从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最终寻找到一个养老保险良性发展的模式,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