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以农村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在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 农村 新型 社会养老保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全国人口的56%,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5. 82% 0 2006年全国贫困老年人1000多万,其中800多万在农村。农村养老成了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难题。据国际经验,现代国家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20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经受住“白色浪潮”的冲击。否则,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概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建设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对广大农村人口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然而,由于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对农民实施的社会保障主要立足于农民自我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具体来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1956第一届三中全会年通过的《高级农村社会生产合作社师范章程》明确规定了五保供养制度,这是一种有农民集体举办的集中供养方式,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改革,大大弱化了集体经济的保障功能,动摇了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面积滑坡。
2.试点时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苏南、上海郊区等东南沿海地区这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农村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这次的做法实质上就是那种由村、乡镇企业或极少数富裕的乡镇自办的退休,这种做法解决了一部分乡镇企业职工、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养老问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是:养老金仍然以集体经济提供资金为主要形式。个人不承担缴费义务,经费受集体经济的经营效益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并且缺乏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同时由于1991年开始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在各地实施的不统一,出现混乱状况各地参保人员下降,基金运作困难,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工作几乎陷人停顿状态。
3.发展时期:国务院于1993年批准民政部成立农村社会保险司,建立健全的中央级管理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10月,民政部召开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力争在2000年基本解决基层组织比较难健全的地区。
4.衰退时期:然而到了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国家主管部门在是否应该由国家出面举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发生分歧。并且从1996年国家利率连续下调,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承诺利息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人有种被骗的感觉,参保人数直线下滑。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的原因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里的老人已不再单纯依赖子女赡养生活,而在广大农村,家庭养老、田地养老仍然是老人生活的依靠。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高龄老人而言,他们完全依赖儿孙赡养。但是,农村经济基础总体上较薄,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使农村贫困人口锐减,但是仍然有2300多万贫困人口,很难想象自身收人都无法保障,如何来赡养老人。另外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空巢老人也随之增多,他们还能依靠儿孙赡养的传统模式养老吗?尽管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了近60年,但是直到现在还没确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缺少法律保障、覆盖范围太小、对土地的依存变大及农保资金筹集困难、保值增值渠道较窄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加快立法建设、合理规划养老资金的筹集与运作以及管理体制、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这是续取消农业
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之后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不过,这个刚刚启动的新农保仍处试点阶段,还需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
三、“新”“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比
1.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2.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四、国外经验对新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启不
新农保政策处于试点阶段,在试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但这都是前进过程中的小插曲,我们一定可以解决。笔者在研读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纵观西方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滞后于城市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不能成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机未到的理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民拥有大量的土地所有权和先进的现代化农用机械,相当于我国的旧社会的“地主”。另外,西方国家工业化完成于人口老龄化的低速增长期,而中国的工业化将要完成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养老压力过大,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对中国工业化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威胁也大大高于西方国家。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国情和特色探索出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道路。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有法律体系的保障。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一定要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建立完善,规范,系统的政策法规,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西方发达国家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例如日本共有283个社会保障法规,里面对保险对象、保险项目、保险给附条件和标准等细节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保护农民利益。
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应该多元化。本次新农保分成个人、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来融资,较之以往完全由集体经济负担或者完全由农民自己负担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对于一些西部财政状况不太好的地区或者贫困地区,对地方财政和个人的融资压力还是很大。同时农村社会养老白线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是决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维持的关键因素。
4.我国应培养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社会保险是一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保障方式,他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形式,是因为他是与工业化及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保障形式。随着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增大,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已经行不通了。
总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虽然刚刚出台还在试行阶段,但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