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人类 历史 上共出现过两次恶性通货膨胀,一次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23年德国的纸币马克流通量达到496×10[18]天文数字(注:《简明 金融 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价格指数由1922年1月的100上升到1923年11月的10[13](注:[美]萨缪尔森等:《 经济 学》,
步入1946年后,物价涨幅加大,12月物价指数为681,600, 较上年涨6.7倍;黄金每10两市价从731,374元涨到3,164,680元,上涨3.33 倍;美元从1,390元涨至7,600元,上涨4.47倍;大米每石从7,625 元涨至62,333元,上涨7.17倍。1947年物价涨势更猛,特别是2 月中旬黄金政策失败以后,物价上涨速度成倍提高,全年共发生6次大涨风, 涨势一次比一次猛烈,两次涨风之间的间歇期一次比一次短,年底物价指数为10,063,000,比上年上涨13.76倍。至1948年, 上海物价则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止,涨风的间歇期也越来越短,从一个月缩短到半个月,再缩短到一星期,6月以后,整个物价已呈疯狂上涨的态势。至8月19日,物价指数已达564,570,000,比1947年底上涨了55.1倍。
1948年8月19日,为配合金圆券发行,南京政府对物价、 工资实行冻结,即"八·一九"限价。"上海的批发商在官定物价公布后,便停止了营业"(注:张公权:《
1946-1948年政府赤字、银行垫款和钞票增发
单位:百万元法币
年份 赤字 银行对政府垫款 钞票增发额
1946年 4,697,802 4,697,802 2,694,200
1947年 29,329,512 29,329,512 29,462,400
1948年1~7月 434,565,612 434,565,612 341, 573,700
资料来源:张公权《
抗日战争前,上海存款通货月流通速率为2 (注:《中央银行月报》,新二卷,第10期,1947年10月。),1947年上海商业行庄存款通货每月平均流通速度,1月最低为19.77,2月即跃升至24.63,5 月已高达36.6,即通货的月流通速率已超过每月 金融 机构的营业天数(当时上海银行的月营业日数为26天),12月最高为61.49;1948 年底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已高达每日3.88次,一笔活期存款一日之间四易其手,存款流速超过月营业日数原因在于上海商业行庄盛行"抵用"制度(支票当天抵用),即支票在未交换以前,就可以变成随意支用的存款,从而使通货流通速度大大增加。美国货币流通速度最高的一年是1929年,但纽约每月平均流通速度不过10.37(注:《中央银行月报》,新二卷,第 10期,1947年10月。)与美国相比, 上海的货币流通速度已高得可怕。
通货流通速度加快,促成物价上涨率几倍于通货量的增加率。物价上涨越快,存款不如存货的心理越 发展 ,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就更快。而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 社会 有效货币供应更多,物价越发上涨,形成螺旋式推进,加速了货币制度及国民 经济 的崩溃。另外对通货膨胀的敏感度,心理预期等对通货流通速度的加快也有一定的 影响 。经抗战后期通货膨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