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银行贷款难问题异常突出,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关键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重点环节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分散、降低银行的部分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2],是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变行政手段为政府引导的有效方式,是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3],也是wto条件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措施。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4],并且绝大多数已发挥了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促进作用[5]。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6]。
二、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讨论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认识和提升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基于国家角度,必须有办法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健康发展,金融资源就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衡量金融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取决于制度本身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金融体系的形成,使得资金从缺乏生产性投资机会的经济代理方向拥有这种机会的人转移成为可能。金融体系只能高效地完成这一过程,否则,经济体系将不能良性运行,经济增长将受到阻滞。目前,金融体系高效运营的一个关键性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金融合约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少的精确信息。例如,借款人(债务人)常常比贷款人(债权人)对贷款项目的潜在回报和风险程度具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是签约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越有可能陷入不利境地的借款人越有可能得到贷款时,便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冒的风险越大,借款人越是想得到贷款,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可能不会归还贷款。因为逆向选择使贷款人很可能承担坏的信用结果,因此,即使金融市场上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他们也不愿放贷。
金融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签约之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借款人存在激励,从事从贷款人角度来看是不良的投资活动时,贷款人便遭遇了这种风险,因为他们使贷款归还的可能性极小。当借款人存在激励,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这种项目如果成功,借款人将获得丰厚的利润;一旦失误,损失由贷款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道德风险就会产生。
三、金融演进中的信用担保
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金融交易渠道。特别是当资金需求者规模较小、拥有资本金少或者处于运作初期时,资金供给者对它的信任度就越小。没有信用作为双方的粘合剂,很难达成金融交易,特定的金融市场也就不会形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中小企业往往就会面临这样的融资困境。而建立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信用担保的职能,是解决金融交易中因信用不足而产生金融阻塞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众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等途径获得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难以提供充足的抵押品,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净资产,除了极少数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无缘。信用担保是由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在债务人不能依约履行债务时,由担保机构承担合同约定的偿还责任,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一种金融支持方式。这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看出,信用担保实质上发挥了类似于抵押物的作用,在资金需求者抵押物品不足、缺乏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的介入,弥补信用不足可能造成的金融阻塞。因此,延长金融交易中的信用链条,是信用担保作为一种金融中介行为而发挥的基本功能,它是社会评价和传递信用的金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担保的本质是保障和提升价值实现的人格化的社会物质关系。信用担保属于第三方担保,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债权实现,促进资金融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信用担保的功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是,法律规范并没有涉及到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动机、原因。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动机、原因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寻找答案。之所以说信用担保是具有人格化的社会物质关系,主要是因为:
(1)原始的担保行为是基于亲缘和地缘关系的人格关系、人身关系的财产关系,或是基于人格关系、人身关系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斗争行为。
(2)在法律规范调整之后,人格化依然是担保关系主要内容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关系更为广泛的是非人格化的货币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经济要素在全社会流动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但是,在相当多的交易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人格化是支配物质交易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交易成败、安全和效率。经济要素跨国、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原始的基于亲缘、地缘关系的担保已不能满足需要,客观上要求社会公共保证人的出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担保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因。但是,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律规范调整之后,人格化依然是担保关系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是指:提供担保是担保方对被担保方信用和人格品质的认可;在信用关系上被担保方依附于担保方;担保方有对担保申请方进行道德、社会关系、财产、经营管理能力等进行审查、评估、评价的权利和义务。
(3)人格化是担保关系的决定因素。无论是人的担保,还是物的担保,对于交易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支配物质财富的人。担保不仅仅是经济或法律问题,不仅仅是信息、信用的问题,更深一层地讲应该是利害、信任的关系。担保关系是信用地位不平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集中体现,人格化是信用担保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因此,信用担保的本质就是保障和提升价值实现的人格化的社会物质关系。
金融演进中的信用担保将呈现出信用差、或然性、时间差、可控性、转换性、对称性、联通性、干预性等特殊属性。正是基于这些特殊属性,作为社会公共保证人的信用担保才具有某些程度和方面替代政府信用、提升和替代一般法人和自然人信用的作用。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在融资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将在司法活动、工程建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乃至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金融演进中的信用担保所呈现出的正属性表明,信用担保是可以实行商业化运用的,因而可以吸引资本和人才进入这一新兴行业。此外,正因为金融演进中的信用担保还具有一般不能集合资金、被动性、偶发性、间接性、没有退出机制、非增值性、非流通性、非专有性的缺陷,使得信用担保难以成为主流的赢利性工具。
但是,在金融演进过程中,信用担保的优势、缺陷、正属性、负属性并不是相互对冲的关系,而是可以整合利用的。现阶段信用担保发展的一系列困惑,可以说都是为信用担保的负属性所困扰,而对其正属性缺乏认识和利用手段。实际上,信用担保具有一般不能集合资金,而以自有资金承担代偿责任的负属性,但同时又具有信用差等正属性;信用担保具有非流通性的负属性,但同时又具有可转换性的正属性,而可转换性主要受制于信用担保人格化的本质。如果各担保机构建立了符合人格化本质要求的征信基础,实现了由形式上的属地化深化为实质上的人格化,就可以实现各地担保机构之间的信用交换,进而促进在更广大范围内的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
信用担保作为保障和提升价值实现的人格化的社会物质关系,人格化始终是信用担保本质的中心点。总结我国信用担保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担保机构自身来看,最根本的缺陷就是没有建立体现人格化本质要求的征信基础。所谓征信基础,即信息、信用、信任的影响力、支配力的范围,或者说是基于物质关系的人格化的实力能力和势力范围。只有建立或具备征信基础,信用担保才会有根本,才能减低担保成本,保障担保收益。
四、金融演进中信用担保的市场特征
金融演进中的信用担保确实是个比较烦琐而困难的问题,金融演进中信用担保的市场特征问题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时间不长,许多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比较充分地来论述和揭示它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是很困难的。考虑到课题研究的范围和特点,本文仅就在金融演进过程中我国信用担保市场所呈现的特征展开讨论。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既有金融市场的特征,也有中介机构活动的特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将呈现出市场与中介相互渗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市场的有限性与服务的无限性特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是一个有限的市场。说它是一个有限的市场,是因为它带有政府的政策因素。正是这一点,将它与一般的担保区别开来,否则只是一般性的担保业务,何必再专门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目的就是要将此作为一项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市场供给、开发新产品、扩大竞争等。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也不可能是慈善性质的,还必须运用市场法则,择优扶强。由于是担保,还必须遵循开展担保业务的规律,提供符合担保要求的服务,这就是服务的无限性。对于这一点,不论是政策指导下的有限市场,还是普通担保条件下的无限市场,都应当是一样的。
(2)目前还属于卖方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目前还属于卖方市场,也就是说担保需求大于担保供给。这种市场形势,对于担保业来说是有利的。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都处于高增长期,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可是,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银行几乎成为资金供应的唯一来源。而我国一方面银行结构不够合理,缺少一定比重的中小银行;另一方面就银行本身来说,也存在经营理念上的问题,从而造成许多具有经营前景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获得贷款支持而无法发展起来。事实上,在大量中小企业需要资金而又未果的情况下,也存在着银行有钱贷不出去的事实。而这种“惜贷”现象,客观上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于卖方市场的存在,又由于拥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被银行拒贷,这就为担保机构增加了可选择性,从而减少了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成为担保机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但是,随着国内银行业改革的发展和国际银行业的逐步进入,银行间的竞争程度会逐步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会逐步改善,而担保机构可选择的空间将会逐步缩小。
(3)金融风险大。尽管目前担保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并不等于没有风险。这主要是由担保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于担保机构来说,在通常的条件下,其收益来源主要是担保的保费收入。由于目前我国信用担保市场尚未形成科学化的定价机制,导致担保业务的保费收入比例过低,加上业务量有限,根本不可能弥补担保债务代偿所造成的损失(债务代偿对于担保机构来说往往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担保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高风险性是担保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
(4)与物质资料市场联系紧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市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别是信用担保市场,它与物质资料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物质资料市场决定资金市场,资金市场决定担保市场。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条件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很快,因而促使物质资料市场不断变化。因此,把握担保市场发展的趋势,必须了解物质资料市场的变化规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一般有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偏好,而高新技术产业也恰恰是高风险产业,行业的高利润与单个企业的高风险并存,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其生产资料比重偏低的状况也是提供担保的前提。了解这一规律,对于慎重选择高新技术产业的担保项目是完全必要的。
(5)金融业务链较长。信用担保的金融业务链较长,这又是它与一般的市场交易所不同的地方。在一般的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只要交易双方成交,交易便基本结束。可是担保不同,担保项目成交只是担保的开始,后面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完善,例如监督贷款的使用、帮助受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等,直到被担保者偿还银行贷款为止。这一方面对担保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必然加大担保机构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孙天琦.我国金融组织结构演进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2,(8).
[2]范曙光,等.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4).
[3]马连杰.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1999,(2).
[4]吕薇.借鉴有益经验,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0,(5).
[5]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 金融研究,2001,(5).
[6]梅强,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