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有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环境特点与企业特征取得的,这些成果在我国特定的金融环境与企业特征条件下的实用性需要我们检验,因此,本文选取山东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市场时机理论在山东上市公司的实用性。
[关键词] 山东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市场时机理论
市场时机理论认为:股票高估时企业会选择发行股票,股票低估时企业会选择回购股票,对企业来说并不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本文利用市场时机理论讨论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考察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回归分析:
首先单独分析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然后加入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担保价值三个控制变量,检验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否还有解释作用,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d:账面总借款
a:账面总资产
m:每股股票价格
b:每股资产账面价值
ppe: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ebit:息税前利润
2.样本选择
本文选用了1994年~2006年上市的山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其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剔除了金融公司、st 公司、pt 公司等数据异常或缺少数据的公司,共得到6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在不考虑其他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的情况下,研究不同上市年度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变化,以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我们以每个上市公司ipo 时间为一个时点,对每个时点的上市公司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只有在ipo当年和ipo后第一年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在其他年份均没有显著的关系。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股票价格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加入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担保价值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
市值与账面值比(m/b)在ipo当年和ipo+8年与资本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ipo+1年却与资本结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年度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均不明显。这说明,在山东上市公司中没有发现显著的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然而山东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平均市盈率为73倍,公司管理者却没有充分利用市场对股票价格的高估状况。山东上市公司的近十年加权平均平均收益率为4.36%,而《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增发的条件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山东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增发的要求。而且,在ipo+8年,我们可以看到,m/b与资本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符合市场时机理论。可见,再融资政策没有消除市场时机的基本存在特征,但却从市场外部对企业融资条件设置了制度性限制,影响了市场时机对企业融资选择的作用机理。山东上市公司受到再融资政策的限制导致m/b没有显著地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再融资政策约束下的市场时机没有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影响,在ipo后的7年里,普遍的股权融资偏好并没有转变为现实的融资结果。
三、结论
随着股票价格高低水平的变化,企业存在融资时机或融资窗口,总体来看企业并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发行被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市场时机选择的好处,所以当市场非理性表现为高估股票时,企业应该发行适量的股票,争取足够的现金流,投资于合适的项目。
参考文献:
[1]汤海容 张 凤:股票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j].统计与决策,2006,(4)
[2]蒋培宇:山东重启“融资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9月20日第012版
[3]刘 端 陈 收: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持续度研究[j].管理学报,2006(1)
[4]阳玉香 谭忠真: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序异象与行为金融市场时机理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