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生公司是旧
cis是 英文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为 企业 识别系统,是指“将组织的理念、行为、视觉形象及一切可感之处实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的 科学 管理体系,并且以此成为公众辨别与评价组织的依据”。它包括三部分:理念(mi)识别系统;行为(bi)识别系统;视觉(vi)识别系统。”
一、民生公司的理念(mi)识别系统
理念识别是指企业经营理念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从而创立企业独特的形象。它包括组织使命、经营目标、企业精神等内容,其中企业精神是其灵魂。
(一)民生公司的组织使命和经营 哲学
1925年。自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就有明确的组织使命。他说:“民生公司是一个世界,……其最要紧的意义乃在所共同努力的不仅仅在共同的利益,而更在帮助一般的社会。”卢作孚又说:“民生公司最后的意义绝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因此,民生公司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帮助社会。
卢作孚进一步指出:“我们做生产事业的目的。不是纯为赚钱,更不是分赃式地把赚的钱完全分掉,乃是要将它运用到社会上去,扩大帮助社会的范围。”因此,他把公司的宗旨拟定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并提出了“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造公众福,急公众难”的经营信条和经营原则。
(二)民生公司的经营目标
第一,初创时期(1925~1930),卢作孚从重庆调查了所有的轮船公司后,确定“避实就虚,人弃我取”的经营策略,与其他轮船公司不同,民生公司选择以客运为主,定期航行,以便利往来客人,并开辟新航线,先站稳脚跟,积蓄力量,为将来进入长江打下基础。
第二,发展时期(1930~1937),当时长江上游民族航运业受外国轮船公司挤压,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卢作孚决定以民生公司为中心,统一川江航运,为此确定公司的经营方针为“联合国轮,一致对外,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到1935年秋,卢作孚终于实现了统一川江航运的宏愿。
第三,壮大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制定了“一切为了抗战”的经营方针,调派全部船舶,以满足战时运输。抗战期间,随着中心的转移,民生公司抓住与内迁企业合作的机会。广泛向工矿业、 金融 业等其他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
第四,困难时期(1946~1949),卢作孚制定了发展海洋航运走向世界的目标,1944年,远赴加拿大订造新型船舶,由于宋子文从中阻挠,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其他客观因素,使民生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
第五,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卢作孚带领全体员工,展开了保护公司财产、迎接解放的斗争,到新
其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正规化、集权与分权、管理跨度等在组织系统结构中一一体现,这在当时中外管理史上是一种创举。
(二)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卢作孚早已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