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 信息是 企业 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并据以进行 经济 决策的主要依据,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障和基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前提。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以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设想。
[关键词]会计信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并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特征,而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就必须真实可靠。在会计信息失真时,人们往往对会计本身横加指责,认为缺乏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是会计本身的失职。显然,这种就会计论会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有很深的联系,不仅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创造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还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作用。
2002年,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丑闻,包括世界通讯、泰科公司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出了问题,标志着美国公司治理体系的危机,也把整个公司治理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考察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表现,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还很多,市场监管经验不足,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屡屡发生会计行为违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业绩造假严重,极大损害了股民的经济利益,而且也严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 发展 。例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蓝天股份以及银广夏等。究其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性原因。
二、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 股权结构不合理引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足
(1)国有股“一股独大”。国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国家股或国有法入股占绝对多数,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且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量相差悬殊。根据2005年上海证交所研究中心资料,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国有公司中,国有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平均为45.13%,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政府)实际操纵着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
(2)流通股过于分散。中小投资者,由于身处公司经营之外,在行使其对公司事务知情权即悉知公司信息的过程中处于劣势,绝大多数情况下扮演的是“不知情者”角色,造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导致中小投资者通过报表所了解到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事实上并非是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
2 会计人员参与内部人控制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理人员常常是通过与企业的会计人员共谋而达到这种目的。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因此,他们在内部人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的经理人员(厂长),他们的任用、调动、撤职或者是免职都掌握在总经理手中,其工资、奖金、福利、在职消费等都与企业损益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人员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听从于经理的安排,与经理人员共谋,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参与经理的内部控制。
3 委托——代理关系下国有资产的有效投资主体依然缺位
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从根本上讲,与我国的国有股主体缺位现象有关。各级政府部门、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虽然通过一定的方式被明确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职能,产权关系也有了明晰的界定,但是各类国有产权背后仍然缺少所有者的真正严格监督和硬性约束,国有资产所有者在实质上依然“虚置”。而且,产权代表在利益目标上与真正的所有者并不完全一致,他们更关注政绩、声誉及影响,对会计信息的关注也主要基于其个人的利益目标,于是便有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奇怪现象,这使会计信息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 政治 内容。
4 制衡机制不完善造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衡量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标准应该是如何使公司最有效地运行,如何保证各方面的公司参与人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3个:(1)股东大会流于形式。(2)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缺乏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3)监事会功能弱化,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在内部人控制模式或控股股东模式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不明,往往成为橡皮图章,形同虚设。基于上述原因,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四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名存实亡,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失效,上市公司经常出现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随意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技术处理”,报喜不报优,对重大经营活动不作出应有的解释等现象,导致各方对公司的经营状况难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5 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不 科学 ,导致其利用会计信息非法谋利
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除了控制外,另一功能就是激励。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不少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出现所谓的“59岁现象”,也是激励不足的一种表现。总体上看,上市公司经理的激励缺乏动态化,强度太弱,不与市场接轨,个人收入和公司业绩未建立规范的联系。不少企业经理人由于股票结构不合理,其利益不能通过透明的机制来保证。
(二)我国公司外部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 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是通过“生存发展”与“淘汰死亡”的选择,迫使企业改善治理机制,提高效益。竞争把高效率的企业筛选出来,让其发展,同时又把低效率的企业筛选出去,让其关闭。如果没有竞争,高效益企业不会发展,低效益企业也不会被淘汰,结果企业没有动机和动力提高效益。市场竞争包括产品市场竞争、资本市场竞争和经理市场竞争。
2 外部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1)有关 法律 不完善。法律的规定构成了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监督和约束,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一定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
(2)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导致会计信息失。注册会计师被誉为市场经济的看门人,独立公正的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提供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致性发表意见,可以大大减少会计舞弊的可能,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但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应有的法律责任意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在并不大的审计市场取得业务,迫于生存压力,注册会计师往往屈从于客户管理当局的意图,甚至与其勾结,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欺骗投资者,这些现象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审计独立性。
(3)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不健全。和其他新兴市场一样,我国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着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的现象。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
三、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高 会计 信息质量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 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1)国有股减持。实践证明,国家作为一个委托人在约束和监督代理人时,必然存在着监督不力、约束软化的现象。通过减持国有股权,稀释股权的集中度,减少控股股东或内部人的控制。国有股减持有利于培养机构投资者,形成监督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积极力量。有利于实现经营者持股,起到“激励兼容”的效果。有利于实现员工持股,形成监督公司行为的内部力量。
(2)培育多元化的持股主体。要改变股权过度集中的状态,建立多元化的权利制衡的股权结构,必须大力培育和 发展 多元投资主体,即持股主体。例如,大力培育 企业 法人投资群体;引入外资股东;培养以各种基金组织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不仅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使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而且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压力,迫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自身素质。
(3)放松银行等 金融 机构的持股经营限制。银行持股对企业不仅是金融上的支持,而且可以通过银行的特殊身份和信息优势,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提高治理效率。
2 完善公司的运行机制
(1)完善董事会。董事会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业绩成长是呈对应关系的,具有高质量董事会的企业能创造出最好的业绩,而无效的董事会则是内讧和内耗的根源,企业势必走向衰败,难逃被兼并、收购或破产的命运。
(2)完善监事会制度,扩充监事会的权力。监事会应真正由股东大会选出,对股东大会负责,要保证监事会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并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弹劾和起诉的权力。除了股东代表(股东监事)和职工代表(职工监事)之外,应增加债权人代表(银行监事)和类似于独立董事的独立监事,确保监事的知情权,提高监事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采取切实措施,鼓励股东参加股东大会,保护小股东权益。在信息化、 网络 化的今天,股东远离会场参与股东大会已成为可能。因此,应当支持广大中小股东采用信息技术远程参与股东大会投票,建立表决权代理行使制度。许多国家为了方便小股东参与投票表决,规定小股东可以委托其他机构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表决,无须亲自参加股东大会,使股东大会真正成为监督经营者行为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不是由大股东或经营者操纵的“橡皮图章”。
3 建立经理报酬激励制度
高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公司代理人在注重公司当前效益的同时,也关注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的增长,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订立管理报酬契约目的在于将股东的利益与经理人的利益联接起来,降低代理成本和经理人员进行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动机,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二)健全外部治理结构
1 建立和完善经理市场。必须培育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经理人市场,以促进高素质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市场 经济 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的要素也走向市场,作为企业的关键要素——企业经理人也理应走向市场,而不是统一由政府来任命。只有形成企业家市场竞选制度,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才能受到应有的牵制而不能为所欲为。声誉是经营者在经理人市场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的长期发展,而劣迹斑斑的声誉记录则很可能使经营者被逐出经理人市场,甚至毁掉其一生的事业。
2 完善独立审计市场。诚信、独立、公正的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体系的稳定和完善、保护股东权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健全保障审计制度的独立性,从而使独立审计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比如,由审计委员会委托替代企业管理层委托,即审计委员会负责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及支付审计费,从源头上把握上市公司审计的独立性。完善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和执行的体系,增加诚信 教育 的内容,加强注册会计师 法律 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监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不断颁布,独立审计制度的建立已经初见成效。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3 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低,监管力度不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比较普遍的原因之一。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证券监管机构有责任对上市公司未按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情况要依法进行查处并责令改正。对会计师事务所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的审计报告,证券监管机构有责任进行监督,对弄虚作假的要依法查处。
此外,本文认为要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应逐步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有计划地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指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企业经营者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和外部经济监督不力情况下的一种权益之计。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对于经营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当然,会计委派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谁来委派、委派谁、如何委派等。
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努力。笔者坚信,只要我们能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一定能找出一条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