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自gort(1962)最早对 企业 多元化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关于多元化实证研究的 文献 可谓汗牛充栋,涉及到管 理学 、产业组织学和公司 金融 学三个领域。期间经历了不同阶段的 发展 。西方关于企业多元化的实证研究,从理论上和方式上,都给予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关于企业多元化实证研究的文献集中在管理学和产业组织学领域,管理学学者从经营战略出发考察了不同的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企业多元化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为rumetl(1974,198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mocrk等(1990)和matsuskaa(1993)关于市场对企业多元化购并与非多元化购并的不同反应的研究,以及lnag等(1994)和begerr等(1995)分别提出了开创性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方法来重新度量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之后,对多元化的实证研究就更多地集中在公司金融领域。
(一)企业多元化程度和经营绩效的测度
1.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测度
gollop和monahan(1991)指出,一个理想的多元化指标应该满足如下五点性质:第一,它应该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种类数正相关,即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越多,多元化水平就越高,称为数字性(crtiiaclnumberpr叩eyrt);第二,它应该与不同种类产品产量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负相关,即企业生产的不同种类产品的产量分布越不均匀,多元化水平越高,称为分布性(disrtibutinoporpeyrt);第三,它应该直接反映企业产品种类的异质性,即同一企业生产的不同种类产品的差异越大,多元化水平越高,称为异质性(heetorgeneiytpropeyrt);第四,它应该既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也可以用来衡量企业下属的单个工厂(estbahhsmnet或p!nat)及某个行业的总体多元化状况;第五,如果有可能,它的值域最好落在0一l的开区间。其中,前三个性质最为重要。
2.企业经营绩效的测度
几乎所有对企业多元化和联合企业提供解释的理论研究,其最终落脚点都可以归结到多元化对企业业绩(imrperofmrnaec)的影响方面,或正相关或负相关。为了验证观点不同甚至相左的企业多元化理论,绝大部分有关企业多元化的实证研究都在考察多元化程度和企业业绩之间的现实关系,以图为有关企业多元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佐证。而在多元化实证研究中,在企业业绩的度量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运用不同的业绩度量方法所得出的最终结论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总体而言,用来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盈利能力等 会计 指标、股票收益、从托宾q角度和从总资本。早期的实证研究一般采用盈利能力和股票收益来度量企业业绩。
(二)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其实,在现实 经济 中,有关企业多元化有许多问题值得实证研究来验证,比如具体某行业企业多元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的差别,企业多元化的动机,企业多元化的模式等等。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更多的研究放在了企业多元化与经营业绩的一般关系方面,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实证验证做得并不够。
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