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啄食理论”相悖,而且与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即股权筹资的衰落和债权筹资的兴起也不相顺应。其次通过西方融资理论论证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弊端。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股票融资 债券融资 啄食理论
一、中美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据有关资料,1970-1985年美国 企业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7%和33%,其中股权融资占外源融资的2.1%。从1984年起,美国大部分公司基本停止股票融资,并发行债券回购股份。2000年1-11月,美国上市公司共有1592家发行债券,融资9350亿美元,同期仅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1460亿美元,债权融资为股票融资的6.4倍。
(二)
3.上市公司的经理们不愿承担债务违约和 企业 破产的风险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经理的个人效用价值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理由是,企业一旦破产,经理就会丧失可享有的经理任职的好处。由于公司破产风险与举债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而经理的报酬包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控制权收益),如果采用举债融资,将导致破产概率增加,则经理的非货币性收入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债务融资需要还本付息,它可能使“自由现金”枯竭。目前控制权收益(非货币性收入)占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收益的主要部分,因此经理较偏好于采用股票融资。可见在上市公司中,经理越不想承担投资风险,就会越偏好于股权式融资。
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培育和 发展 资本市场
在完善及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快债券市场的培育发展步伐,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债务融资。企业债券满足广大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是我国 金融 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