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7年4月,
[作者简介] 崔海潮,西北大学 经济 管 理学 院博士生,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 (陕西 西安 710127)
2006 年12 月11 日,
1.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一种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外资银行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不同的产品设计,以满足不同需求。结构性存款吸引人之处在于可以通过这一工具达到投资其它产品的目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结构性存款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投资过去个人无法投资的领域。从这一角度出发,外资银行选择多种挂钩方式,与世界各地丰富的投资品种相联系,能够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外资银行在结构性存款方面不求量多求质精。所谓“精”就是每一款产品都针对一类客户的投资需求,满足投资者某一方面的投资需要。比如花旗银行“优利账户”就是针对有短期外汇投资需求的投资者。又如东亚银行利率指数挂钩保本投资产品中对vi p 客户和普通客户的收益率不同,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
2.探求客户心理,细待优质客户。外资银行很注重研究客户心理,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有巨大需求的产品。比如针对高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强、风险厌恶程度低的特点,外资银行主要推出的是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而对于一些优质客户,外资银行会提供收益更高的产品,使这些客户获得尊贵的感觉, 以建立长期的关系。而且,外资银行注意挖掘需求。比如荷兰银行 “梵高贵宾理财之全球配置债券基金篮子挂钩结构性存款”,引入全球债券基金作为挂钩标的,尽管国内很少有人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但其丰厚的预期回报率还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购买。
3.扬长避短的产品定位。尽管外资银行都努力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比如荷兰银行主要定位为挂钩各类指数的3-5年中长期产品,渣打银行以3个月-3年的中短期产品为主,同属汇丰集团成员的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产品流动性较强, 东亚银行则在新推出的产品上采纳了类似基金的灵活增持和提前赎回机制。每家银行都力争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推出相应的产品,发挥出自身比较优势,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降低成本。 金融 创新的最初目的在于突破现有 法律 规定,获得税收等方面的好处,降低成本。目前我国法律对结构性存款的规定较少,对其性质还未确认,在此情况下,结构性存款可以突破某些法律的限制,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目光敏锐。比如2005年开始,外资银行开发的结构性存款开始挂钩海外指数,如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国际商品期货指数等,突破了境内只有qdii才可投资境外市场的规定,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在增加产品需求的同时, 自然 也降低了自身的成本。
5.把握金融创新精髓,创造更优的组合搭配。金融创新的精髓在于运用尖端技术对现有收益风险进行剥离、分解并通过重新组合或复合创造出新的收益风险关系。结构性存款的设计上最主要的一点是选择合适的内嵌衍生品。外资银行擅长搭配不同的期权类型,比如在提前终止权的运用上。因此外资银行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创造收益。
(三)力求通过合作进行竞争达到共赢
就竞争来说,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合作进行竞争,而不是通过纯粹的竞争来进行竞争,即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和本地银行进行互补式竞争,而不是直接和本地银行进行直接的和面对面的竞争。渣打银行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渣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