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在欠发达地区是一种双赢的信贷模式,既可以拓展 金融 机构业务又能满足农户贷款需求。从欠发达地区 农村 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意义入手,分析了 发展 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国际上通行的小额信贷(microfinane),是指通过特定的小额信贷机构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特殊信贷方式。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传统的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农民贷款难,民间借贷活跃,高利贷猖獗[1]。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风险贷款率高。有的基层社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艰难地维系着生存。小额信贷在欠发达地区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转换经营机制、拓展服务群体和空间、实现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与可持续发展,还可解决农民贷款难、减少农村资金“农转非”、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意义
1.可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现阶段在
3.信贷风险规避化。一是推进 农村 信用环境建设。逐步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道德规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开展经常性的“以诚实守信为荣” 教育 和“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活动;二是建立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机制。小额信贷是一项带有政策性因素的业务,其风险由农信社独家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应建立由政府出资的风险基金,一旦出现 自然 灾害等风险,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偿。同时,保险部门也应积极开办涉农险种,为广大农户提供贷款保险服务,尽可能减轻农信社的贷款风险;三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那些恶意逃债、赖债的失信农户,要发挥征信系统作用,在本人的信用档案中如实记录,并在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制裁。
4.外部环境宽松化。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农户对小额信贷业务品种加强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小额信贷在支持三农 发展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 经济 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仅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民增加收入;其次,着重从整治和净化农村信用环境入手,大力引导广大农户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增强诚信守信经营意识,使农户的信用观念逐实现从“要我还款”到“我要还款”的跨越和转变;再次,努力向农户提供经营中的技术和信息,使农户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以有效信息来指导生产的项目,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5.具体操作上规范化。贷款额度上不搞“一刀切”,对那些淳朴、本分、守信的农户贷款额度可适当放大;贷款期限上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使农业生产周期与农业资金周转速度相衔接,适当增加年度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因受灾而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要给予合理展期,并敢于投入新贷款,促其致富发展;信用等级的评定上要 科学 规划评定标准、流程,信贷员要深入到农村了解实际情况,还要发挥社员代表的作用,对农户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研究,进行资信评定,不断完善现有的农户档案,相应增加农户用、还款情况的记录和主要经济收支情况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农户信用和经济档案,以指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参考 文献 :
[1]谢云.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j].农业经济,2006,(3):58-59.
[2]谢云,赵长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8):1529-1532.
[3]谢云.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困境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4):104-106.
[4]汤敏.从国外经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