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 发展 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 金融 垄断局面已在众多 经济 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共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并促使其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及相应对策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银行 现状 障碍 对策
一、民营银行的概述及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 企业 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
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风险问题而陷入失败。
民企办银行的很重要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建立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
三、 发展 我国的民营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问题
我国银行体制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改革后,虽然形成了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所掌握,按照洛桑国际院的竞争力指标(imd)来衡量,我国 金融 体系的效率仍然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低的部门之一。上述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银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引入体制外竞争,用外部压力推动国有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优化,遵循的是增量改革的思路。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模式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