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
一、中外银行股权合作的现状
外资入股中资银行,从2001年以来出现了递增的势头。近年来,这种投资热情不但继续“提速”,而且进一步“换挡”—交易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参股建行的美洲银行,还是与中行签订备忘录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他们“你追我赶”的投资竞赛一次次刷新“外资入股
在我国,国家银行尤其四大国有银行存在较强的政府担保,一是由财政出资来冲销其不良资产,二是国家信誉的隐性担保。在引进外资后,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但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一旦引进银行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问题进而影响到我国整个 金融 领域的安全时,是由政府进行干预,继续“埋单”,不伦不类,让外资银行分享政府的好处;还是放任自流,任其危害存款人和国家利益就成为决策者两难的一个问题。
(四)加剧地区和 经济 体之间的资金不平衡问题
引进外资在利于体制转变和银行 企业 化运作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微观合理但宏观失调的权衡问题。引资后的银行若完全按照企业逐利和规避风险的效益最大化原则来经营,资金必定会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从中资企业向外资企业转移,这在微观层面上虽然是合理的,但却会使宏观失衡,进一步加剧地区的差距,给弱小民营企业和自主品牌以毁灭性打击。
四、中外资银行股权合作的策略选择
(一)内外兼攻,主次分明
既然引进境外投资者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我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的“一股独大”和行政干预的制度困境,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进而完善银行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把重要的筹码都放在外资银行身上,我们完全可以和应该允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