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内容引出此种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调整战略。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本轮宏观调控,在信贷业务的投放、结构调整、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保证信贷业务持续健康 发展 。
【关键词】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 经营战略
随着全球 金融 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爆发,其波及范围逐渐由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扩散到
(2)细化商业银行信贷客户评级办法。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客户全面进行内部评级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短的只有两三年,开展贷款评级的商业银行就更少了。与国际性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不论是在评级方法、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还是在对评级结果检验、评级工作组织以及评级体系适用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的差距。而在
(3)健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内控部门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就当前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来看,部分商业银行还未真正落实“内控独立,审核自由”的内控基本体制。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对信贷部门的内部风险监管,防止各类信贷违规事件的发生。
(4)商业银行对中小 企业 信贷融资的高风险现状存在着许多顾虑。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分布广而分散、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抗风险差,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造成自身“造血”不足,形成资金匮乏;最后,某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信用观念、不良资产过高、抵押担保难落实等情况也严重影响其融资能力。因此,如何保障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性成为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领域的关键问题。
目前市场上中小企业针对性产品的主要缺陷包括:流程复杂、手续繁琐、针对性产品少、产品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差等因素。从技术上来说,设计产品最难的是要做到市场接受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平衡,市场接受与否很快就会知道,但产品的风险有多大需要客户数量、时间和 经济 周期的检验才能了解,只有通过连续性和动态的数据管理才能够设计出来有竞争力的产品。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现状是 历史 数据较少、历史验证情况说服率较低,有些时候产品要靠经验来设计,这都成为中小企业贷款产品设计的难点。因此,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薄弱、贷款风险大等诸多问题、商业银行可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参与、动员龙头企业参股、以商业性信用担保为主、完全市场化运作、信用担保与资产重组并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积极试办“多户联保、逐年授信、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在产品设计上突出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多元化和综合性。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在银行内部建立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连续性动态数据管理体系,为积累的历史数据新建中小企业信贷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商业银行在审贷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该数据库的信用数据,从源头上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增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可操作性。
商业银行在我国应对此次全球 金融 危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肩负着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防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为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信贷资金的重任。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作出积极及时的业务调整,在保证原有的营业状况的情况下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完成各项业务的经营战略调整。
【 参考 文献 】
[1] 李晓明、张江山: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 刘劲:宏观调控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4).
[3] 张月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民营 工业 企业融资情况透视[j].新疆金融,2009(1).
[4]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 教育 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