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对次贷及其相应衍生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金融 当局监管不力等。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得到警示: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创新型业务的投资规模,加强创新型业务的研究,加强海外投资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商业银行;次级贷款;金融危机
abstract:the causes of the us subprime loan crisis include the worldwide excessiveliquidity of money, severe market competition, lack of knowledge of subprime loan and misgovernment ofthe authorities on subprime loan. although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uffer a little from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many banks in the world suffer a lot. w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learn from the crisis are further perfec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risk controlling institutions, severely controlling investment scale of innovative products, strengthening study on innovative business and training talent familiar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ubprime loan;financial crisis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简要回顾
始于2007年夏天的美国次贷风波,在2007年8月9日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11月次贷危机稍有缓解,然而,在2008新年开始,次贷危机又再度袭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它最先造成的冲击对象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该案标志着次贷危机从潜伏走向公开,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 发展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卷入到次贷危机的风波中来,即使是国际知名的 企业 也难以幸免。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次贷危机同样对股市造成很大的冲击。从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到2008年1月底,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0月的高点至今已下跌15.48%。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迅速向全球扩散。香港恒生指数同期已下跌23.97%。一度被认为与国际市场绝缘的
在
(一)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
从2002年开始,在技术股暴跌和“9•11”事件的双重重击下,美联储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开始不断地降息。同时,由于美国财政赤字和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大量发行美元,使美元不断贬值。而美国是国际性货币,美国的泛滥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致使全球资本不断涌入美国的住房市场,这给房价上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将阻碍房地产贷款市场的快速 发展 。流动性的泛滥使得更多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这给次贷危机的产生提供了货币上的基础和条件。
(二)对次级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金并为 企业 提供更多的利润成了银行家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华尔街金融工程师们和一些知名金融机构的推动下,次贷市场及其相关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过剩的资金提供了一个看似不错的出口。由于对次级贷款及其相关衍生品的特性和风险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在对次级贷款和管理方面显得过于乐观。其中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次级贷款的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2006年,美国次按房屋按揭贷款平均比率竞高达94%。有的按揭贷款的发放竟然免除首付款,有的按揭依据的竟然是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的收入,还有的按揭贷款额竟然大于总房价。
(三)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次级贷款的风险重视不够,纵容甚至默许一些违背稳健经营原则的事情出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来对其进行管理,与此有关的管理制度也就不可能十分健全。事实上,不仅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往往会带来相应的出乎管理者意外的金融风险,即使是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衍生产品在交易管理上,也可能存在管理的漏洞。巴林银行倒闭案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最近的典型案例还有法国的兴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2008年1月曝出丑闻,一名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
(四)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美国本土的商业银行感受到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其他国家的银行同样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成为了每一家银行所必须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的传统业务增长有限且不断地受到其他竞争者的侵蚀,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创新性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不足。这就使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进行“过度”的创新,并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抢占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监管当局的管理不力
创新性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不仅对金融工程师和银行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来说也是一件新生事物,因而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也就不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再加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管理当局难免会顾此失彼。另外, 政治 对金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美国国会的部分核心成员收取了次按贷款提供者的大量捐款,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倾向于次按市场。这为次贷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