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美元的“上位”

原文作者:章玉贵

 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时,以美国绝对经济实力来看,美联储就是事实上的全球中央银行,但此时的美国还没有执全球金融之牛耳的能力。
  31年后,机会来临。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终于从英国人手中接过了这柄金融权杖,得偿多年所愿。
  不过,对于何时何地让大英帝国体面地交出金融权杖,这是需要外交艺术和国家智慧的。
  在时间窗口的选择上,美国选在战争即将结束但尚未结束的关键时间节点上,这显然要比诸神集体狂欢的胜利日更好拿捏会议进程;而权力交接地,毋庸置疑,必须在美国,最好是远离战场和血腥的宁静地带。
   于是,美国人把时间定在1944年7月,这时欧洲第二战场刚刚开辟,全世界的注意力正集中在硝烟弥漫的欧洲。而会议地点,则在远离欧洲战场且风景优美的新罕纳尔布什州布雷顿森林郡华盛顿山饭店。
   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越是偏僻的地方,就越可以做到心无旁骛,一切可以按照美国人设计的路线图来谋划战后世界的经济棋局。
  在长达三周的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几乎通宵不寐,会议室里空气质量格外污浊,室内充满着质问、争辩乃至无休止的讨价还价,而室外却是空气清新,心旷神怡。于是,大家拼命工作,甚至有当事秘书在回忆当时情形时,认为“每天简直要工作28小时”。
   明眼人都明白,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英国人不会轻易让权,但凯恩斯又比谁都明白大势所趋的道理,美国早已是事实上的全球老大,英国能打的牌实在不多。  [论文网]
  于是,代表新旧帝国勾勒全球秩序主张的两个计划发生了碰撞。
  凯恩斯拿出的版本叫“国际货币清算同盟计划”,怀特计划的名字更长,叫“联合国稳定基金与同盟国家的复兴开发银行计划草案”。
  最终,实力决定了谈判的进程与结果。英国被迫作出大幅让步,凯恩斯和怀特也得以握手言欢。布雷顿森林会议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凯恩斯计划为补充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与会各国确认,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每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另外各国还同意成立一家“准国际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流动性出现困难的国家提供帮助。至于凯恩斯的“班克尔”,直到1969年,才在一种叫做“特别提款权”的黄金货币单位身上“复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但是,形势总在不断变化。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抛售美元终于在1960年左右成为风潮,于是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了。
  国力举世无匹的美国竟然也有软肋?
  那么软肋究竟何在?答案被耶鲁大学罗伯特·特里芬找到了。1960年,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上的致命缺陷:这个体系对美元的清偿力与信心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既然美元是国际清偿货币,那么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其他各国必须保持大量美元储备。而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国际收支必然是逆差——要不然的话,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从何而来呢?可是,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巨额逆差,又会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驱使各国政府用美元储备向美国挤兑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枯竭,最终导致汇兑金本位体制难以为继。
   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的预言很快在市场得到应验。1960年伦敦市场上黄金对美元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被迫大幅贬值。美国只得召集英、法、德、意、荷、比、瑞七国,组成“七国黄金总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建立14国“互惠贷款协议”,借款额将近200亿美元,美元暂时告别了危机。
   然而,不久之后,美国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长达12年的越战弄得美国身心疲惫,人们似乎看到了昔日大英帝国衰败的身影在晃动。于是黄金作为最好的避险工具受到空前追捧。1967年底伦敦市场掀起了抢购黄金、抛售美元的风潮,严重打击了美元信誉。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交易市场的成交量就达到了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一己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采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
   美国国库开始空虚。1971年8月,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五分之一。
  这下美国终于撑不住了。所谓不破不立。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对各国用黄金兑换美元,同时对进口商品课征10%附加税,削减10%的对外援助。墙倒众人推,美元与黄金脱钩立刻引发了新一波贬值大战。危机继续发酵。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在走完了27年的历程后,终于解体,世界从此进入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
   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开会通过协议:取消货币平价和美元的中心汇率,承认浮动汇率制以及各国选择货币制度的自由;实行黄金的非货币化,取消官价,黄金价格完全由市场自由决定。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基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基金组织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基金组织六分之一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有人说,牙买加会议是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补办葬礼。
  不过,美元反而借此完全放开了手脚。
  表面看来,美元地位是削弱了。美元持有者不再能够兑换黄金,但是全球商品交易与资本流动仍需进行。在没有更好替代者的情况下,美元仍是无法回避的主要储备

货币。美元作为计价、结算和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调节工具的功能依然无可替代。尽管德国马克、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有所上升,但是谁都无法也不想承担美元的责任。德国专注于做大出口规模,日本也差不多,并不热衷于让本国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际上,美元地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以美元纸币为本位的世界浮动汇率制大行其道。这期间,尽管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金融创新和各种金融工具,但美元仍是核心。
   在美元本位下,美国欢快地玩起了赤字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闹得西方世界异常惊慌,但美国却趁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之机,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放弃了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而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从此,美元印钞机开始满负荷运转,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向世界拼命注水的美国也过起了债务经济的生活。
   形象地说,在债务经济的框架下,美国即便不生产也不愁过日子。因为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用美元去国际市场买就是了;而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又可以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回流到美国,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支配的现金。当然,美国出于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不会放弃实体产业的。但美国可以做到保留选择的权利。而缺乏本位币的国家,必须通过出口换汇,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而为了美元储备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跌入了所谓的“美元陷阱”:如果中国和日本等国央行想要抛售部分巨额美国国债头寸,甚至只是表现出有这种意愿的迹象,这些国家的本币兑美元就会受此影响下跌。而这将迫使它们进入汇市干预,买入美元来防止出口受到巨大冲击。因此,这样的陷阱也使得这些央行不得不继续将美元投资到美国国债中。
   所以,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只要外国政府和企业不放弃美元结算的偏好,美国即便欠下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不会有事。所谓的“还本付息”就是一种数字游戏。美国支付的利息完全可以通过美元贬值稀释掉。
   按照格林斯潘对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的解读:“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格老的意思非常明白,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美元本位下的美国印钞他国买单。
   难怪1971~2007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达到为6.7万亿美元,而其中2001~2007年就由于军事扩张导致财政赤字急剧上升,7年间积累了4.7万亿美元赤字,美国还是若无其事。
   由于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美国既可以保持其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又可以用其本币美元支付贸易逆差,因此美国根本不必像他国那样必须保持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理论上说,美国根本就不需要除黄金之外的外汇储备。而且由于美国企业在进出口中一般都采用美元进行结算和支付,不存在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结算,因而也就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美元到底还值不值钱,恐怕只有美国政治和华尔街的精英们明白。
  没有办法,似乎相信美国就得相信美元。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从《挪威的森林》和《来自虞美人之坡》看上…
    浅谈如何看待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从美国大选看中国的“汇率操纵国”之争
    逐渐淡出视野的“私募教父”
    浅谈刑事案件中的“情况说明”
    论法学期刊适用同行审稿制度的“是”与“非…
    每桶四美元:生命的版图用信念与努力绘制
    美元的预言
    强美元也许是福音而非噩耗
    美元涨落何处是归途?
    对美元深度思考的十大麦氏金言
    如何应对美国的“两洋战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