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放松对外资银行准入限制,银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重要方面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殊性来设计,选择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经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外部监管。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不对称
随着外资银行全面进人中国,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内资商业银行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以使内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商业银行管理层与其所有者—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适当的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可以使其利益偏差有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的激励手段主要有工资、奖金等物质手段。作为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弥补物质激励不足的非现金福利计划,如员工带薪休假、带薪进修、在职培训、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退休金计划等很不健全,而且物质激励的手段单一。现有精神激励仅限于“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等一些荣誉称号,激励作用相当有限。此外,现有激励主要以短期激励为主,缺乏有效的期权等长期激励手段。2004年2月民生银行率先推出期权激励的长期激励计划,但从2004年年报看,其长期激励方案尚未具体实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报酬形式明显缺乏应有的激励作用。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动态
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属于特殊的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对资金的分配、产业的扩张以及其他非银行公司治理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银行业发展的实践与重要性相比,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虽然认识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对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思路和对策,但是大多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去研究银行具体的公司治理机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目前对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银行绩效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正相关、负相关以及不确定。
1、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银行绩效正相关。hongbinli scott rozelle等对中国农村金融业的研究表明,激励契约对银行管理层吸收存款和减少发放不良贷款有正的影响效果,即激励程度越高越会促使代理人—银行管理层在吸收存款和减少发放不良贷款方面做出更大努力,更积极地吸收存款等增加银行业绩的活动。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金融全球化,政府对商业银行管制放松,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银行与非银行公司的区别逐渐减少,crawford} ezzell and miles}s]实证研究表明,针对国际上普遍出现的政府对商业银行管制放松的现象,应对商业银行管理层增加以激励为基础的薪酬。david a. becher terry l. campell等通过对1990年代美国银行业研究表明,利用长期性激励报酬—权益薪酬导致银行绩效提高及银行增长,但是没有引起相关的风险增加。
2、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银行绩效负相关。kosejohn and yiming qian }’]从商业银行具有的独有行业特征出发认为,若高管与高杠杆公司—幸反行股东利益一致则高管有强烈动机去从事高风险投资,即使该投资没有正的净现值—即出现所谓的“道德风险”,因此经理层报酬应该是低的绩效敏感性,不应以纯粹绩效来考核管理人员。adams and mehran认为,由于银行持股公司资产的非透明性、管制严格等特征我们不能期望银行持股公司ceo薪酬结构与制造业(绩效敏感性报酬比例较高)相似。
3、管理层激励与绩效关系不确定。roland bnabouand jean tirole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表明,通过外部激励约束可能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可能部分或完全“挤出”个人内在的利他主义等“前社会”( prosocial)行为,即所谓的“激励挤出理论”,从而激励与绩效呈现负相关性;另一种可能效果是激励与约束能促使代理人采取对委托人有利的行为。这两种效果的出现依赖于是否外部存在荣耀与耻辱的、主导性的声誉机制,如果存在这种
机制,由于代理人会注重“自我形象”,则绩效敏感性报酬会“挤出”利他主义行为。rauh and seccia。将“焦虑”( anxiety)应用到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得出:激励与监督对代理人产生的“焦虑”( anxiety)心理可能提高或降低绩效,即所谓的“倒u型”假说,即如果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几率足够高时,焦虑会诱使代理人提高努力程度绩效;相反,如果成功的几率较低,焦虑会导致代理人较少甚至不努力。
二、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
1、高杠杆性。市场经济中,银行基于自身声誉发行一种对自身具有索取权的金融证券,通过集聚小额存款,向资金需求者发放大额贷款的方式来发挥信用中介作用,履行资产转换职能。根据国际通行的巴塞尔委员会颁发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只要至少达到8% ,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达到4%。与其他公司相比,银行资本是相当少的,主要是通过负债经营。
2、资产负债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短期存款和长期资产并存,大量可支取活期存款的存在使挤兑成为可能。在提供资产转换的过程中,为满足小额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各种流动性较强的存款合同。而银行的资产往往是由各种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构成。
3、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和透明度有别于一般企业。银行资产主要由期限不同的贷款构成,银行贷款采用的是非市场化的一对一的合同交易方式。针对不同借款对象的信用状况,银行每一笔贷款的交易条件(利率、期限和偿还方式等)均有所不同。因此,银行贷款资产的交易是非标准化的合同交易。由于资产交易的非市场化和非标准化,导致银行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
4、银行业存在着广泛的安全网和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用来保护小额存款者的利益,并防范出现金融传染引起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银行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和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使银行系统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同时,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银行系统危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正因为如此,银行业是市场经济中受到最为严格管制的行业之一。
三、提高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效率的对策
1、为兼顾股东和监管者双方的利益,商业银行适宜于选择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经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如果不存在激励约束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无法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甚至为达到个人效用最大化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但是采取过低的固定报酬,过度给予业绩敏感性的长期股票期权激励等则可能会导致高“道德风险”的发生率,同样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
2、加快建立经理人市场。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由国家委派的方式,由各方所有者组成一个董事会,然后有董事会来选择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选拔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经营人才出任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高效的经营者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商业银行选拔经营者的要求。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发挥独立董事在保护中小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权益中的作用;加强监事会的职能,监事会应是与董事会并列的监督机构,其监督对象不仅包括银行的具体管理活动,而且要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
4、加强外部监管,包括国家授权的专门结构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外部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可见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外部监管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