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张剑锋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相当长时期里首次出现下降。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称,劳动年龄人口比不断提高、人口抚养比下降是人口红利的核心,中国劳动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
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引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报酬上升、社会负担加重等阻碍经济增长的负面问题。但凡事有弊有利,人口红利消失或将成为倒逼中国经济加速转型的契机。
根据国外经验,人口红利高峰过后,消费会强劲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将超过投资。而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婴儿潮中出生的“80后”们进入婚育高峰,新一轮婴儿潮又将出现,而其中也孕育着新的商业和投资机会。
最近,遭遇大幅亏损的体育品牌李宁(02020.hk)把童装作为重点业务,更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为公司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人工成本急剧攀升
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首要特征,便是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用工成本攀升。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获悉,为确保富士康(02038.hk)在江西当地的用工计划,今年初,当地某市政府甚至给政府工作人员下达了招工指标,有些村镇还出现“抓壮丁”的情况,但依然难以满足用工需求。
这一尴尬现象的背后,是富士康已将工厂搬迁至国内劳动力输出数量庞大的中部地区,而富士康只不过是众多受到民工荒困扰的企业之一。从2002年开始,民工荒便一发不可收拾,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2008年推出的新《劳动合同法》又给企业的人工成本攀升加了一把火。
数据显示,继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之后,2012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力总量也首次下降,总数为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而考虑到未来15-59岁劳动人口数量还将稳步下降,中国劳动力也开始逐渐进入短缺时代。
原本貌似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已不再廉价。对此,一些不想将生产线外迁的企业,正试图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化解劳动力短缺的危机。
惯用“人海战术”的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2012年7月底公开表示,公司已有一万台工业机器人,2013年将达到30万台,三年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规模将达到100万台。
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发展自动化设备,被认为是未来抵御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趋势,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其他国家,中国更是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的重大机会。“人口红利提前结束,老龄化加剧,越来越频繁的劳资冲突表明,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迫在眉睫。”
与民工荒短缺同时并存的还有结构性的人才短缺。
因传统观念对高等教育的错误崇拜,国内教育也一直忽视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tcl集团(000100.sz)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李东生称,中国这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廉价劳动力是主要因素;中国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充分挖掘人的智力资源;中国实业的产业升级,归根结底也要靠人的升级。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撰文称,人口红利消失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社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倒逼机制。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容易使我们陷入“人口诅咒”,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创造性毁灭”活动的动力。
对于当前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成人教育、在职培训、技能培训而言,无疑是一个再次蓬勃发展的春天。
老人带来的地产蓝海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好日子,并不会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而消失。
国信证券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产需求红利”见顶时间远滞后于“人口红利”,中国于2013年达到抚养负担最低的人口红利顶点。由于15岁劳动力临界与地产需求临界人群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基于人口的地产需求红利将维持到2018年前后。[论文网]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生人口增长很快,未来中国老龄化人口的规模和比例还会较快上升。而由于近两年老龄化人口加快的比例快于0-14 岁少年儿童比例的减少(后者仅下降0.1%),中国劳动赡养比自2010年达到 42.5%的高峰后,2012年进一步上升到44.4%。
2012年10月,北京市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8万人,占总人口的19.4%,而北京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仅7万张。
在巨大的供需矛盾下,催生了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养老产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北京市等地区养老地产已经先行。
据悉,目前北京市已经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北京市国土局表示,“将通过财政、土地供应等政策支持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并根据养老机构的性质,实施不同的土地供应方式,明确产权持有方式。”
这无疑能有效解决养老机构最难突破的瓶颈。有业内人士分析,2013年,北京将迎来养老地产元年。
此外,养老地产要想成功盈利,便利的娱乐健身设施、充足的医疗与教育资源等都是必备附属设施。
而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仅极不均衡,而且发展十分不完善。
地产行业龙头万科a(000002.sz)也早已未雨绸缪,将未来住宅市场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放在了迁移人口上。
万科认为,城市化和人口迁徙——农村向城市迁徙,小城市向大城市迁徙,内地向沿海迁徙——还会延续十到二十年,而中国沿海城市带的人口红利期,也会因为这个因素,比中国整体的人口红利期持续得更为长久一些。
为此,自2009年后,万科开始向更细分人群提供产品,旅游地产、养老住宅等物业类型的开发,就频频出现在万科的战略表述中。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分析称,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后,国内制造业成本将上涨,考虑到国外制造业成本下降等因素,制造业将回流国外。再加上机器替代人工的影响,工人返乡潮会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镇化速度。随着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入住率的提高,大房产企业下沉的销售渠道将开始贡献业绩,而家用电器、建筑装饰材料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
新生儿的机会
人口年龄段绝对人口数的变化,也孕育着潜在的财富机会。
民族证券报告称,分年龄组看,从2004年到2016年的12年时间内,0-14岁儿童、15-19岁少年、30-39岁青年和65岁以上老人的绝对数量都会逐步减少,而20-29岁青年及40-65岁中年人口数量则在逐渐增加,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动将对消费品行业产生直接影响。
随
着第二次生育高峰的“80后”步入婚育年龄,中国正在迎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和联合国等机构的预测,中国在2015年将进入新一轮婴儿潮。
业内分析人士称,随着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升级的趋势明确。第三次生育高峰来临意味着两波相随的消费浪潮:婚庆消费高峰与育儿消费高峰。衣食住行和娱教文卫诸多行业将全面受益。
国金证券(600109.sh)称,婚庆消费将拉动包括房地产、汽车、家装、首饰等耐用和奢侈消费品,以及摄影、婚宴、旅行等一次性消费和服务等行业发展。而育儿潮投资主题——消费升级和需求放量将会是两条主线交织共振,包括孕妇保健品、孕妇服装、孕妇护理、婴幼服装、婴幼食品、婴幼图书、早教服务、婴幼用具、玩具、动漫等。在这些行业中,龙头企业和竞争力强的企业受到更多推崇。
而随着人口绝对数量比“80后”少得多的“90后”成为主要客户,2012年,运动系列的服装企业表现普遍不佳。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体育品牌李宁、安踏体育(02020.hk)、匹克体育(01968.hk)、361°(01361.hk)、特步等均出现净利润同比16.18%至60%不等的下滑;休闲服饰同样不容乐观,森马服饰(002563.sz)、美邦服饰(002269.sz)营业收入都同比下降。
童装成为逆势增长的领域。在线下营销渠道中,童装成为服饰品牌旗下难得的亮色。
森马服饰高管对外界透露,集团旗下的巴拉巴拉童装2012年终端销售超过40亿元,比2011年增加100%,成为中国销售额最大的自主童装品牌。就在5年前,巴拉巴拉销售额还只有5亿元。李宁公司更是把宝押在了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