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他的社会 政治 学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及《社会契约论》是十八世纪以前资产阶级思想的 总结 ,也是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 发展 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卢梭闻名于世的不仅是他的社会政治 哲学 ,还有他的独到的 教育 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同他的政治和哲学思想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思想体系,都是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基本宗旨的。卢梭在《爱弥儿》这部论教育的世界学术名著中。以其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按照人的认识发展过程、特点和 规律 ,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从而使其身心自由发展的 自然 主义教育的理论,设计了为未来资产阶级社会创立新教育的计划,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自然哲学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卢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哲学家。他在自己的社会政治学说以及《爱弥儿》第四卷“一个萨瓦省的牧师述”中,都多次阐述过自己的哲学思想。他酷爱大自然。从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中,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思想。卢梭正是从其自然主义哲学出发,构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他关于教育的本质、目的、作用、途径、原则、方法等问题的论述,都是以他的自然哲学思想为出发点的。
卢梭的这种唯物主义感觉论,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使其认识论蒙上了感觉论的色彩。他通过对人的认识工具和认识能力的考察,确认感性比理性可靠,坚信感觉经验是认识真理之路,认为只有通过感官的感觉才能获得对于周围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卢梭的感觉论,使他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表现出注重儿童感觉能力的倾向。但同时也必然导致他轻视理论,忽视系统知识的教学。而事实上,他针对爱弥尔的教育实践,亦是以培养其感觉能力为目标。他详细论述了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问题,主张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感觉能力,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获得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知识。在教育过程上,他强调要依据儿童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使教育过程和认识过程相一致。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至尽仍闪烁着智慧的真理之光。
任何哲学都无可回避人性问题,卢梭旗帜鲜明地主张性善论。他说:“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一人性本善,人之所以丧失其天性,由善变恶,乃腐败黑暗的社会使然。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使人脱出樊笼、“返归自然”,从而弃恶扬善。回归善良本性。从此理论出发,他认定自然和社会是完全对立的。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使儿童避开社会的习俗、权威与偏见的影响,重新恢复天真自我。他还阐述人的先天发展与后天环境的关系,注意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天性发展的影响。尖锐地批判了私有制度。指出正是罪恶的私有制造成了人类的不平等,使人的善良本性消失殆尽。但他由此认为,为了让儿童恢复与生俱来的善性,应该让他远离社会。这显然是错误的。这说明他不理解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只能是社会环境中的教育。不理解改造环境与改造人是一致的。卢梭试图使他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脱离社会以摆脱社会的影响,说明他的教育思想还有一定的空想的成分。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建立在自然哲学基础上的自然教育思想,是有一定的 历史 进步意义的。对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
二、以新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否定旧的封建教育制度
作为一名社会哲学家。卢梭深知,若要建立起资产阶级新教育。必须摧毁封建主义旧教育。而摧毁封建主义旧教育的关键,就是要破除作为其 经济 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事实上,他的《爱弥儿》就是一部声讨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文。封建专制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愚民政策。鼓吹蒙昧主义,肆意践踏 科学 ,鄙视知识,摧残文化,使人民成为没有知识而任人宰割的工具。卢梭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由于封建专制君主感到自己的统治是非正义的。因此。他们非常害怕人民受教育,惟恐人民获得知识而认清自己的利益和使命。他们力图剥夺人民受教育的一切机会,实行严格的出版检查制度。迫害那些主张自由和坚持真理的人。千方百计地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窒息了教育和科学的发展。
卢梭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还对天主教会掌握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批判。这种教育强硬地灌注烦琐知识和神学教条,鼓吹盲目信仰,倡导权威至上,结果必然扼杀个性。窒息科学。
不仅如此,卢梭还批判了欧洲中世纪学校经院主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世纪基督教会在欧洲是一股巨大的势力,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基督教会垄断了人民的整个精神生活,也垄断了整个教育事业。教会学校宣扬绝对服从、忍耐节制、俯首听命、尊崇权威等宿命思想。以麻痹人民的斗志。对此。卢梭深恶痛绝,指出这种教育违反人性。排斥知识,窒息人们的理性,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针对上述封建 教育 的种种弊端,卢梭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首先,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把教育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他还反对封建教育的死板性,主张采用实物和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儿童接触实际事物,勤于观察,直接认识 自然 界和客观事物,以促进儿童的个性 发展 ,培养其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其次,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通过劳动,人们就可以成为新社会所需要的自食其力的“新人”。他倡导自由教育,主张教育要培养人的自由的个性,使纯洁心灵免受宗教偏见的束缚。他还认为,应对青年人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善良情感。第三。卢梭坚持天性至善和“归于自然”的理论。主张教育脱出社会文化的樊笼而使人率性发展。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他反对封建教育所养成的王孙公子和显官达贵;在教育进程上,他反对封建教育的拔苗助长和急于求成,他认为人的天性的发展是有次序的,率性发展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的儿童发育的水平:在教育内容上,他反对封建教育崇尚的古典学习,要求掌握现实的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封建教育摧残儿童健康的弊端,要求注重儿童的体质培养:反对封建教育灌输死板教条,要求养成儿童的善良品格,培养其道德情操。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封建教育的强迫压制和死记硬背,呼吁尊重儿童的自愿而因势利导。这种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无疑是一种进步,是对封建教育的否定。卢梭还依据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倡导教育过程阶段论。他还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个性特征,重视其个别差异。这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直至今日。仍然为教育界所尊崇。从这个意义上看。卢梭创建资产阶 级教育理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三、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与局限性
卢梭的思想。一方面,在表现出 科学 性和深邃性的同时具有偏激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在表现出革命性和进步性的同时又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这种状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他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思想的保守性所造成的。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斗争异常激烈。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卢梭是很难适应当时的社会变化的。他对社会有广泛的接触,虽然痛恨社会的腐败黑暗,却找不到改造社会的药方。他也曾颂扬和倡导革命,但又远离火热的社会斗争。他思想和眼光的狭隘使他无法看到法国社会革命发展的前途。他一方面主张革命,另一方面,又提出让儿童“归于自然”的教育思想。他的“归于自然”的教育主张,固然揭露了封建旧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对人性的摧残。有其 历史 进步性:但同时他又依据其自然 哲学 ,主张让儿童脱离社会而自主成长。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教育成为没有社会意义、忽视社会责任的放任自流。卢梭曾说,“你为情势所迫不得不或者压制天性或者反抗社会,你就必须就人或公民二者选择其一,决不能同时既培养公民又培养人。”这种把自然人和社会公民绝对对立起来的思想,很明显是错误的,在现实社会中也是行不通的。值得一提的是,卢梭心目中的自然人。作为封建社会旧教育的对立面。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给人以清新之感;但其作为新时代、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却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卢梭教育思想的这些矛盾与局限,是他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身处其中的他无法看清和摆脱的,我们对此应做客观的和具体的分析。
四、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卢梭的教育思想。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是一分为二的。卢梭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甚至非常片面与保守,但他不失为一位反封建教育制度的呐喊者,是资产阶级新的教育理论的创立者,是一位为未来资产阶级社会培养“新公民”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可以说,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他的教育学说是对当时欧洲尤其是法国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有力批判。它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偏见,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独立思考和实际观察,注重教学方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些思想都是有价值的,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也是这样。尽管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起过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他不懂得,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始终带有阶级性,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工具,超越阶级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卢梭提出的按照人的本性来进行教育的原则,也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发展的人性乃是一种抽象的人性,是典型的抽象人性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根本没有所谓的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此外,卢梭对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也是假定的和人为的,其中有很多牵强的成分。因而也是不尽科学的。尽管这样,我们也决不能因此而苛求前人。对于卢梭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客观地进行分析。批判地加以继承。才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