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昌黎地秧歌(“冀东地秧歌”和“河北地秧歌”)是秦皇岛市、唐山市所属的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本文通过对昌黎地秧歌的背景、特点、风格、表演形式等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其健身价值及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昌黎地秧歌 民间舞蹈 全民健身
昌黎地秧歌是流传在山雄水美的昌黎,以及与昌黎相邻的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城乡的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种类之一,是
2.继古创新的开放性
昌黎地秧歌在继承传统地秧歌的基础上,融汇与吸收了戏曲招式和吸收当地的民间歌舞、小戏的 艺术 精华,完全符合了戏曲舞蹈的轻快自如、自由灵活、造型优美、细腻逼真、风趣清新的美学原则,呈现出角色化、行当化的艺术特征。昌黎地秧歌不仅突破了传统地秧歌的模式,而且极大地丰富与增强了其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构建了新的风格特征。
3.具有强身健体的特点
现在昌黎地秧歌的表演活动大幅度与群众性的健身、自娱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强身健体和自娱自乐融为一体,形成了新质的舞蹈模式,具有较强的强身健体作用,使民族 体育 充分显示了其实用价值,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也成为昌黎一带 农村 青年精英的象征。
四、昌黎地秧歌在当前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1.为壮大群众体育队伍奠定基础
昌黎地秧歌一开始是在农民中兴起的,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具有相当稳定的民众基础,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涵盖各个年龄阶段的富有魅力的广场舞蹈。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一亿之多,如果对体育锻炼都有较好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锻炼,将有不少的人成为典型的体育人口。同时,通过不断对昌黎地秧歌进行编排、改良,使其更加符合 现代 气息,在学校和农村广泛推广,可快速增加体育人口,为壮大群众体育队伍奠定基础,促进“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
2.促进“非遗”项目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学校体育是学校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促进“非遗”项目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既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又有利于社会体育的 发展 ,既使民族传统得以传承和保护,又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河北科技大学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二贵摔跤、常山战鼓等十余项。2009年11月8日,中共中央 政治 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了河北科技大学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