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热的根源及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 热根源 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从最初的学习普及转为对“中国道路”的思索。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血脉相连,也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孔子学院”为象征和代表的中国文化也像“中国制造”的商品一样,影响到世界各地。现在全球已开力学院282所。国内更是传统文化大热,以解读《论语》而出名的于丹以年收入1103万和极高的媒体曝光率荣登《福布斯2008年中国名人榜》,排名第25位。海外“新儒家”思想更趋活跃,国内出现大量拥夏者,一些年轻学者力倡“从孔子到马克思”,提出传统文化改造中国发展模式,更改造世界的主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从国外到国内、从政府到民间、从学者到草根的全方位的“传统文化热”现象?我们究竞需要传统文化中的什么?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影响?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传统文化热现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总是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紧密相关。从“五四”时期的“打到孔家店”到“文革”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外“新儒家”的兴起到近来的传统文化热,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了“传统中国时期的肯定一近现代中国时期的否定一当代中国某种意义的再肯定”这样一个辨证过程。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进行整体反思的一个继续,是文化在完成自己对于现代化的使命。所以,这次持续的传统文化热现象背后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在恢复的文化自信力
    08年我们成功举力、了奥运会,在紧接着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实现了保八的增长目标,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有了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宋强、刘t印的从《中国可以说不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到《中国不高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等彰显中国主体性的一些著作。最近又有两本书,一本是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i2月),一本是摩罗的《中国站起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韩毓海在书中主要理清近代以来世界文化中的话语权问题,批判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摩罗在书中则极力倡导中国人在精神上要像经济上一样在世界站立起来。
    20世纪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要全盘西化;一种是中体西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但是要引进西洋的科技、制度进入现代社会;一种是以新儒家为代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即传统文化资源里有合理内核,这些资源可以成为进入现代文明的文化路径,即所谓儒家资本主义。新加坡、韩国等儒教文化圈国家的崛起就是明证。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评判问题,一百年来我们总体上是负面评价过多,认为它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是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障碍,是必须抛掉的沉重包袱。传统文化当然有负面价值,但一个民族2000年来赖以安身立命的文明体系,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传统文化热潮的背后是正在恢复的文化自信力。
    另外,坚船利炮输送来的西洋文化,让我们看到了更广博的世界。在最初的惊奇和盲目崇拜过后,我们也发现任何文化都有正负两面,而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必须与我们的文化立场相连,这使得我们在国家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机会冷静客观地反思自己文化传统正负两方面价值,可这个时候我们却痛苦地发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我们已经丧失太多。挖掘恢复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这次传统文化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寻找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养育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历史证明,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非常强烈。西方文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主体性,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在不遗余力地弘扬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自从中国开放引进国外大片以来,在中国获高额回报的都是西方文化的主旋律影片,包括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摄的诸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也是借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弘扬美国精神。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出版了一些文化丛书,那些书都不是“中国系”,而是“走向系”—“走向未来丛书”、“走向世界丛书”,都是没有主语的。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那个世界和未来究竟是哪儿呢?那个世界和未来显然不是索马里,不是坦桑尼亚。这话很奇怪,难道我们就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吗?难道我们是在世界之外吗?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与思考,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包括中国在内、具有中文化特色的现代化。
    由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人们会在寻求生命价值意义时产生迷茫,社会价值观念的失范直接导致许多日常问题,比如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道德沦丧、人没有庄重感、廉耻感等等。此外,人需要生活在自己熟悉并认同的文化符号之中,从日常饮食、服饰衣着、人伦礼仪,到物质化可视的环境,而这些生存的文化质量很不理想。人们会发现解决穿衣吃饭问题之后并不必然导致幸福,幸福最终还要与精神相关。可是别人的精神总是与我们有隔阂之处,我们需要向内、向回寻找自己已经失落的价值灵魂。所以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实践的角度上说,传统文化的存续与复兴在于整个社会和大众。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是核心文明。我们每个人无论传统文化知识多么贫乏,对所谓国学了解有多少,只要还说中国话、拿着筷子,身上就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13亿人身上的基因是不能被忽视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尤其是首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就开始有了文化需求。而这种需求不是生硬贴上去的,必须与他们固有的文化基因相契合。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有社会发展和民众需要的内在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没有丧失生命力的证明。
  第三,以史为鉴,确定中国文化的历史方位
    中国历史有几个重要转折点,学界叫历史时刻,对未来走向有很大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强盛,各种变革潮涌而来,处在重大转折时期,对这样的时刻进行研究与探索会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性格、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近代以来,从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实现的变革不可谓不剧烈,但国际上少有中国的声音,世界话语的主导权始终不在中国人手里。所以面对今天这样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必须以史为鉴,发出中国人、中国文化自己的声音。中国近代的发展也是和不断的中西文化的辨析相伴随,在中西文化之争中,我们一直难以确定自己的文化方位。
    中国人历来重视“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天的中国对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的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且这种物质层面的影响产生的更多的是对中国政治经济的误读,因而有所谓“中国蒯办论”之说。如何让世界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中国?需要中国文化作出回应。其实,中国经济巨大成就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动因,这种文化动因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总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不仅让世界看到一个经济奇迹,更要贡献给世界一种文化价值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存在是辩证统一的。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美轮美灸的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中国想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形象。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历史方位,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坐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是围绕这一坐标的展开。
    第四,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热潮推波助澜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发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一国的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经济活动中,文化价值和科技实力一样强大,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向人们输出一种生活价值观念,美国好莱坞向人们输出一种思想价值观念,导致中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追寻。现在西方的文化产业旱已超过传统的汽车、石油等产业,成为西方国家的第一大产业。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占经济的份额还很低,以电影为例,中国09年一年的电影产量是450部,票房接近六十亿!而美国一部大片《阿凡达》今年在中国的票房就突破了9亿元,占去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的近六分之一。所以这次文化热也有政府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汉学热,国内传统文化系书籍出版及热销,传统文化讲座、学习班,无不有着某种程度的利益驱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我们究竟需要传统文化中的什么?这首先要回答当代中国缺少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了,取得了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一的骄人成绩,能够买起美国近八千亿美元的国债,居各大债主之首,有媒体报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真可谓“不差钱”。那我们这个时代究竟差什么?差精神。我们这个时代太物质了,人的灵魂、精神、价值观、道德都外化为实在的、可量化的物质利益。整个社会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滑坡,腐败泛滥的事实人所共识,这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有权威而精辟的阐述。所以当代中国最缺乏的是精神信仰,是人文精神,是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维护正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为解决这一时代难题而提出的系统方案,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要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为宣传、学习、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学习传统文化不在于复古,而在于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焕发生机,让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血脉相连。

    传统文化的精髓本身并不在于浩如烟海经史子集,而在于寻“道”、卫“道”的精神。作为儒家开山派祖师爷的孔子,为了追求“道”甚至到了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朝闻道,夕死可矣”“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儒家追求道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我们需要“天人合一”的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所需要的最高的“道”,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已是全世界所面临共同难题,政治家们不欢而散的“哥本哈根会议”,艺术家们在《日本的沉没》《后天》《 2012 》《阿凡达》中的先知先觉,都在促使人们共同解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说行动比较旱,党的十六大后,就在全党树立起科学发展的观念,而且不仅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是作为一种国家理念确立的。这应该得之于我们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中国道路”的一部分。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21世纪的普世价值。
    第二,我们需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全面地论述了“异化劳动、扬弃异化、实现人的真正解放”等问题,更是坚决地在《资本论》中批判了“商品拜物教”。中国近三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幅度、国民幸福指数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很不相称,民生负担依然沉重。更不用说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法制化程度是否和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合,“稳定问题”“和谐问题”“人的尊严问题”之所以成为当前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归根到底是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未来我们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共产党执政的目的、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的生存、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的问题。所以党要以“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全社会要以“以人为本”为发展目标。
    第三,我们需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独立自主、自我创新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基本最独特的部分,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动力就源于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均蕴涵其中。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凡对外全面放开的领域,我们都丧失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阵地,唯独没有全面放开的航空航天领域一枝独秀,成为国人的骄傲。建国初期,正是有了独立自主、自我创新的精神,我们才在真正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化基础,有了“哪单一星”的战略技术,一举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护卫了共和国六十年的安全发展。今天我们最需要重拾这种民族自信,建设能凝聚十三亿人民的强大国家。
    第四,我们需要“贵和尚中”式的和谐社会与大国形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的国际形象并不像“中国制造”的商品那么大受欢迎,国际上彼消此涨的“中国威胁论”,欧美个别国家抵制奥运的逆流,境外敌对势力支持的“藏独”“疆独”“台独”势力对国内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破坏,最近的美国对台军售,这些都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国际形象”有关。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我们究竟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形象,这是目前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急迫问题。其实,我们的文化两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贵和尚中”。和谐中国、和谐世界是我们的目标,“尚中”即公平合理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
    第五,我们需要能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荣辱观。无论是仁义礼智信、还是温良恭俭让,作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只要剔除其封建性内涵,均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认同。而且更能深入社会各层面,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
    总之,任何文化现象都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传统文化热不是中国人集体的附庸风雅,更非怀旧与复古,而是非常急迫的现实需要,是一场全民族的集体寻根。中国人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这既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使然。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使我们的文化真正源远流长。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现今高等美术教育中思辨地延承中国传统文…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