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当前彝族文化网站的社会人类学分析
摘要: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语境下,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彝族文化网站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们具有文化的自我表述与展演、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族群文化公共空间的生成等功能,旨在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它们以汉文、彝文或彝汉双语、彝汉英三语为网页制作语言,内容主体涉及到彝族、彝区和彝族文化。彝族文化网站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一个缩影。中国论文联盟
  关键词:彝族文化;网站;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3~0088-03
  
  一、文化的自我表述
  
  历史上,少数民族是一种自在群体,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文化话语权的不对等,其历史和文化往往被他者表述。如西汉司马迁编著的《史记》就为古代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立传。解放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开展了民族识别和确认工作,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上个世纪50年代初,在尊重绝大多数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历朝历代对彝族的杂乱蔑称如“夷”、“罗罗”、“倮倮”、“裸裸”、“猓猓”等称谓统一更改为具有吉祥色彩的“彝”,从此,彝族人民翻身做主。作为单一民族地位的确立,并非只是现代政治建构的产物,而是对显性和隐性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认。是对“历史真实”的确认。而非“历史叙事”的“重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解放后至今。彝学研究经历了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的转变,这种转型是在政府主导,知识分子参与,地方势力辅助,民族精英倡导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是在意识形态、学术自觉、民族自为的同构下形成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生活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去,彝族传统文化又得到了复苏,大量的彝族普通百姓受到了现代国家的正规教育,涌现出了一批本民族的学者、文化人,他们纷纷加入本族文化的研究事业中。在学术话语权中,日益突出了本土性和主体性,彝族文化从被“他者表述”转变为了“自我表述”,这是彝族文化网站得以产生的一个社会背景。
  当前的彝族文化网站几乎都是彝族人或彝学研究机构建立或主办,创办者主要是一些彝族上层精英人物。如民族干部、学者、文化人等,形成了精英建站、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局面,极大地整合了彝族文化。如位于北京的彝族人网,为在北京的彝族精英们自筹资金建立,建立于2001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为彝族文化网站中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的一个。彝族人网的首页有醒目的鸣谢标注,可以看到国内外著名的一些彝族干部、学者、音乐人及普通网民捐助支持了该网站,捐助额从几百到上千不等。彝族人网也明显的受到资助者的影响,网站用大量的内容介绍了这些精英对彝族文化的成果、贡献及他们的成长史、学术史等。彝族文化网站的这种自我叙事和表达,并没有走入极端。而是在发挥民族主体性的基础上,呈开放性和多元性特点,网站体现出了自我和他者的“主位”和“客位”两种视角,这种文化立场和态度,对彝族优秀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传承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互联网主要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的抽样分析,发现目前互联网上与彝族有关的信息数据约有200万条。这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散落于浩瀚的网络中,其中只有不到5%的信息集中于彝族文化网站。但是,在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深入查询中,有约40%的信息集中于彝族文化网站,按来源统计,则有约50%的专业信息为彝族文化网站首发,之后被其他各类网站转载。从这一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在有关彝族、彝区和彝族文化的网络信息中,以自我表述为主的彝族文化网站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所占比例不算高,声音也较微弱,但是日益在主流文化中为边缘族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
  
  二、文化的展演
  
  我国56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文化是民族最直接的外在特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主要依据,因此,民族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不论民族大小。都有自己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日益深入人心,它提倡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全球化和民族性、本土性是并行不悖的。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彝族文化网站不仅在进行族群叙事,而且实现了一种文化的表达。体现了一种地方性、民族性的活态文化。彝族文化网站首先是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宣传和传播着民族的独特文化。向世人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风情和魅力。彝族文化网站具有浓厚的族群文化烙印,内容涵盖了族群历史记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仪式、音乐、舞蹈、民风民俗等民族文化内容。如彝族人网就有传统文化、彝学、人物、文艺、文学、旅游、音像、摄影、古籍文献等版块,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栏目建设。最大程度地展现出了彝族古老的灿烂文化,使文化的展演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的特征。
  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讲,彝族文化网站全方位式的文化展演。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呈现。所谓地方性知识。是指那种在本土的特定情境中所生成的知识形式,它的核心是本土性和民族性。对于民族文化,应该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去充分认识各民族文化与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彝族文化网站积极展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以及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的介绍和展示出来。可以说这些网站形成了一个文化展演的平台,将彝族文化生动的展示出来,使用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了解和理解彝文化。
  在西南高原地区,彝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居住分散,受地理环境、不同行政区划的制约,各地彝区在信息资讯、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非常不易,彝族文化网站的出现搭起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信息时代为民族文化的广泛汇集、整合、保存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帮助了其他民族、地域的人更为方便地了解彝民族及其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不同群体的人聚居在一起的机会大大增加或接触更加频繁,构成了复杂的、多元的文化交织或彼此相互如何适应的问题。各民族之间只有了解彼此的文化,才能跨越文化的边界,对自身和他人有深入的认识,族群间才能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联盟三、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认为,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总是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世界性体系”,“世界体系”具有“中心—边缘—边缘”发展结构。中心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有优势。边缘国家不得不以出口自然资源和初 级产品为主。且受控于中心国家。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体系中的非中心国家中,少数民族又往往处于边缘,其变迁和发展显然比汉族的更加剧烈和艰难。
  当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是“复兴、衰退和变异三种现象并存”。但是总体而言。“衰退是深层的”日。在全球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下,文化边界被轻易打破。原有的文化传统遭到“异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作为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边缘群体。其社会文化变迁程度较为剧烈,如何保持民族性和自身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及外部压力下。边缘群体会寻求和强化自我身份认同和构建,在主流世界中寻求本民族的话语权,以抗拒或适应全球化和强势文化。族群作为一个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构建在认同基础上的人们共同体。“族群意识”是最基本的族群构成要素。
  解放前,各地彝族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极端不平衡。有的已处在封建地主经济,然而大小凉山地区还处于落后的奴隶制阶段。这种内部失衡导致了彝族的族群意识和认同多处于隐性状态,而且,受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各地彝族较少来往,互相不熟悉,基于共同文化特征基础上的民族认同始终没有能在西南彝区形成。解放后,将“夷”改为“彝”,历史上一直自我延存的民族实体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保障。彝族的民族文化和认同意识也随之需要修复、整合。
  少数民族文化网站有助于实现和增强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认同和构建。彝族文化网站作为文化多样性中的一种,首先以“彝族”的身份存在,成为一种符号,具有了象征性。网站的内容体现了民族性,用以表达自己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性的东西,来划分文化边界和实现群体聚合,而且还以一种超越狭隘的方言土语、地域、支系的全局视野。建构起一种民族共同认同。网站能够生动地体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价值观,甚至能够描绘出一个基于共同的语言、血缘、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精神的“想象的社会”,构建和强化了边缘族群自我的身份和文化认同。
  事实上,认同是一种有选择性“记忆”和“失忆”的构建过程。巴莫曲布嫫认为,彝族的认同主要是几个核心“符号”所建构:一是阿普笃慕及六祖;二是家支宗法制度;三是毕摩文化;四是语言与文字(书同文);五是支格阿鲁。这几个核心“符号”都是各彝族文化网站重点关注和建设的内容。族群认同是人们思想里面的认同,它以文化认同为基础。民族的独特历史、史诗、神话、传说凝聚着集体记忆,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维持族群认同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是“想象的共同体”,这种想象不是“捏造”和“虚假意识”。而是形成任何群体认同所不可或缺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上的社会事实。他指出,民族历史的“叙述”是建构民族想象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民族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这种对民族的想象可以“超越同质而空洞的时间”。对民族共同体的想象。需要一种媒介和技术手段,彝族文化网站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方式提供了想象的手段和空间,促进了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和文化认同。
  民族意识觉醒是人类在满足物质层次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高层次状态。“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包括56个民族的高一层次认同的民族实体,体现为多元一体的格局。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之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各民族既有低层次的认同。又有较高层次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及情感,不同层次的认同可以并存不悖,进而形成中华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四、族群文化公共领域的初现
  
  哈贝马斯认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得以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他们可以自由的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的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尽管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是,“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可以被置于任一具体语境中进行探讨。
  族群是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范畴。少数民族文化网站,不仅是一个展示、传播文化的平台,也是个体、群体及其思想的交流、互动场所,是一种网络公共空间。它超越了时空限制和文化界限,各种在现实中素不相识、不曾谋面的人虚拟地聚集在一起,交流和传播资讯,互通有无,发生联系,形成观点和舆论,进而影响现实世界。少数民族文化网站具有强烈的文化危机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且多为非商业赢利性质,内容侧重于文化的研究、展示、传播、传承。同时关注各种与民族的存在、发展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所以,少数民族文化网站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公共讨论平台,构成一个族群的网络公共领域。
  作为一个族群的网络公共空间,彝族文化网站突破了传统的媒介和公共场所的限制,将彝汉文化、普通民众与民族精英、大传统与小传统以及各彝区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和立体的虚拟社区。所有人,在遵守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就自己关心的事件展开讨论和交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各种观点在此汇聚和交互。如彝族人网、中国彝族网、彝学网等网站,除了信息发布功能外,还有论坛、博客、留言簿等功能。
  彝族文化网站多以民族的形象使者和代言人角色出现。反映出它们在当下社会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语言是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海德格尔有“语言是存在的家”的名言。彝族有自成体系的语亩和文字,彝文具有悠久的历史,彝族有独特的彝语诗歌书写传统,彝族文献多用五言诗的韵体文形式写成。但是,当前彝语和彝文的式微、消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彝族文化网站均体现出对彝语文消亡的危机意识。重点关注彝语文发展的信息。此外,有的网站还建立了彝文网页、母语论坛。
  彝族文化网站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保护意识,因而关乎族群的一切话题得以在虚拟的空间中呈现和讨论。如彝族人网论坛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较多的关注本民族文化,族群叙事色彩浓重。如有以“交流母语学习心得,探讨母语发展道路”为宗旨的“母语客栈”版块。网友们就彝语、彝文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彝语文知识及学习经验,为传承献言献计。二是积极关注本民族在现实中的命运和现代化中的遭遇,关注彝区的重大公共事件,即对族群具有一定影响和意义的那些彝人、彝事。如近年来,网友们就彝区的贫困、辍学、童工、吸毒、艾滋病、孤儿等种种问题展开网络讨论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事实被里现,谣言被消除,深化了认识,进而形成合理的族群公共意见。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据对彝学网的用户信息分析显示,彝学网的日平均pv流量(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维持在3500左右,日均ip流量约为710个。从用户的地区分布上来说,约70%的用户来 自四川、云南和贵州,这三个省是我国彝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彝学网的注册用户,约60%为彝族人士,20%的用户为研究彝族文化的学者。从年龄段来说,中青年用户占了绝大多数。在各彝区中,来自四川彝区的用户约占55%,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四川省的约200万彝族的民族意识比其他彝区较为强烈。在浩如烟海的各类网站中。彝族文化网站是彝族人密集聚集的地方。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大量的族群成员在固定的几个网站上聚集、讨论、交流、互动,呈现了一个族群文化公共领域的雏形,这是彝族文化网站的一个重要功能。中国论文联盟
  
  五、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产生。是在现代国家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兴起密不可分。彝族文化网站的出现,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看作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复兴,这种文化的复兴“它们紧密相关于‘民族’这一相当晚近的历史创新以及与民族相关的现象: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族象征、历史等等。”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结合,是民族文化从保存、到延续、到传播的历程。其中,传统是内在的本质,现代是外围的脉络,两者自然交会、涵融,构成了文化及意义再生产过程。
  当前的彝族文化网站具有文化的自我表述与展演、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族群文化公共空间的生成等功能和意义。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一个缩影。少数民族文化网站,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促进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是我国多元一体的和谐民族关系的体现,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2]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6).
  [3]巴莫曲布嫫神图龙板与仪式象征—凉山彝族巫祭造型的文化传承之考察,第二届国际彝学研讨会论文,1998年6月,德国,特里尔.[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吴缸人译.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覃德清.欧骆族裔—壮侗语民族的族群记忆与人文重建[j].广西民族研究,2005,(3).
  [6]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7]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8][英]霍布斯鲍姆,顾杭,庞冠群译.传统的发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中国论文联盟
  责任编辑 刘婷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彝族音乐在人民生活中的作…
    论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的路径
    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三大误区
    浅谈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
    加强当前警营文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试析关于当前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文化相对主义在当前的诸种面相及其批判
    试析建筑设计对当前文化信息的演绎
    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像
    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考察
    中国的社会变局——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及存在…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