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 教育 ,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基于此,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经典诵读活动,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习的教育,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可作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青少年 经典诵读 活动
中华民族既有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丰富的 历史 资源,即使在今天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继承与发扬传统都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而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经典诵读活动,则是继承与发扬传统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活动的必要性
(一)社会现状
1. 现代 人传统文化根基的缺失。也许是近些年知识爆炸的原因,也许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围剿的结果,几千年
(三)确保学生关注:在校园中,唱响“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活动口号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是活动的口号,也是活动的目标。可以利用晨会,在轻柔的伴乐声中播放经典。可以想象,当整个校园充满着诸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人而无信,其何以行之哉。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不知其可也”的经典语句时,学生必然会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确保选准读本:在浩瀚书海中,精选一套拼音注音,版本从简的经典原文、历代名篇系列读本
细读经典一部,胜看杂书万本。选择性地诵读《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经典书目,并且由有关专家选择、圈画出其中更加经典的章节、篇目。
(五)确保诵读时间:如制定一份早上十分钟、课前五分钟、晚上一刻钟的简易时间表
1.早读十分钟:听经典朗诵,感受声音之美。如可将每天7:50—8:00设定为学校经典诵读的专题广播时间,播放语言大师们标准的经典诵读,如《滕王阁序》的荡气回肠,《老子》的举重若轻,《三字经》的琅琅上口……,让师生们感受到声音的美丽、感受到语言 艺术 的美丽。
2.课前五分钟:可让诵读五分钟成为课堂的一支永恒的序曲。如一打预备铃,同学们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诵读,一面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这不仅挖掘了诵读时间,也可以帮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3.晚上一刻钟: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可以号召家长努力营造家庭诵读的氛围,如要求学生每天“大声诵读一刻钟”经典及背诵有关诗文,并要求家长签字,这既是一项极好的亲子活动,也是维持孩子们诵读兴趣的好方法,更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
(六)确保实际效果
1.落实一个“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
2.坚持一条赏识为主、受益优先的评价原则
3.开展一系列激发兴趣,保持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
4.调查与反馈
为了更好地取得活动效果,可以设计并发放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并做出各班及总体的精确统计表。问卷可以反映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与欠缺,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积累宝贵的资料。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除了老师的收获之外,孩子们的收获将更大:可丰富背诵内容,增大识字量,增强自信心,提升道德素质水平等。我们相信,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可作为他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参考 文献 :
[1]古诗文颂读(小学版)[m].南京:江苏 教育 出版社,2002.
[2]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3]张军.论“经典诵读”[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11).
[4]池秀珍.如何有效引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j]. 科学 教育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