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一个公民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奥运会开幕式上“和”的缔造与展示则向世人传递了有效丰富的信息:中华民族一直是胸怀博大、团结友善的民族,其“仁”的爱人思想的传承,表示
作为儒家思想文化核心的“仁”,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独居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之首,并世世代代倍受推崇。“仁”不论是在治国治民,在追求个人修养,还是在讲究无人关系上,无不赫然再现“和”的真谛,即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 ,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共处”,也正因为此深远意义,在礼仪失却,人际关系淡漠,凡事多为金钱所左右,国际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界惨遭破坏的今天,“和谐”构建更现它的现实魅力,难怪奥运也不放弃。那么而对众多不重视个人修养,忽视自身素质提高,贪图吃喝玩乐,成天无事,生点非,找点事,斤斤计较的“莘莘”学子们,该如何于学校 教育 中实施“和谐”构建?
一、 历史 中探索
二十世纪的世界并不太平,尤其是在新
三、行为上实践
作为跨世纪的新时代中学生,由于 经济 的腾飞,名利的驱使,陡生出许许多多陋习:目无校规法纪,说脏话、粗话,攀爬学校墙头,损坏学校公物,结群打架、斗殴,演绎暴力凶杀,对家长师友的劝导 教育 不仅无动于衷,有的还进行有声无声的反抗,严重破坏人际和谐,中华民族中一些优秀的文明传统被摒弃,归咎一点,无仁德友善之心,无尊老爱幼,互助团结,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等道德规范观念。
为此,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读、学习、实施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要在日常管理中督促执行,在评价中体现。中学生,正是自身素质,国民素质培养的最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严格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奉献“仁爱之心”在今天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加坡是一个通用 英语 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 英文 书写。但其中有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禁止吸烟”等却用中文书写。问及其因,答:做出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多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