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个人主义与全球化时代的自由与社群
双重危险
象所有其他的生命一样,人类生活是共享的、接受与给予的生活,是在交流之中息息相通的 生活。今天,这一构成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社群正遭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威胁:一方面是现 代人不断升级的个人主义,另一方面是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全球市场化。那么, 何谓真正的自由:是个体选择的自由、市场中的自由企业,还是社群中的相互信任与团结?
a.现代化意味着人的个体化
一切事物及服务的全球市场化在今天远甚于纯粹的经济行为。它已成为人类生活无所不包的 律令。我们都是顾客与消费者,而不论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是什么。市场已成为生活哲学与世 界宗教,而对某些人来说甚至意味着“历史的终结”。无所不在的市场化在各个层面给社群 带来了破坏。因为人仅仅以其市场价值而被加以衡量,他们仅仅因其能对市场提供什么以及 能买得起什么而被赋予价值。
传统家庭社群由于一部分成员的超负荷工作和另一部分成员的长期失业而日益遭到削弱。其 社会整合功能也日趋式微。随着德国的重新统一,大量的原东德妇女主动去做绝育手术,以 便能将在就业市场上参与竞争。
市民社会日益向两极化发展:一方是富有的上层阶级,另一方是赤贫的大众。富人生活在镀 金的囚笼之中而从不越雷池一步,穷人则在铁桶般的监狱和贫民区中过着贫乏单调的生活。 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契约吗?这一卢梭颇具讽刺意味的质疑,其答案是否定的。
尤其应提到的是,生产的国际化已使民族社群及其福利状况遭到了削弱。跨国公司对涉及财 产的社会责任的无视何以能够被起诉?他们唯一的目的是股东间的利益分红。在国家的层面 上,他们不再能被加以控制或唤起其责任感。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使得国家政府对其施行控制 变得不大可能。相反,它们自身也须依赖其而存在,那么,试问:民族国家已经过时了吗?
人类自由的三个维度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双重危险中的个人一面,并且考察现代世界渐进的个人主义是否能为个 体尊严及个人自由提供支持。
1.自由的第一个定义,就我们所熟悉的政治史而言,是作为支配的自由。因为,迄今为止 的一 切历史都可以被视作针对权利的持续斗争以及个人自身权利的增长,在这一斗争中唯一可称 作自由的人是权利的占有者与支配者。失去权利与受其支配则被称作“不自由”。“自由” 的词源学意义之一来自于奴隶社会:(在其中),只有主人——而非其奴仆、女人与孩童是 自由的。但是将自由理解为支配的人,是以他人为代价的自由。他们的自由意味着对他人的 压迫;他们的财富使他人陷入贫穷;他们的权利使弱者无权无势。
将自由理解为支配的人,事实上只知道视自身为支配性的主体,而除此之外的一切只不过是 他们的产业与附属物。自由的功能是财产。他们不懂得将他人作为人来看待。即使我们今天 说,如果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便意味着自由,我们也仍然只是将自由作 为支配——即人对自身的支配来理解。c·b·麦克弗森指出,资产阶级的解放是如何将封建 制度引向“独享的个人主义”的:没有人是任何主人的奴隶或农奴,人人是自己的主人,人 人属于自己。
任何人都同等地具有自由的权利。个体自由仅受限于其他个体的自由。因此,任何要求自由 权利的人都必须同样尊重他人的自由。人人是他人自由的边界。没有人凌驾于他人之上;人 人仅决定自身。每个人在其自身的意义上是自由的,没有人对他人抱有兴趣。这便是互不干 涉的单一个体的社会——一个人际冷漠的社会。这样,自由被泛化了。但这是真正的自由吗 ?
不:因为一个人不是一个个体。区别是简单的,但很少被触及。按照其拉丁文涵义,个体( individuum)乃绝对不可分之物,就像“原子”(atom)在希腊文中的涵义一样。一个人,相 比 较而言——像马丁·布伯所表达的(追随费尔巴哈、黑格尔以及荷尔德林)——个人存在于 他或她的关系之中,我、你关系、我们、我—自己以及我—它关系的共振区域,在此关系网 络中,个人成为获取与给与、聆听与行动、经验与感知、听觉与回应的人类主体。脱离社群 的个人难以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只有当我们从个人主义走向人格主义,我们才可以探讨人 道主义。


所以我坚持日益增长的个人主义不能保证人的自由。相反,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个人主义倾 向导致对人的自由的新的奴役。“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是业经证明的罗马式统 治方略。如果我们想要统治他人,则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将其 加以分化、孤立、四分五裂并分而治之。一旦我们最终把他们分化到了不可再分的地步,也 就把他们都分化成了受支配的个人。现代的个体因此成为分而治之方法的最终产物。我们所 拥有的便是一个原子化了的世界中的个体。
在个体化的压力下,人类如何能够保护其尊严与自由?通过融入社群并为社群的到来作好准 备。但我们不能退回到传统社会预备下的依附关系中去,那样的话,我们将不得不放弃我们 业已赢得的个人自由,重新生活在传统或等级制度的统治之下,并对我们作出规定。但是, 如果我们向前迈出一步,我们就能保持我们的个人尊严与自由。
尼采曾深刻地洞见到,自由的人是“有能力作出承诺的存在者”;我要补充一点:“(自由 的人是)必须信守诺言的存在者”。通过我的承诺,我使得自己——虽然我是含混的——对 他人和自身而言是明确的。通过承诺,我们表达自身并对他人而言成为可信赖和可量度的, 忘记承诺的人,同样也对自身产生遗忘。担当承诺的人也同样担当自身。如果我们信守诺言 ,我们也便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倘若我们不能履行诺言,他人不信赖我们——并且确实如此 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丧失或否弃了我们的尊严,并最终不再能认识自己。
作出承诺与信守承诺,给予和获得信赖,均不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它们是自由采取的具体 形式。从哪里我感受到个人的自由呢?难道是在我可以(就我的经济实力而言)随心所欲去 购物、却无人知道我、甚至连超市吗?还是在一个社群之中,他人按照我本来的样子来认同 我?
第一种自由是现代社会的事实,选择个体自由。第二种自由是交往自由的现实存在。第一种 是与物联系在一起的自由,而第二种则是同人联系在一起的自由。
2.自由的第二个定义,来自于我们所熟悉的社会史,即将自由定义为自由社群。这里的自由 并非支配性主体的属性之一。它是对人类主体之间关系的描述,人生活并隶属于这种关系之 中。这便是交往自由的概念。
并非任一社群都是自由社群。对于那些高度排他性与压制性的社群,如果我们要想体验自由 则不得不突破它。德语语言学史表明,友好或仁慈(freundlichkeit)是自由(freiheit) 的词源含义。《克鲁格语源词典》中提到,自由的人是友好、仁慈、开放、令人愉悦和爱人 的。德国人所谓的好客之士乃是指宾朋满座、乐善好施。他们任由他人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 来并对他人的幸福安康极尽关切。交往主体关系如果是相互尊重、友好的,则可称之为是自 由的。倘若我知道我是受人爱戴与尊重的,那么我便感到自由,因为我可以摆脱自我保护的 外壳,按本来面貌从事。如果我向他人敞开自我,我便可以如其所是地认可他们、热爱他们 。我面向他们打开了一个社会化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如花绽放。
在一个相互尊重,充满好感、友谊与爱的社群,他人不再是对我个人自由的一种限制。他人 是我自身有限自由的社交补充,其结果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互惠参与。超越自身生活界限的 人是自由的,相互参与的结果是共享的、美好的生活。我们将此称之为自由社群。这是自由 的社会化的一面,但常常遭到忽视。在基督教团体中,我们将其称之为爱,而在社会学上我 们称其为团结。一个自由的社会因此并非一个私人的、自由个体的集合。它是一个团结的社 群,在这里,人人为他人、尤其是弱者、病人、幼小及衰老之人而介入。


如果一个主体相对于物客体而言,则自由带有统治的形式。如果其作为人的主体相对于他人 而言,则自由便被赋予了社群的形式。
3.自由的第三个定义引领我们超越此二者之上。自由是面向可能世界的创造性激情。自由不 仅仅是就事物如其所是、居于支配地位而言的。也不仅仅定位于人人如其所是生活于其中的 、团结的社群。它指向未来,因为未来是孕育着可能性的未知领域,而现在和过去则代表着 现实的熟悉范围。
古人睿智地将自由理解为城邦对个体的和谐化,以及神圣宇宙对城邦的协调同化。“按照本 性生活(to live according tonature)”被称为真实的自由生活。当马克思与恩格斯教导 说,自由是对世界历史的“必然性(necessity)”,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代替社会主义的——洞见(insight)时,他们正是基于这一观点。
当我们把自由整合到未来之中,将之理解为创造性期许,我们就是将之引向圣经的——犹太 教与基督教——“希望原理(principle of hope)”(布洛赫)。创造性激情总是着迷于 对未来的构想,在其中,依据创造性想象力作出预期。我们试图实现新的可能性。所以我们 盼望未来为新天新地。我们的理性知见充满幻想,不再拘泥于事物的现实状况,而是将目光 盯在改造它们的途径上。我们有对另一种生活的幻象与梦想,一个健康、公正与美好的生活 。我们探求未来的可能性意在实现这些梦想、幻像与构想。所有文化与社会的改良都属于这 一面向未来的自由之域。现代的可能性—思维已将强有力的冲动给予对自由的领悟:“有了 上帝,一切都是可能的(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以及“对于信神的人,一 切都是可能的(all things are possible to him who believes)”。
迄今为止我们已将自由或理解为支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或理解为在主体交互关系中 的社群。但与未来的工程计划联系而言,自由是一个创造性的运动。任何在思想、言词与行 动中面向未来、超越当下者都是真正自由的。未来是创造性思维的自由领域。
“denken heisstueberschreiten”——思想意味着超越:长眠于蒂宾根的恩斯特·布洛赫 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b. 市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吗?
生产与市场的全球化正严重地威胁着所有传统意义上的社群,从家庭、市民社会直到一个作 为统一社群的国家。这些社群的社会整合能力正日益弱化。并且也越来越无能对全球化市场 所付出的人类代价提供补偿。
1.在现代化社会之前就已存在着市场:否则,城镇就不会突破其作为小市场的中心而发展起 来。市场关系以原始的以物易物为基础。人们为了自身所需进行生产,并把盈余的部分拿到 市场上去。在现代社会,这一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市场已成为一个渗透到生活所有部门的 制度。我们常常提及货币市场、股票交易市场中的掮客、劳工市场、食品市场、药材市场、 婚姻市场等等。我们从这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市场获取生活必需品。我们谈论“市 场提供下的”(onoffer)宗教、道德与生活哲学。这不再是人类按照需要调节生产,而是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调节生产。
在过去20年里,奥运会已从运动竞技转化为一场商业事件。参加者被滥用为活生生的广告牌 和广告媒体,就象我们在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公司操纵奥运会中所看到的那样。
因此,许多人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是为了芸芸众生而存在呢?还是纭纭众生为了市场 而存在?在家庭、居民区与自由社群当中,人类关系在相互认可与接纳的过程中存在。倘若 市场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那么相互认可与接纳的关系将趋于完结。在他人的认可中体验到的 自尊让位于公共市场指派的价值。在劳务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很快会发现他们作为工作者与购 买者所能提供的全部就是他们的价值。由于生产或合理化的需要而失去工作的人,从个人价 值的内在情感感觉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即是对在多大程度上作为工作者而被认同。因 为,一旦我们丢了饭碗而且不名一文,我们就失去了自我。我们就应当通过工作与消费来“ 实现自我(fulfilourselves)”。当作为足球运动员或教练员被解雇时,我们常常被告知 ,“他未能拿出我们所希望的应有的表现”。不只是赢家,输家也采取由公共市场竞争所决 定的价值的公共标准作为其自身的标准,并对自己的失败极力自责:钱少——价值少——自 信心少。这里,只对赢家提供报酬(奖赏)的市场社会,自身带有严重的个人与家庭问题。 它已废弃掉基于序列等级原则的旧日社会,过去,人们通过其出生、家庭与国家而确认其身 份;而现在,它仅依据表现及其成功来作出评估。


应该采取的一个举措,就是要使得全球化市场再也不会要么导致产生无数牺牲品的偶像崇拜 ,要么导致令人恐惧的恶魔,并将其缩小到人的尺寸。激烈的竞争与市场价值的比拼,就像 男孩子捉对打闹、女孩子在镜子前涂脂抹粉一样同属青春期。社会成熟的更高阶段无疑是可 以设想的,这是一个我们从竞争原则变为合作原则的阶段,一个我们作为超越了市场所取得 的一切成就之上的人类而成长的阶段。昂首阔步、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的长期失业者和 因家庭之故、处在事业颠峰的管理者都知道,在人性上有着比市场重要得多的东西。
2.当我们不再从内部而是从外部观察全球市场时,情况便有所不同,即全球市场不是得益于 其历史的上升一面,而是受难于其下降的一面。在第三世界国家,宿命论正日益蔓延,与之 相伴随的是一种人生终点、世界末日的情绪。在非洲,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正在陷入混乱与暴 力之中,并演变为无政府状态。第三世界的起源正是起因于现代世界的开始。第三世界国家 起 初被用于金、银、棉花与咖啡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的开采与提供,随后是廉价劳动力的集 散地,紧接着债务陷阱代替了直接剥削。今天,那些既不拥有引人注目的天然资源,也不能 提供所希望的巨大市场价值的国家遭到漠视。他们脱离了全球市场。数以百万计的人沦为多 余人。没有人肯雇佣他们,他们轻易地沦为暴力的牺牲品,比如在卢旺达;或者沦为重新抬 头的流行瘟疫的牺牲品,就象在拉丁美洲所看到的那样——更不必提肆虐非洲的爱滋病了。
贫穷的对立面并非财富。与贫穷与财富不同的选择是社群。第三世界人民组成的社群一道加 入到他们国家可忍受的生活状况的创造之中。在那些国家,由世界市场的不公平价格所造成 的破坏,不能通过“发展援助”来抚平创伤。世界市场本身须转变为发展援助。但是那需要 用于替代短期利益的长期投资。目前,产品的全球市场化无意中成为一种对东欧、印度与非 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同样,改变世界市场的目标,并且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最终使所有人 受益而被给予优先考虑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
最后,一个注重生态的市场经济是恰当的选择,但虚弱无力的生态措施既不足以愈合自然环 境所受到的侵害,也不足以避免新的破坏。热带雨林的砍伐与沙漠的蔓延,表明无所不包而 又残酷无情的市场化最终导致毁灭。唯有破产者才会摆脱短期效益的眼光,为了这些短期效 益他们正在变卖我们生活中共享的、赖以存在的基础。迄今为止,全球市场只着眼于人,而 不是地球。如果从长计议、为后代着想,转向一项经济上“面向地球的方针”是明智的。迄 今为止,地球的生态机体几乎还没有在全球市场中扮演任何角色。地球无言地忍受着对其天 然原料的攫取,并沦为人类垃圾的沉默的接受者。在即将到来的世纪,在我们的政治经济精 明考虑的方方面面,地球都将成为一个不得不加以尊重的因素,这同时也改变着我们面向地 球的精神态度。作为一个我们驾驭下的客观对象,将被我们作为一个不得不对其怀着崇敬之 情的、一切的活生生的源泉而加以看待。
在生命的进化当中,人类是一个相对晚近的物种。或许我们仍旧处于青春期阶段,为自身的 能量而陶醉,意欲通过激烈的战斗来检验我们的力量,残酷无情地压榨我们的地球母亲。为 了变得更加成熟,最终长大成人,我们可以把自己和更为古老的生物和地球本身看成相互关 联的整体,从而来校正我们的方向。我们需要科学与更加完善化的技术,但我们最为需要的 ——如果我们想要幸存于世——乃是更为明智地对待我们的知识与技术。我们需要的,不是 更多的利益和进一步的扩张,而是在处理全球市场之动态时的更多明智。我相信,既然市场 已被全球化,那么为了把它和地球一道整合到与人类社群的更为宏伟的价值观中去,我们应 当将其压缩至人类和自然界能够承受的程度。对此我确信,我们将通过信仰或通过灾难认识 到这一点。我赞同通过信仰来认识这一道理。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逻辑结构及内容
    文化领导权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微
    浅析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国初期(1949—1966)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浅谈中老年群体文化活动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