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论群众文化共建与和谐社会建设

论群众文化共建与和谐社会建设

  群众文化也可称之为全民文化,是整个社会大众对精神层面不断需求的整体显现,是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寄居,同时,群众文化还是人际社会的各种纽带。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群众是和谐社会的不二主力,群众文化的好坏、深浅、纵深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应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面向大众,让大众全方面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大众综合素质,使大众的身心更健康,是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保障。因此,群众文化共建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纵观历史,群众的最大理想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所谓和谐,《辞海》释义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适当和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匀称的状态。是一种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进步由竞争促进,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社会和谐主要产生于竞争中产生的利益不均而直接导致的心理失衡。这时,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强大的润滑剂。群众文化,无疑便是优化这种关系的最佳“良方”。
  在现实社会里,群众文化活跃之地,毫无疑问便是群众安居乐业之地。因为无论歌唱还是读书,抑或音乐还是舞蹈,总而言之,只有积极的文化活动,才会给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或精神享受的舞台,人们文化活动中,逐渐平复、遗忘在激烈竞争中遭遇的各种精神创伤,人际关系得到良性调整,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以崇尚和谐为价值取向,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共同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睦相处,达到自身心理和谐。可以这样大胆放言:没有和谐的群众文化,社会和谐便无坚实根基。
  和谐社会之魂是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广大群众也是群众文化的广大受众,指在群众中进行的以满足群众精神需要为主的社会文化。放眼如今,相信大家都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群众文化正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取得了一连串伟大的成就,当然无可避免也存在诸多问题。建设与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好和发展好群众文化,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繁荣,构建和谐家园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赋予神州大地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文化,最主要需要系统的文化惠民项目、工程的不断推出。在文化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创新观念和机制,把文化“输血”与文化“造血”相结合,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文化服务在基层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无论社会物质如何丰富,如果没有广大群众参与、认可的群众文化的丰富、健康,社会的真正和谐永远是纸上谈兵。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几年,我们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纲正确引领下,群众生活水平有了一日千里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富有,群众文化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群众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提升群众思想的阶梯,我们要积极建设和探索繁荣群众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路径,以开展社区群众广场文化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群众性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人文价值观。
  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但物质文明的发展过速,精神文明的发展较物质文明稍有迟缓,产生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金钱、物质的日益丰盈,并没有给广大群众带来普遍的快乐,“穷得只剩下钱”,既是一句生动的调侃,更是对文化匮乏一声响亮的鞭策。这种与“钱太多等于没钱”的茫然、困惑时刻提醒我们:群众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也即是群众亟需精神食粮:健康、丰富的群众文化。群众文化以人民群众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为需求的文化。
  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便是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流,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方式满足着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群众文化以自我介入、自我表现、自我满足为主要特征,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锻炼身体。群众广泛的精神交流,将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

共享共建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丰富,其中不管是儒家、道家中的和谐理论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老子主张“万法自然”,强调和谐的人与自然。先秦时期的黄老学派继承老子“万法自然”,进一步升华到“和则能久”的思想高度。黄老学派认为,世间万物,只有按照“和”(和谐)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才能生生不息,永无止境。这些传统文化精华早已被群众文化所继承,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艺术升华到“以和为贵”的处事哲学,从“家和万事兴”的和谐伦理,升华到人与人之间的“和气”,均是当下群众文化在以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样一种和谐文化、和谐思想,一直庇护着华夏民族的成长,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繁荣群众文化,其本质就是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追求。
  文化属于一个民族的软实力,需要有长远眼光去发展去关心、去重视群众文化的投入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在树立群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领域,虽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力量,既能丰富群众社会生活,更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发展带来的发展动力。要让群众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需大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让全体群众共享和谐社会建设的文明成果,使群众文化的积极、深远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
  群众文化是民族之魂,需要在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不断优化,与时俱进,以此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发展与群众文化密不可分,在各种迥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一路走来,无可避免会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开展,就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实现真正地陶冶群众情操,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对传统文化去粗存精,并重新赋予时代内涵,体现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今社会有机适应,与现代文明水乳协调,焕发无穷新生与活力。
  建设和谐社会,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和谐群众文化。这个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变单纯由政府单方面出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充分利用民间社团、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免费开放。也可以以群众需要为导向,通过街道与机关团体合办社区学校或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如文化补习班、书画学习班、舞蹈兴趣班、电脑辅导班、艺术研究班等,可以收取一定的报名费或课时费,维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根据本社区的人文特点、人才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发展社区特色文化,乃是社区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的精神动力当属群众文化。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标志,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共同愿望和追求。而繁荣群众文化则是对这种理想追求的鼓励,是对这种根本利益的维系。群众文化主张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具有提高素质、舒缓压力、娱乐身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多种功能,对人际社会的和谐共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浅议新型社区群众文化研究
    简述新型社区群众文化研究
    积极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群众文化辅导的评估
    广场文化在我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 对中国大众文化…
    在战略高度上深度探索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 对中国大众文化…
    浅析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