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视角下中国体育电影的定位与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和中国电影的飞速发展,中国体育电影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纵观近年来中国体育电影没有很好地抓住机遇,使其在电影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展现其魅力,中国体育电影缺乏自身特有的运行模式,没有很好的将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融入其中,造成了体育电影发展的困境。本文从社会文化视角,探讨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的定位及制约因素,为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作理论探索。
一、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特有的文化内涵
(一)体育精神的传达
近几年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足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早已被全世界无数体育爱好者所喜爱。中国体育电影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更多的体育运动搬上银幕,起到了传达体育精神以及宏扬和教育的功能,体育精神的表达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刚强、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成为许多体育电影中主人公的精神特质,也成为表达国家、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例如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和《冰与火》都能很好地体现我国体育运动员的顽强的体育精神。《冰与火》以我国著名运动员叶乔波为原形,塑造了邓羚超越自我,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为国争光的事迹。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克服各种困难决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体育精神。
(二)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体现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往来,潜移默化地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在政治外交及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中国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乒乓外交”。体育电影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宣传媒介,承载了个人、民族、国家的意志,兼具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的政治状态和经济基础。中国体育电影也被赋予了宣传国家的政治经济体现以及所倡导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如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加油中国》站在人类和时代的高度,翔实再现了中国体育走向辉煌的百年历程,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电影《女篮5号》围绕篮球运动员田振华一生的经历和林洁、林小洁母女的不同境遇,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当家做主的喜悦。
二、社会文化视角下中国体育电影的定位
在所有的宣传媒介中,电影被认为是最为逼真、华丽且丰富的媒体。中国体育电影作为我国体育文化与电影相结合的一种社会文化产物。它的诞生和发展代表了一定时期内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人类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蕴涵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需求。体育电影的文化内涵在于宣传、推动和发展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这也是我国体育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的体现。
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更高、更快、更强” 为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文化在我国广泛传播,为体育电影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体育电影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体育影视作品虽然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但现实状况却令人深思,由于制作者对体育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的理解差异,造成了体育影视作品的制作理念的重大变化,如今各类体育影视作品已经无法像《女篮5号》《沙鸥》等作品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真正体现体育电影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新时期我国体育电影作品是否能够承担宣传国家社会文化形象的重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关键在于电影背后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作品定位应该能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能够紧紧抓住时代需求,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体育电影社会文化内涵发展上的不足
(一)创作思维不够广泛
回顾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百年历程,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体育电影的创作实际上一直是围绕“冠军”这个主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需要塑造英雄式的人物来提振国人精神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因此这个时期体育电影的“冠军”题材所反映的顽强拼搏精神就起到了无法代替重要作用。但进入21世纪,体育电影如果仍然以“冠军”题材为依托,依靠类似的场景与情节,自然不能顺应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要求,这样势必失去更多观众。因此,体育电影创作应按新时期社会文化需要去思考,按新需要进行新的探索,能反映体育商业化及体育市场化特征,这才是吸引观众的价值根源所在。
(二)对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缺乏认知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逐渐重视,随着网络的兴起,体育和媒体都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壮大,体育电影长久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对新时期的体育电影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体育电影应能更好地反映时代需求,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价值。而中国体育电影显然在这方面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证明了中国的总体体育水平达到世界的优秀程度。而能反映2008北京盛况空前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功能的电影几乎没有,虽然也产生了诸如《买买提的2008》《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优秀电影,但总体来说根本不能与《女篮5号》《沙鸥》所起到的效应相比。
(三)缺乏明星效应与优秀体育电影创作
新时期的电影作品,不能缺少明星效益的功能,所有电影票房的成功离不开顶级电影明星的因素,这不仅体现在影星的演技上,还依赖于导演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纵观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鲜有影响公众的优秀作品问世。一是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体育与社会生产联系紧密,作家、演员的创造几乎
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与群众情感联系紧密,体育运动员、影视明星能和普通群众及媒体接近。相对来讲,由于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造成了体育电影必将面临的新的人文环境,体育电影更加商业化、市场化,势必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现在的体育电影作品主要演员因没有接受专业体育训练,造成了体育技能的真实性的缺失,由退役运动员承担的表演,又因为演技欠缺,很难表现体育人物的生动。所以,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已很难再现当年的经典,体育电影在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占分量已下降很多。
(四)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有取代体育电影之势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电视、报刊等都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体育促进了媒体的繁荣,媒体的作用也使得体育更能深入人心,如今不少新闻媒体也意识到体育运动所潜在的艺术、文化价值,也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报道。如大型体育电视片《体育界》的开播。突破了传统电视体育节目的局限性,着眼于体育人物的训练生活,为人们提供了鲜为人知的体育资讯,又如2001年开播的《体育人间》不仅将重点放在体育节目的时效性上,而且还是一档极具人文情怀的体育栏目。如这样一来,电视及各类媒体就分流了体育电影的影响力,“艺术性”“思想性”已不再是体育电影的独有优势,新时期的体育电影将面临其他体育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
四、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发展建议
(一)借鉴国外优秀体育电影创作,拓宽创作思维
体育电影是体育文化的一种表现类型,中国体育电影文化的演绎和传播,在反映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东西方体育电影交流的广泛开展,西方的体育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而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却显得欠缺,中国体育电影应通过彼此交流,借鉴西方国家体育电影的成功经验,挖掘自身体育文化资源,在创作上顺应现代体育电影的商业化需要,结合我国体育运动的各类焦点问题、形象,在内容上进行创新,突破原有的创作思维模式,不断总结思考,力争拍出体育电影新的经典之作。另外在表现形式上注意合理使用高科技手段,丰富观众眼球,增加观众吸引力,将中国体育的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吸引顶级电影明星与导演投入体育电影创作
中国体育电影要顺应电影市场化需求,加快前进步伐,需要更多的电影制片人能深入体育事业,创造更多优秀体育电影作品,需要我们中国著名导演,影视明星的参与,这也是中国体育电影能得到实质性发展的根本需要。当然这需要导演和演员能深入认识和学习体育运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分析新时期体育的社会文化内涵,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为中国体育电影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体育电影需彰显文化精神
体育电影之所以能吸引人们,是因为体育电影所蕴涵的体育精神,正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努力求进步与追求自我的突破。像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展现了刘长春经历曲折,为了追求自己的奥运梦想而不懈努力的故事,也体现出了奥运会的宗旨以及现代人文精神。电影《隐形的翅膀》讲述了残疾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表现了残疾人运动员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类体育电影的成功正是因为
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精神风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新时期的中国体育电影要发展,就要反映现代人们对传统体育的需求和期盼,不能脱离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具备重构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体育新观念。
(四)体育电影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需要全民参与
就体育本体而言,体育运动具全民参与性。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同样需要全民参与,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体育电影改革步伐,充分认识体育电影在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位置,合理高效地开发体育电影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电影与我们体育事业发展不一致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体育电影的复苏,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文化效益。另一方面中国体育电影应迎合大众的需求主题要围绕着全民参与这个共性进行。事实证明百姓关注的才能流行发展起来,这就是体育电影的大众性。
五、结 语
体育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想征服观众,赢得更多的市场,就必须转变观念,在表现体育运动本身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彰显中国璀璨的体育文化,主动开拓和丰富体育的文化内涵,大力挖掘体育的艺术价值,倡导中国当代的社会精神面貌,只有这样,中国体育电影才能真正获得观众的认可,才能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使中国体育电影甚至是中国电影最终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