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潜在需求市场细分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研究

潜在需求市场细分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研究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旅游消费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大众观光游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充分发掘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旅游消费需求出发,依据市场细分理论和旅游体验思想,在突出个性化、参与性、文化性、功能性的理念下,开发设计新的旅游活动项目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藏传佛教文化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特别适合于开发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专项旅游活动。
  一、市场细分理论与旅游体验思想
  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斯密提出:“企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消费者在需要爱好、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可以把整体市场划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然后针对每种需要或愿望大体相同的消费群体分别进行子市场开发”[1]。
  根据显现程度,市场需求又可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现实需求是消费者有意识的、明确的欲望要求,且市场上早已存在满足需求的商品或服务。潜在需求则是消费者没有明确意识的、不确定的欲望要求,市场上也还没有相对应的产品或服务。借助于现实需求对顾客进行触发和引导,潜在需求将逐渐转变为现实需求。
  国内外学者认为体验是人们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而在意识上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因此体验主要强调精神和心理感受。派恩认为体验是“人们用一种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一系列可回忆的事情”[2]。
  从旅游学的角度来说,旅游就是一段经历。美国著名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逊提出:“旅游是一种经历或过程,不是一种产品—这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经历又是特殊的”。王兴斌认为“旅游本质上是向游客提供一种离开惯常居住地的新鲜经历”[3]。谢彦君认为旅游 “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4]。邹统钎认为“旅游业生产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一种经历。”[5]
  旅游经历就是旅游者所经历的一种体验。“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认知反应,游客在对产品认知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一种情感反应,旅游活动就是游客对旅游产品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体验。游客的个人经历、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影响着情感反应的强烈程度”[6]。

  为了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旅游企业所能做的也绝非是向每个旅游者提供能满足其不同期望的千差万别的产品,而是通过策划、设计那些‘如何使他们置身于其中’的舞台,提供的是旅游体验的原材料以及这些原材料所存在的背景,为旅游体验展示出一片自我施展的‘舞台’。”[7]“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是来自各人心境与事件的互动。”[8]
  二、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为准确把握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充分发掘潜在需求细分的市场,采取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随机发放的原则,采取当场发放问卷、回答问卷、收回问卷的方式,对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大昭寺等代表性寺院的游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50份,有效问卷235份。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构成特征、游客对产品的认知、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游客的消费动机和预期。消费者的构成反映旅游者的身份特征,产品的认知反映游客对现实旅游产品的评价,消费行为反映游客的现实消费状况,消费动机和预期反映游客未来的消费需求。通过上述调查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现实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供需情况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开发潜在需求细分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活动提供依据。
  (一)消费者构成特征
  在被调查的游客中,年龄在20-30的占27.6%,30-40岁的占31.4%,40-50岁的占19.7%,20-50占68.9%,详见图1;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68.9%,详见图2;游客的职业构成情况为,教师占33.2%、干部占26.7%、职员占16.8%占76.7%,详见图3;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游客占56.6%,详见图4;游客主要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和四川盆地,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游客分别占27.1%、11.6%、13.8%和8.8%,共计61.3%。
  消费者构成表明,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者以中青年为主,良好的身体条件对西藏的高原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游客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对藏传佛教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绝大多数游客的经济条件较好,旅游消费能力较强;游客多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远离青藏高原,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有巨大的自然和文化差异,因此藏传佛教文化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对产品的认知
  游客认为藏传佛教景点最有吸引力的主要是是建筑和佛像,分别占26、9%和22.8%,详见图5;与汉地佛教景观的差异主要是“宗教信仰气氛更浓”、“宗教建筑更富特色”、“宗教艺术更有特点”,分别占37.4%和37.4%和23.1%,详见图6;游客得不到满足的是“了解宗教文化”、“了解僧人生活”、“欣赏宗教艺术”,分别占31.7%、31.3%、20.1%,详见图7。
  从旅游认知情况看出,藏传佛教的宗教建筑、佛像、艺术等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寺院的建筑布局、风格、色彩及内外装饰,佛像、壁画、唐卡、酥油花的材质、造型、工艺手法,宗教仪式的程序和内容、宗教礼仪的形式和规格等,有严格的规范和深刻的寓意,使得游人多、时间短、服务标准化的观光游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消费行为特征
  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见表1。目前,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主要采取随团的方式,占70.2%;旅游消费支出中门票比重最高,占44.8%,其次是购买纪念品,占27.3%;旅游过程中有宗

教行为(主要是磕头、烧香、许愿、布施、转经等)的游客占60.3%。
  游客的消费行为表明: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包价的团队游项目雷同,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自助游由于缺少专业的组织、策划,旅游活动缺乏保证。门票经济的现状表明,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仍然处于以利用资源优势为主的阶段,还没有能够做到依托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将其转变为产品优势,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不适合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众多游客表现出一定的宗教行为,表明游客有参与和体验宗教文化活动的愿望和行动。
  (四)消费的动机和预期
  消费动机和预期调查结果见表2。游客主要希望了解“藏民族的宗教信仰情况”、“藏传佛教艺术”、“藏传佛教知识”、“喇嘛的生活情况”,所占比重依次为:35.8%、23.5%、20.8%、16.9%;希望增加的旅游活动有“藏传佛教文化体验游、藏传佛教艺术观赏游、藏医疗保健健身游、藏传佛教节庆游,所占比重依次为30.0%、29.4%、27.9%、12.7%,详见表2。
  从游客的动机和对旅游的预期看出,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提高和改善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迫切;当人们在享受剧烈的感官刺激,获得肤浅的愉悦之后,对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有更高的需求;当人们在利益追逐中感到身心疲惫时,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需要也日益增强。为此,借助旅游活动这一方便之门,挖掘藏传佛教的文化精髓,开发具有积极社会功能的旅游体验活动,使游客在宗教文化氛围中,调整身体、释放压力、放松精神、提升境界,这不仅是社会对藏传佛教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藏传佛教的使命和责任。
  三、基于市场细分的藏传佛教
  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设计
  根据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具有潜在的市场细分需求,游客具备参加旅游体验的条件和能力,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为旅游体验活动提供了资源保障。
  (一)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活动的设计理念
  个性化,就是按照游客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动机和预期等设计旅游活动,从而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遐想和共鸣。因为正如派恩指出的那样“体验就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任何一种体验其实都是每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
  参与性,就是充分发挥游客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强调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互动。“因为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但强调旅游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更要调动顾客与顾客互动。”[9]转变旅游者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提高旅游的体验效果,强化旅游者对旅游经历的印象。

  文化性,是指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非物质的宗教思想、教义,还是作为宗教物质载体的寺院建筑、造像、壁画、唐卡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性可以使游客透过宗教的表象认识其文化内涵和精髓。文化性也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主流,作为旅游体验的最高层次,文化体验包含了娱乐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成分,是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是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
  功能性,是指通过旅游体验活动发挥藏传佛教积极的社会功能。尽管,藏传佛教的理想境界和一切宗教的理想一样是太虚幻境,但是从社会功能上来看具有积极的一面。“来世”、“佛国”的终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心灵抚慰作用。大小五明文化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和实用性,对解决环境问题、健康问题以及丰富知识和满足审美需要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发挥藏传佛教积极的社会功能,使体验者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其身心健康。
  (二)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活动的设计内容
  根据上述设计理念,从实际调研获取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细分信息出发,紧密结合藏传佛教文化的特点,设计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有:藏传佛教寻宗探祖游、藏传佛教文化修学游、藏传佛教生活体验游、藏传佛教医疗健身游、藏传佛教艺术观赏游、藏传佛教节庆朝拜游。
  1.藏传佛教寻宗探祖游
  针对有宗教信仰的游客开发藏传佛教寻宗探祖游,以满足游客对藏传佛教文化深入了解和宗教情感表达的愿望。祖寺由教派创始人建造,其落成标志着教派的创立,在教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均有自己的祖寺,如格鲁派的甘丹寺、萨迦派的萨迦寺、噶当派的热振寺等。祖寺还是历代高僧大德云集之地,他们著书立说阐明教义、讲经说法培养人才,对本教派具有巨大的影响。祖寺通常还保留着本教派最古老、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宗教和历史典籍、文物、艺术品等,因此寻宗探祖游对宗教信仰者游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吸引力。
  寻宗探祖游设计为:参观主要教派的祖寺及相关展室,使游客了解各教派创建大师的生平、创建教派的过程和历史背景,了解各教派发展史以及在藏传佛教体系中的地位、作

用和特色;组织游客拜见各祖寺的高僧大德,倾听大师讲法、为游客摸顶祈福,使游客亲身感受到高僧大德非凡的气度、过人的才智;组织游客参观各寺院收藏的文物、艺术品,欣赏寺庙的建筑特色等,感受祖寺的特殊宗教地位和宗教氛围。
  2.藏传佛教生活体验游
  针对喜欢寺院清幽环境,对寺院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感兴趣的游客开发藏传佛教生活体验游,目的在于调整游客的身心,满足对藏传佛教生活的好奇心。在充满诱惑和竞争的现实社会,人们精神紧张、身体疲惫,各种心理上的问题开始出现。幽静的寺庙环境,浓郁的宗教氛围,简单、单调的僧侣生活,有助于人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扰,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恢复、困顿的思绪变得清晰、紧张的情绪变得从容。
  藏传佛教生活体验游设计为:按照寺院的要求,让游客住僧舍、习僧俗;与寺院喇嘛一起倾听宗教大师讲经说法;向喇嘛学打坐、诵经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辩经;学习法舞及藏戏、参与僧人的体育活动以及修炼气功、坐禅等。具体可以采用“寺院生活体验夏令营”活动和藏传佛教音乐、舞蹈、功夫培训班等形式。
  3.藏传佛教文化修学游
  针对那些渴望丰富宗教知识的游客开发藏传佛教文化修学游,目的是加深游客对藏传佛教文化的理解。藏传佛教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庞大的理论体系、深邃的思辩哲理、玄远的境界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可以开拓游客的知识,而且获得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启发。
  藏传佛教修学游设计为:请藏传佛教大师和著名学者讲解藏传佛教的历史渊源、思想教义、宗教派别;研读藏传佛教经典,吸取文化精髓,并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思想、观念问题,从宗教的视角加以阐释。参观考察一些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的参与并在思想教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如香格里拉松赞林寺宗教生态旅游开发,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活动,提高游客对藏传佛教积极社会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4.藏传佛教艺术鉴赏游
  针对那些对藏传佛教艺术有特别兴趣、爱好和研究的游客,以及对藏传佛教艺术具有鉴赏和收藏兴趣的游客开发藏传佛教艺术鉴赏游。目的是使旅游者获得藏传佛教艺术知识、提高对藏传佛教艺术的鉴赏能力,学习了解基本的制作和表演方法,提高艺术修养。
  藏传佛教艺术深刻体现出藏传佛教文化对宇宙及人类起源、人地关系、生死意义的独特认识和深刻的思索,通过建筑、诗歌、故事、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方式转化成直观、生动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每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都可谓一座艺术博物馆,无论是寺院的空间布局还是建筑式样、风格色彩;无论是佛殿造型还是其中的佛塔、佛像、壁画、唐卡;无论藏戏、法舞还是乐器、服饰、道具,都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把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藏传佛教艺术鉴赏游设计为:请宗教大师、艺术大师和鉴赏家,讲解藏传佛教艺术的类型、特点;讲解艺术事象背后的宗教寓意和宗教思想;讲解藏传佛教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讲解藏传佛教艺术与汉地佛教艺术的差异;鉴赏代表性的宗教艺术作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习佛像雕刻、壁画绘制、唐卡绣制、酥油花制作的基本方法。
  5.藏传佛教宗教节庆游
  针对那些对宗教节庆感兴趣的游客开发藏传佛教节庆民俗游。目的是让游客在一种轻松、亲切的气氛中了解体验藏传佛教文化,感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力。
  藏传佛教节庆与重要的宗教人物或重大宗教事件有关。例如,“萨噶达瓦节”与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涅槃有关,“传昭大法会”与宗喀巴大师和格鲁派的创立有关, “雪顿节”与藏传佛教忌讳“杀生害命”的戒律有关等,深受宗教人士和宗教信仰者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节庆中逐渐融入了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活动等。节庆期间,既有神秘、威严、感人的宗教仪式,又有轻松、欢快、喜庆的民俗活动。人们在尽情宣泄宗教情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世俗世界的丰富多彩。正因如此,宗教节庆成为藏传佛教文化、藏民族风情、青藏高原自然风光集中展示的窗口,深受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藏传佛教宗教节庆游设计为:组织游客参加展佛等宗教活动,观赏藏戏、法舞表演等;,参加转经、磕长头、献哈达、摸顶等宗教仪式。观看酥油花展、赛马、赛牦牛比赛;与藏族同胞一起过林卡、跳锅庄和弦子舞等;入住藏家,睡“卡垫”,吃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听藏族同胞说唱格萨尔王;学说藏语、学做糌粑和酥油茶等。
  6.藏传佛教医疗健身游
  针对关注健康,预防、保健意识强的游客开发藏传佛教医疗健身游,使游客从藏传佛教的思想教义获得心理上的抚慰,通过藏医疗使游客获得身体的保健、疾病的治疗,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藏医药是印度佛教医学、传统中医以及阿拉伯医学互相渗透借鉴形成的独特医疗体系。藏医诊断中的问诊、望诊和触诊,传统的催吐、攻泄、利水、清热内疗方法,针灸、拔罐、放血、艾灸、冷热敷、药物浴等外疗法等,具有较好的疗效。拉卜楞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的藏医院名扬海内外。
  藏传佛教医疗健身游设计为:请著名的藏医讲解藏传佛教中生老病死的义理,起到心灵抚慰作用;通过跟密宗大师学做藏密瑜伽、藏密禅修和藏密气功等达到养生的作用;请有行医经验的喇嘛藏用针灸、拔罐、放血、艾灸、冷热敷、药物浴等方法治疗慢性疾病;请藏医讲解藏药的特点,防病、治病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并指导购买藏红花 、红景天、冬虫夏草、贝母、三七、天麻、灵芝等名贵药材。
  四、结论
  本文在潜在需求市场细分理论和旅游体验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强调个性化、参与性、文化性、功能性的设计理念,针对有明确旅游动机和具体要求的目标消费群体设计:藏传佛教寻宗探祖游、文化修学游、生活体验游、医疗健身游、艺术观赏游、节庆游等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游,不仅可以满足专项、高端游客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消费需求,而且能更有效地传播藏传佛教文化,发挥藏传佛教积极的社会功能。符合西藏打造世界精品旅游地,吸引高端市场的发展方向;符合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和藏民族文化的需要。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中韩文化产业社会需求的比较分析
    试论国家信息技术政策需求及其内容框架
    浅论营销渠道中文化传播的潜在影响力
    农业对饮食文化的潜在影响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
    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
    浅谈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武术未来的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