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劳动 社会主义 道德规范
论文摘要:尊重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根本体现。只有以尊重劳动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才能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性质和要求,保证社会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科学概括。而尊重劳动,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只有在尊重劳动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道德生活,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提供科学的道德导向。
一、算,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尊重劳动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最为高尚、最为道德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自于劳动创造,都是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结果。因此,“劳动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事情,劳动者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们”尊重劳动,就是在思想观念上和社会生活中,重视和尊敬劳动者,重视和尊敬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成果。以尊重劳动作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还必须确立劳动在社会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劳动作为调节社会道德生活的根本杠杆。
以劳动作为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以尊重劳动作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变革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时代里,一切光荣都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途径,具有崭新的社会意义和崇高的社会地位,既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方式;既具有个人意义,更具有社会意义;既具有生存性质,更具有道德内涵。只有确立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劳动才能够成为“最受尊敬的事情”,劳动者才能够成为“最受尊敬的人们”,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对于劳动性质的本质变革,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特点和要求,使劳动者科学确立权利与义务、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界限,树立正确的道德追求,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历史进步意义的社会主义道德生活。
以尊重劳动作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是对人类一切优秀道德品质的必然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形成的,这些都能在尊重劳动的道德中得到发展和体现。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都必须符合尊重劳动的要求,都应当是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在不同社会道德领域的具体表现。脱离尊重劳动这一要求,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就失去了基本规定,从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更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尊重劳动,表现为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因而自然也是对作为社会劳动主体的劳动者的尊重,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人权的尊重。很显然,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方式;劳动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其最大权利,是人权的最根本的内容。尊重劳动的实质,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劳动者从事劳动创造的权利,尊重劳动者通过劳动去获取社会利益的权利。这样一种尊重,是对人的最基本而又最主要的权利的尊重,也是对人的最根本的尊重,是对人权的最根本的尊重。
二、称,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
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人们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产生和实行的物质基础,尊重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道德生活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并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发展和完善。
劳动者与社会的联系,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这种联系和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利益要求,各种劳动之间、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社会之间,既存在着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又存在着利益差别和矛盾冲突,这同样只能以尊重劳动来限定、来规范。在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面前,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劳动者的身份而存在,既必须以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来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又必须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劳动。各种劳动之间、劳动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歧视和相互剥夺的关系。
尊重劳动的这种规定性和要求,同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完全一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都离不开人们的劳动。在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下,对于社会来说,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劳动环境,“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劳动,尊重社会和他人的劳动及其劳动成果。这样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必然形成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精神动力源泉,最终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三、尊重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必然选择
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最直接、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构成确定是非标准的尺度,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科学的导向和规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利益要求,都不会达到完全一致。而社会的道德规范必须具有相对一致的标准,同时具有社会制约的性质。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能够对所有社会劳动和劳动者以有效规范,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实行的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具有法制化的内容和要求。这同样只有在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和实行。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还是一种生存性质的劳动,在社会的利益要求上,还具有多重性的内涵。尊重劳动,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尊重社会主义劳动利益多重性的要求。在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基础上,既必须承认和尊重社会的整体利益,也必须承认和尊重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以此使社会道德规范适应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施行提供坚强的道德保证。失去了尊重劳动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都会失去基本的道德准则,都不可能得到健全和真正实行。
尊重劳动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都是为着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就其内容和要求来说,则具有不同的逻辑内涵,彼此既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也是一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表现为手段,尊重劳动则表现为目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尊重劳动的必然要求,尊重劳动则是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学规范。人们尊重知识、人才和创造,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为了尊重劳动。知识和人才的被尊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潜在劳动价值;而创造本身即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劳动形式,具有比简单劳动更高的“劳动能力”和潜在价值。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谈劳动能力并不就是谈劳动”。这种潜在的劳动价值,如果不通过具体的劳动,不能形成丰富的社会劳动成果,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而也就失去了被尊重的权利。只有通过具体的劳动,形成丰富的社会劳动成果,知识、人才和创造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