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异化与人文精神缺失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同时,它也对人类社会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日益丰富的文化又继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了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就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仅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极的反作用,我们必须批判性的加以分析和对待。
虽然文化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期望它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而积极意义上的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以文教化”,它的作用就是以一定的人文素养教育人们,净化人们的思想,提升人们的志趣,矫正社会的不良习气,使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原本高雅的精神文化逐渐被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腐蚀,似乎很难再在人类社会的舞台上扎稳脚跟,文化自身的“物化”、“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什么是文化异化
要了解什么是文化异化,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异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反观到文化异化的含义,即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产品反过来奴役了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人,限制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也随之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法兰克福学派,在意识形态-文化批判这方面成果显著,其中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等人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陈学明老师在其所著的《文化工业》一书中,对这些人物的思想进行了详细梳理,对我们深入了解“文化异化”这一现象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文化工业》一书中,作者首先向我们阐释了三个重要概念: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精英文化,也称高雅文化、主流文化、上流文化。它淡化乃至超越实用功利的目的,以审美为主要或唯一的功能,不满足于仅仅供人消遣,更注重于陶冶性情。由于它需要接受主体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所以受众的范围较小。精英文化包括的内容有古典艺术、芭蕾舞、交响乐、油画、话剧等。”“大众文化又称市民文化、市井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不同,大众文化主要是现代文化,古典艺术一般不在大众文化之列。它的受众范围也比精英文化大得多,因为它只需接受者识文断字,甚至文盲也行。与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强调实用功利的目的,如政治宣传、道德教化、情感宣泄、器物使用等,如果说精英文化是矫正人性的话,大众文化则是迎合人性。大众文化包括的内容有流行音乐、幽默、滑稽等艺术品种。”文化工业一词是由法兰克福学派发明并使用的,他们所说的文化工业是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主要指借助大众传媒,在闲暇中操控大众的通俗文化;而“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文化的现代形态,主要指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文化工业即现代大众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内涵,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文化的产生越来越类似于现代大工业的生产过程。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不仅是为了创作,更多是为了营利,文化产品的生产完全是标准化的,类似于工厂生产产品,是成批的复制与拷贝;第二,文化的产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载体,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使得大众文化对时空获得更强的占有性和对接受者产生更大的强迫性。第三,文化的主体越来越不是作为文化消费者的广大人民群众。现代大众文化有专营的制作人、经营者,这些人对大众文化的发展及其内容起着主宰作用。在大众文化的市场利益份额中,他们是主要得利者。”所以我们可以将文化工业视为大众文化异化后的形态。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精英文化持有很高的评价,对大众文化不置可否,但是对文化工业却持有很低的评价,这对我们反思现今社会下文化庸俗化、商品化、去个性化的现状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文化何以被异化
我们的文化被异化了吗?很多人也许会质疑:现代文化不是很丰富吗?文化不是很多元吗?网络的便利和出版业的发达使得各种文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走进千家万户,似乎每个人都掌握了与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权利,拥有文化产品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特权。我们的文化生活比起以前来,不是越来越丰富了吗?对,很多人都有这种质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文化异化已经渗透进大众的生活,除非对这种现状进行深入反思,否则很难发现文化已经被异化了。
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什么?是教会人们如何思考人生、反思生活;是教会人们如何辨别真伪、独立剖判;是教给人们智慧,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生活。优秀文化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或伟大的精神导师,与之相伴,我们才能感受生命的热情、思想的澄澈、人生的美好。但请我们认真感受一下,我们周围充斥着的现代文化果真让我们体会到了如此美妙的感觉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吗?不,我们体会不到。相反,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精神的痛苦和思想的贫乏。
法兰克服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化异化的根源:第一,批判文化工业的商品化。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艺术已同商业密切融合在一起,文化产品的接受和生产为价值规律所统摄,文化创作由于一味的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而失去了独立性,具有共同的商品形式和特性。第二,批判文化工业的标准化。文化工业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大规模生产各种复制品,如电影、唱片、照片、录音带等,它促进和反复宣传某个成功的作品,使风靡一时的歌曲和连续剧可周而复始出现,而这种做法恰恰扼杀了艺术的个性。艺术作品本身需要个性化,但是由于文化消费者的顺从听命和文化供应者的厚颜无耻,艺术创作性受到限制,导致经常重复性生产无创造性的作品,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假个性和非个性化倾向。第三,批判文化工业的强制化。由于文化工业的典型做法就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消费者的闲暇时间不得不被满世界的庸俗文化产品所充斥和占据着,因而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具有强制性。
四、人文精神及其缺失
“人文精神”通常被理解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它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与精神,努力实现人的自我潜能。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这一理解对处于文化异化困境中的当代人来说,具有警醒作用,因为当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
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是“科学主义”、“商品拜物教”、“技术与工具理性”,这些现象都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它们主要产生于工业文明高度发展和商品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中。当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度一体化,使得商业化的生产-消费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一切生产活动以单纯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甚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变得商品化和庸俗化,目的仅限于娱乐和消遣,而不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久而久之,人们被这些庸俗的文化产品所影响,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庸俗。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就更加强化了文化产品的娱乐消遣作用,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社会庸俗化愈演愈烈。个人越来越成为这种畸形社会的被动适应者,日益丧失了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没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能力,成为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单向度的人”,人类社会也演变为“单向度的社会”。
五、如何改变文化异化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的活动”。“自由自觉”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就是人可以自由选择、规范、创造自己的生活,而动物只能消极适应环境。既然人能够自由选择,那就意味着人类不是仅仅被动的适应。通过理性辨别和省察,人能发现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矫正。
要改变文化异化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明确改变的途径。文化异化归根结底是文化商业化、庸俗化导致的,所以要改变它,我们就要提升文化的层次。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文化按层次分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一个社会中的精英文化是少数人能够接受并且有财力承担的,大众文化是多数人可以接受并有财力承担的,也是不可缺少和不能避免的,但是文化工业这种极度庸俗化、商品化的现象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当代文化工业显示出的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已经日益侵凌着精英文化,并全面深入地影响着大众文化。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文化工业对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消极渗透,同时扩大精英文化对群众的积极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深入批判,使我们对当代社会中的“文化异化”现象萌生了警醒意识。但正如马克思所言,异化及其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我们必须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文化需求来探索一条更加切近现实的扬弃之路。这乃是一条荆棘丛生、艰难曲折的道路,因为这种“文化异化”现象已经如此深入的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存境遇之中,我们要想真正扬弃它,何其难也!但人文精神的秉持和理想信念的力量却鼓舞着我们努力前行,而这条道路上需要很多人,尤其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