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合乎规律地由低级向高论文联盟http://级发展的前进运动。它是作为社会价值评判主体的人,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作为社会价值评判客体的整个社会或特定国家及地区的发展状况所作出的理论形态、观念形态的价值判断。”[1]
一、马克思社会进步观
马克思社会进步观深受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启发,但他反对黑格尔思辨的、超历史的谈历史进步。马克思认为,“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2],不抽象的理解就要历史地、具体地、现实地去理解进步。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进步具有历史必然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根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根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总是向前发展的。社会进步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在前一段社会所能达到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整体上总是后一阶段高于或优于前一阶段,使社会进步达到新的水平。
(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所谓评价尺度,是指评价主体用以衡度、品评、估价一定事物的好坏、善恶、美丑的价值尺度。评价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总以一定尺度为前提,是用这一尺度来衡量一定对象的过程。”[1]马克思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有两个: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前者是客体尺度,后者是主体尺度。
1.生产力尺度
在人类社会里,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政治变革最终都要从生产力发展中寻找根源。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力又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继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倒退。”[3]社会发展程度,从它现存的正在运作的生产力水平中窥见一斑,“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4]
2.人的发展尺度
社会进步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社会规律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正是人类需要无限递增的丰富性和不断再生性,才促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其次,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人的综合素质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最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马克思强调,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既是历史的前提,又是结果;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因此,衡量社会进步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联系起来。
(三)社会进步的复杂性
社会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简单向前的,而是曲折前行、十分复杂的。社会发展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社会进步的形式复杂多样,充满了偶然性。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往往是新的社会形态开始一段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人的发展、文化发展和制度完善同步并进,而在社会推进的过程中,各领域进步会不一致甚至相互排斥。
在特定历史时期,经济的繁荣可能不会促进人类的发展,也不会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变革,同样,经济滞后也不意味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停滞。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但社会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发展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付出代价,只要条件具备,行动合理,其代价的付出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正确对待社会进步的复杂性问题。
二、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党的社会进步理论是党关于社会进步的主体、客体、目标和规律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论文联盟http://识成果。
(一)邓小平的社会进步观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同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从社会经济的进步、政治的进步和精神的进步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社会进步观。
经济富裕是社会进步的首要基础。邓小平坚持用生产力的观点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他针对我国生产力落后并且层次多、不平衡等具体国情,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政治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邓小平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际的民主。”[5]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实践出发,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邓小平的社会进步观为中国未来发展展现了无限光明的前景。
邓小平还提出了衡量我国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即“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进步评价尺度运用和创新。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会进步观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发展。
江泽民根据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着眼于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明确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想要取得成功,将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的进步,但这种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政治文明提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
(三)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中国社会实践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在借鉴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社会进步的认识:“一是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发展不能违背以人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创新,使党在理论、路线和纲领上进一步保持了先进性。
“以人为本”是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本质和核心。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一切依靠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一切社会矛盾的产生和解决,都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需要人们自身加强学习,因此,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的自然环境。如果人类没有适宜的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遭到破坏,社会就不可能协调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的当代意义
社会进步体现在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多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促进生产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力的发展,并通过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来实现人与人的平等关系。
(一)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进步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人类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类发展的片面化,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形势下,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不可取的。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观认为,社会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社会要走上前进的轨道需要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否则社会将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进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意味着社会的全面变革,其最终目的使全体人民生活更好。
(二)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社会进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在发展中国论文联盟http://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统一。
(三)有助于人们合理规划自己的实践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社会进步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表现为进步与退步交织,前进与衰退并行。社会进步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往往是要付出代价从而为自己开辟道路。
正确的社会进步观能引导人们及时调整社会实践。人类今天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对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全球气候异常等问题表明:只有全面考虑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顺应当代社会前进、上升的运动趋势。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