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
[关键词]晚清;文化冲突;儒学;西学
[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146-04
建红英(1979—),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学。(四川成都610064)
作为
在对“夷夏大防”说与“西学中源”说的批判中,人们理出了一条新的中西文化观,即“中西会通”说。中西会通说摆脱了中主西辅的文化理路,把西学提到与中学对等的地位来加以认识。如梁启超认为:“居今日而言经世,与唐宋以来之言经世者又稍异。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11](p12)
(三)改造儒学,肯定西学
儒学在西学冲击下,被内外双重力量所作用,从而逐渐解构。国人的中西文化观逐渐突破儒学的窠臼,开始肯定西学改造儒学。当时部分国人充分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彻底抛弃了“中体西用”、“西学中源”说,以“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呼吁和敦促整理 [参考文献]
[1](清)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薛福成选集[c].丁凤麟,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利害辨[n].申报,1890-07-23.
[4]申江陋习[n].申报,1873-04-07.
[5]龚书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