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始终与军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观张学良的戎马军旅生涯,他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改善军队素质、造就军事人才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军事技术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训练精兵强将;在军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为民族争生存;在军纪风纪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造就文明之军人;在军队文化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培养有文化的士兵。张学良的军队教育理念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诠释着他抵御外侮、强国富民、抗日救亡、复兴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词:张学良;军队教育;理念
出身于军阀家庭的张学良,青年时代的理想是学医,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但事与愿违,最终他还是走上了从军之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始终与军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非常重视军队建设,特别是在其主政东北期间,为抵御外侮,对抗日本,他采取精兵主义,重新改编军队。积极进行军体改革,加强军队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军队素质,力图把东北军由过去的军阀军队改造成为“国家的武力”和“民众的武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式军队。因此,励精图治的张学良在东北逐步建立起一支拥有海、陆、空、步、骑、炮、工、轻、辎、战车、铁甲车、汽车、通讯等现代化兵种和装备的武装力量。尽管当时这支武装远不能与日本武装力量相抗衡,但也是一支日本不可轻视的军事力量。
纵观张学良的戎马军旅生涯,虽然并不算很长,但可见其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改善军队素质、造就军事人才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他的军队教育理念经历过一个由初期以训练军队、培养人才、整顿军纪、剔除弊端、改造旧部、赶超日本为核心,发展到1928年他主政东北后以整军建军、培养人才、维护和平、实现统一、保卫东北、建设东北、息争平乱、抵御外侮为核心,再发展到1934年主政西北以爱国、救国、抗日救亡、积极培养抗战力量为核心的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他的军队教育理念不仅全面贯穿于其对军队的严格管理和整顿之中,而且突出地体现在其积极创办的形式多样、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军事学校教育之中。本文仅就其军事技术教育理念、政治思想教育理念、军纪风纪教育理念和文化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军事技术教育——张学良强调要训练军技过硬的精兵强将
作为军人,张学良对军队的军事技术教育尤为重视。他对军官的考核、升迁有着严格的军事技术要求和规定,经常是以部队间的对抗演习和实弹射击的成绩,作为考核评分和奖惩的标准。对待下级军官和军士的军事培训他也极为重视。1928年他刚主政东北即通令“各军一律添授内堂,每日上课一二小时,添授中国武术,每日至少一小时”[1]。成立各类高、中、初级军事教育机构,设立轮训下级军官的军官养成所和训练军士的教导队等,都是张学良提高东北军军事技术素质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培养初级军事人才的讲武堂,教官多聘请北京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军官担任。军事教育课程也主要参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教程制定。在学科方面有典、范、令、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城学、交通学、军制学、卫生学、军队教育学等教学内容;在术科方面有制式教练、战斗教练、野外演习、实弹射击。阵中勤务、筑城作业、通信作业等教学内容,均由队长、队附担任讲授。刺枪术、马术和器械体操(如天桥、浪木、平台、木马、大小双杠、障碍超越)等,均由各专属教官教授。刺枪术完全是学日本的,操作时带有护具,如护胸、护面、护手等。学员的野营演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实地战术作业、测图实施、野战筑城、通信作业、战斗、行军、宿营及阵地彻夜等。为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学习国外先进军事技术,张学良多次选送学员出国培训。例如1925年3月张学良一次性就送出35人到法国留学。其中在东北军官训练班的1?000余名学员中,挑选年龄小、体格健壮的葛世民、白景丰、王常立、朱长凯等28人学习航空;在陆军中挑选李健勋、尚业昌2人学陆军;在北京工科和中法专门学校挑选杜采林、于天民等3人学机械,还有翻译2人。28人学习航空者,有18人在招收学员条件非常严格的法国毛兰纳航空学校接受学习和训练,10人在法国西南克鲁德亚的高特龙航空学校学习和训练,主要学习机械、驾驶、战斗、轰炸、无线电联系等。28人毕业后都获得了国际航行驾驶证,具有初级航空人员资格。1926年,这28人又先后在法国南部的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训练,学习驾驶和战斗。在里昂的法国正规航空军35团参加轰炸、投弹、瞄准、扫射、空中战斗、无线电联系等实际战斗见习。1927年初学成回国,成为当时中国空军界令人瞩目的有生力量[2]。
二、 军队政治思想教育——张学良强调要树立为民族争生存的思想意识
张作霖统帅下的东北军,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是灌输封建的“忠君”思想,要求部队“效忠”张作霖个人,服从张作霖的意志,感激张作霖的“恩泽”,甘心情愿充当张作霖的家兵。张学良在东北军改造中,特别注重现代化新式军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力求把东北军由过去的军阀军队改造成为“国家的武力”和“民众的武力”。他教育东北军官兵要“以人格为立身之本”,1930年1月他在葫芦岛航警学校轮机班毕业典礼上提出:“航警学校之创立,意在造成海军专门人才”,“诸生毕业后,应重实习,尤须与下级士兵同其甘苦,并当不畏艰难,发扬朝气。现中国海军尚在幼稚时代,欲求发达,端赖人材,否则纵有海军,徒资敌用,甲午之役可为殷鉴。近来外患更亟,诸生既为军人,有捍卫国家之天职,责任重大,今举三事,用相策励:一、修养人格;二、继续求学;三、放大目光。三者之中,以人格为立身之本,更须注重为党国之干城,树军人之模范”[3]255。他教育东北军官兵要“认清军队为国民所共有”,1931年5月他在呼吁和平统一时强调:“操军权者,不过受国民之委托,代其节制训练,既非任何个人所得而私有,更非任何个人所得而滥用”,只要认清这一点,“则一切祸根,立可消除。军人能克制权欲,服从命令,以国利为前提,以民意为依归,军队始得谓民众之武力;军人以此自勉,社会以此策励,和平统一乃得植牢(于)不可拔之根基”[3]462。他教育东北军官兵要“下最大决心为民族争生存”,1934年9月他对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东北军毕业学员训话:“国家已经到了今天这样地步,国人胥应有最大觉悟,用最大的努力,以挽救危亡。每一个人都应知道,要想把今日中国弄得好,任何阶级都要负责任;尤以吾侪军人负责特重”。“我们更不要忘记的是:生于东北的军人对于收复失地复兴民族的责任,所负尤大。应当无时无地不在记着,你们是生于东北,长于东北,东北父老对于你们有最(殷)切的期待。”[4]810-811他教育东北军官兵要牢记“军人以卫国为天职”,1936年他在长安王曲军官训练团多次发表抗日理论与实践讲演,强调“抗日是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抗日是东北军的最大使命”,“东北军不只要抗日,而且还要站在抗日战线的第一线”。号召全军将士:“宁肯斗争致死,决不束手待毙!”张学良的抗日决心与信心,对东北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对联共抗日的工作发生很大影响。王以哲是张学良最得力的助手,很受张学良的信任和重用。我们仅从王以哲任第七旅旅长时,亲自编写的“旅训”、“旅歌”中,也可以看出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王以哲写的旅训是:“我民族受强邻压迫,危在目前,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务本总理遗嘱及司令长官旨意,牺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结成团体共赴国难。”王以哲写的旅歌是:“痛我民族受强邻之压迫,最伤心割地赔款,主权剥夺,大好河山成破碎,神州赤子半漂泊,有谁人奋起救祖国,救祖国。我七旅官、士、兵、夫快快来负责,愿合力同心起来工作,总理遗嘱永不忘,长官意志要严磨,乘长风直破万里浪,救中国。”王以哲还要求部队每天早晚点名时都由值日官领读、领唱,借以教育部队。
三、 军纪风纪教育——张学良强调要造就爱国爱民的文明军人
张学良非常厌恶旧军阀军队扰民之作风,在他的军队教育理念和实践中,特别强调军纪风纪教育。1923年张学良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监督和军士教导队队长时,就要求学兵要有爱心,要爱人民,爱国家。他说:“爱者,爱人民也。吾军人食国家之饷乞,何莫非国民之脂膏,乃有军人欺凌百姓,非国家养兵之意也,故人人须具爱国心。”[5]6强调“本队欲以格律之教育,造成文明之军人。无论从学校或军队中来者,一律须受本队之新教育新陶冶,变放荡而秩序,化粗野为驯雅。不但可作兵卒之模范,且可作一切人民之模范”[5]9。他曾多次表示厌恶内战,更对自己参加打内战,使老百姓因内战被蹂躏失所,饥寒交迫,深感难过和内疚,对百姓的痛苦深表同情,多次发布训令要求“各军应本爱护人民之旨,严饬所部,不但对于地方力戒骚扰,尤宜斟酌情况,予以协助维持,务使各安生业。……如有不法军人,以拉夫抓车扰及地方者,即按军法严惩,以重民生,而肃军纪,是为至要”[5]119。为整饬军纪,张学良还曾险遭不测。那是1926年9月中旬,奉军骑兵师穆春所部,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还抢走当地著名喇嘛庙的金佛,民不堪苦,喇嘛不满,便向张学良控诉。张学良对此案异常重视,立即亲自前往张家口处理此案。在张学良召集该师军官和士兵集合训话时有人向其开枪射击,一时间,枪声四起,死伤惨重,卫队长姜化南为掩护张学良而中弹身亡。面临如此险境,张学良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平息骚乱,当场枪毙该师团长于奉林,然后将师长穆春、旅长王永清和徐永和带回北京关押查处。1928年9月12日,刚刚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就颁布《整顿军纪风纪的布告》,历数奉军种种不法行为,强调必须以“整饬军纪风纪为先,若不严饬取缔,将何以安地方而保商民”。要求“凡我军人务宜遵守纪律为职责,服从为天职,以保民爱民为念,以扰民害民为戒,倘再有故犯以上等等不法行为,准被害者指名告发,—经查实,定按军法分别从严惩处,决不姑宽”[5]109。并详列整顿军纪风纪条例13条公布于众。1934年张学良重掌东北军后,更是严格检查、教育、约束东北军的军纪风纪,清理、整顿和改善东北军。他深入东北军进行调查巡视,发现东北军有三大致命弱点:即生活不严肃,态度蛮横,不良嗜好太多。军官思想迟钝,做事敷衍,更是弱点中的弱点。为此,他反复在部队讲话谈及此事,要求东北军“无论在职责上,名誉上,尤其是在作人上,我们都应该彻底纠正,彻底改善”。严于律己的张学良果敢地承认:“东北军过去的错误,我本身至少要负有95%以上的责任。”[4]684他一再强调:“我们应当深知民众是我们的主人,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主人;必须竭力爱民,维护地方的安宁秩序,尽量解除民众方面的痛苦,而后军民始能打成一片,始能收军民合作之效。”[5]21他要求“全军将士每个人心中时刻要想着三个问题:(1)你们的一切享受,都是老百姓的膏血,你们拿什么来报答老百姓?怎么样才能使中国的老百姓都能自食其力,安居乐业?(2)你们要如何地彻底觉悟,振作起精神,以图光大东北军的荣誉?(3)你们常想着如何才能实践长官谆谆告诫的事项?如何才能完成军人神圣的天职”[6]。
四、 军队文化教育——张学良强调要培养有文化的士兵
张学良是一个接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青年人,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投巨资创办教育的业绩是众所周知的。在军队教育中他也同样高度重视军人的文化教育。他的机要秘书郭为城曾说过:张学良将军的建军、治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一贯主张要培养有文化的士兵。张学良的目的就是力图通过提高部队的文化素质来改造东北军,他曾在一次召见团级军官训话时说:“人没有文化就会愚昧,愚昧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7]。因此,他热诚推行士兵识字教育。早在1924年他就特聘“青年会全国协会”平民教育科主任晏阳初在奉军26、27旅,采用“群众教学法”对士兵进行文化教育。其教育方案是由300名军官教10?000名士兵,即每一营中由一官长任教师,由能读写的士兵任助教或指导,每日上课2小时。第一小时由教师用幻灯教学,第二小时士兵分组学习,由助教随时解答“士兵学生”的读写问题。张学良的士兵识字教育试验在全国军队中尚属首次,效果很好。张学良提高军队文化素质的另一个主要举措是在东北军中成立学兵队,招收高小毕业或肄业的学生成立学生队,学习初中文化课、军事课,英法德日等外文课,学制3年,毕业后大部分升入讲武堂深造,挑选成绩优秀者送海军、空军学校深造或送出国培养。1935年10月,东北军移师西北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就曾接受何柱国的建议在军中办训令班和学兵队,通过东北学生代表到北平,秘密介绍大、中学生在西安成立学兵队,秘密培训抗日骨干力量。而且还主张挑选东北大学毕业生改造东北军的人员结构;起用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年干部在军中组织读书会;办军中刊物,宣传抗日,提高军人的知识水平,增强军人的民族意识。此外,张学良还在部队干部任用上采取改革措施,如全军各师旅的参谋长和各团掌管教育的团附,全部改由军校出身的军官充任,并规定凡遇有团、营长出缺,皆由各部队的参谋长、团附,以及讲武堂的教官调充等等,以提升部队的文化素质。
总之,张学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改善军队素质、造就军事人才方面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这种军队教育理念和实践是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时代前进的潮流,既体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又吸取西方现代化教育理念,深刻地诠释着张学良抵御外侮、强国富民、抗日救亡、复兴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今天我们重温这份思想文化遗产,仍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历史启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友坤,钱进. 张学良年谱: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03.
[2]孙继先,罗正难. 东北航空军建立始末[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暨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63:50-51.
[3]毕万闻. 张学良文集:1[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4]毕万闻. 张学良文集:2[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5]周毅,张友坤. 张学良文集:上卷[m]. 香港: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
[6]王海晨,胡玉海. 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上[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496.
[7]王永纯. 张学良人格面面观[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