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逊这位从张扬后 现代 转到重释现代性 问题 的学者,强调将现代性的概念 历史 化、阶段化和叙事范畴化,不再从主体性角度看东西方走向,而是强调“历史境遇”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性。这一点其实是他的一贯主张,对此
那么,为什么在八十年代大谈后现代幽灵,如今又大谈现代性幽灵,其内在学理何在呢?在杰姆逊看来,处于后现代后殖民时期的人们已经无法逃离“晚期资本主义的引力场”。他得为这个破碎的、日益多极、多元化的世界提供一种总体 理论 分析 模式,一个历史把握的基本 方法 。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倡导的“全球叙事”比自由主义叙事、市场的叙事或其它的 政治 叙事,更具有当代有效性。
但杰姆逊所谓的现代性叙事的分析模式可以说仍然是后现代性的,只是后现代性这个词太理论化,还不够普及而已。他区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时谈到了现代性是一种不完整的部分的完成,是反映了现代这一历史情景的一整套问题和答案,后现代性则可以说一种农业的 工业 化和无意识理论领域的殖民化和商业化。
在我看来,杰姆逊开始区分第三世界的前现代农业 社会 的彻底毁灭和第二世界的不充分现代性丧失了权力话语的状况。这位认同全球话语权力结构的学者,尽管曾经同情过第三世界,但还是终于将立场移到了西方中心主义上,认为只有第一世界即西方世界才可以在无意识领域广泛传播他们的殖民话语意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只能无条件地被动接受。我怀疑的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的成就”果真如此吗?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杰姆逊以当今世界舍我其谁的学术大师的嘲讽口气训导沪上学人,并在后现代这个充满差异性的时代中,拒绝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做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其的基本策略是,不同意区分信息革命、全球化自由市场意义上的现代性和令人厌恶的老现代性,只因为他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他在对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选择自己 发展 的道路做出的嘲讽,使我真正感到阐释
不妨说,杰姆逊的“ 现代 性幽灵”使我终于看清了他从后现代性滑向了现代性,并在立场断裂中开始了后殖民主义话语的意识形态灌输的思想踪迹。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此前所未有地张扬资本主义的同质性和 政治 、 经济 、市场、文化殖民的合法性,以及多种选择多元文化多角对话差异互动生态文化的不合法性,这一 问题 是非常严峻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