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关注文化建设
    有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我,是文化身份的确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和地方化,因为只有文化是民族品格的象征。所以在21世纪,文化不仅仅意味着策略和战略,文化更意味着生存与发展。
    山东历史上曾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之一,渊源深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 “六五”至“九五”期间,山东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与繁荣,民众物质生活水准得到显著提升。但与经济相此,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表现在文化设施的陈旧或不健全,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视不足,城市建设缺乏人文关照,民众文化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等诸方面。鉴于此,我认为尤其应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政府只有从宏观决策的角度,真正在思想上将文化建设提到人民生活的高度上来认识,才能指导我们具体规划、设计并全面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形象,撰写新世纪山东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关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指人类一切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总和。所以谈到文化,就必然涉及到传统。事实上,文化的“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时空中延续和变异的,它存活于现实发展之中,连接着过去,包蕴着未来。正因为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所以它自身就蕴含着微妙的创造,应提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人类学者经常把传统中有创造力和更新力的基因视为“种子”,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存的繁杂的生活现象中剥离出这粒种子。我们理解的文化建设就应该是培植这粒种子的工作,使文化在一种合乎自身发展规律的状态下去自然延伸。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笔者以为,要关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在青少年的全面教育中自始至终地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为文化涉及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会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等,所以传统文化也必须在教育的广度上贯穿始终。笔者认为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在大学、中学、小学开设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我们目前对于这类课程的理解还限定在概念教学的范畴,将传统文化枝干分离,抽其根,剥其花,去其果。这势必导致教育内容的枯燥,也必定会影响教育行为实施的效果。而且从教育的目的上来说,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传统文化并不仅仅限定于文字性的经典文献,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们往往忽略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在物质文化中,诸如民俗节令、城市营造、工艺造物等,传统文化的形象似乎更加血肉丰满,深人浅出,也更有亲和力。只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结合,才能够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原生态色彩和本质特征。以美术教学为例,建议各级教育实施部门不仅仅教授西方的素描、色彩课,特别要注重增加对传统绘画、书法艺术的临摹和欣赏。建议围绕传统文化更多地开展一些动态教学活动,比如参观文化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围绕着它们增加一些手工劳作课程,真正动手触摸甚至体验传统生产、生活劳作方式和过程。亲自动手捏泥玩、编织结、剪剪纸、印年画、纺线织布,将传统文化还原到它的生存状态,让现代的孩子自已接近它体验它,在没有任何先验导引下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之美和技艺的智慧。如果说这是一种美的教育,那就是在培养青少年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综合审美体验能力,这才是对美的真正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真正的领悟。在这样动态的传统教育活动中,将不仅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播,而是把传统文化自然地通过教育的形式传承下来。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体验得到了很好的贯通。   二、加强文化设施的投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目前社会上较为流行“高学历,低文化(素质)”的说法,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问题,也说明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问题。“高学历,低文化”是指人才培养的一种误区,指那种有技能专长而缺少文化底蕴和内涵修养的“人才”。作为一种倾向性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势必会导致一定的不良后果:培养的人才自身无法建立独立而完善的人格体系,知识追求与生命追求相背离。这不仅违背人性的正常发展,也势必会引发道德水准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现行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之外,我们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担当文化教育重任的“文化环境”营造不足。文化环境作为社会文化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文化中心的欧洲就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俄罗斯改革之后,经济困难,儿乎所有生活指标都处于紧缩之中,但国家大剧院、图书馆的巨额建设却无人争议。在奥地利,中学的音乐设施都是对外开放的,任何一个市民都可以在课余走进琴房去弹奏,艺术设施是培养艺术人才,陶冶全民艺术素养,提高全社会精神品格的重要物质基础。奥地利政府在艺术设施投人、艺术氛围营造上的努力为他们赢得了“音乐之都”的美誉,同时也培育了旅游经济市场和奥地利人民健康祥和的人格心态。在这里,文化已经被具体地解析为城市雕塑、美术馆、画廊、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物化的符号。目前我国大型城市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北京将投资4亿美元筹建国家大剧院,上海更是提出这样的口号:“世界一流城市,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文化设施。”也因而造就了他们投资1·5亿美元的上海大剧院和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计划投资2亿美元的科技中心和对外开放的新艺术博物馆这样的大手笔。至于山东文化设施的建设,笔者认为,在重视的基础上,不一定跟着别人的步子走,但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营造出齐鲁文化的特点。还应理性地剖析地区文化优势,选择好切入点。比如,突出宣传孔子文化,建立综合性的孔子博物馆或文化中心,表现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博物馆的建设上,目前全国尚存在“千馆一面”的现象,走一家而知全貌,但专业性博物馆却极为罕见。根据我省民间收藏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完全可以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民间团体、个人兴办专业博物馆。同时还可以突出山东海洋文化的特点,筹建全国一流的“海洋科技馆”。另外山东的音乐厅等文化空白点也有待填补,美术馆、剧院等文化设施有待扩建。

三、保护齐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
    山东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资源极其深厚,从远古时期的三大遗址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核心人物,直至封建社会晚期强盛不衰,铸造了历史上的辉煌。其中泰山和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将这些经典文化视为一种有形的资源,那么,那些民众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方式以及沉隐在其中的物质文化,代表了我们齐鲁文化大传统特色的大众文化,就可被视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无形文化资源。我们目前对有形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向更高的标准去努力,但同时对这部分“民众生活方式”的无形资源也需要专门的开发与研究。无形资源的开发需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因为这部分无形资源是“活化石”,但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已开始衰变,当务之急是先保护再开发利用。而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应该说就是一种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建设,让民众自身有一种自觉保护意识,同时采取政府经济补贴等综合办法。安徽、山西、云南等地对明清古民居及当地生活、文化方式的保护都是成功的例子。那么,对这部分无形资源的开发又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措施呢?我们认为,应该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成为旅游文化产业,这也是所有文化资源的一种商业选择。其实,这就涉及到旅游资产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的关系问题。旅游资产不应仅仅锁定在自然环境和已有文化遗产的平面开发上,而应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人文资源,在广度上辐射出旅游景观设计和旅游产品的系统设计。在挖掘人文资源方面,建议整理、开发、展示齐鲁传统生活方式,在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欣赏中融人生活民俗意蕴,把无形的文化资产动态化、生活化。比如可添加婚嫁等礼仪民俗,春节、中秋等节令民俗,同时还可增加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制作和艺术审美活动,提高旅游资源的人文含量和文化品位。手工艺文化理论研究要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将作为文化遗存的民间村落进行整合开发,增加民俗文化旅游的内容,并针对山东的手工艺品如纺织、雕刻、刺绣以及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以合理的形式转化为旅游纪念品,或许会开拓出较大的市场和领域。同时发展文艺演出业、影视制作及放映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培训业等有关的文化产业。制定五年发展的计划,并将这些文化产业项目列人我省社科重点规划,由理论到实践逐步实施。总之,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属,它自身就是一个朝阳产业。   四、重视城建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艺术品位
    城市建设意味着文化建设。我国目前的城市建筑虽然高楼林立,追求所谓现代化气派,其实模仿国外的形态多,实质上缺乏文化含量和设计含量,缺少现代意识和传统符号的艺术整合。建筑是百年大计,也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水准和艺术品位。山东“十五”期间应该根据“合理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总体思路”,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等方面实施总体规划战略,把人文、环保和形象意识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把自然美、科技美、艺术美有机结合,体现出文化山东的气派和精神。齐鲁之邦留下了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把这笔可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应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山东有一些文化名城的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论证,如泉城的开发,古运河文化的重建、牟氏庄园、魏氏庄园等庄园文化的延伸,半岛渔村旅游的设计等都期待在“十五”期间启动或完善。而新兴的城市包括城镇建设,更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符号、现代建筑艺术的气韵,把城市建设视为民众的公共文化空间,建出文化,说出风格来,把建筑当作艺术品来设计和构建。只有文化参与城建之中,城市的面貌才会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才会有艺术的生活空间。走在欧洲诸多国家的街道上,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是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之所以能够传达给观者这样的印象,主要在于建筑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西方在艺术分类中把建筑列于其首,其次才是雕塑、绘画、工艺,中国人也将建筑视为“营造”之意匠,为人类艺术的表征,可见一斑。按照我省“十五”计划的精神,“明确城市发展规模、特色和基本方向,搞好科学规划,严格按规划办事,提高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在建设发展的同时,“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依法加强城市管理,逐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优美的社区环境以文明和谐的形式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之中,从而约束甚至改造人的不良行为。优美的城市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由此相得益彰,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作好了准备,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带动城市面貌,推动山东的文化建设。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学校文化建设:一种生存与发展战略
    “小传统”的生存逻辑:华北乡村婚嫁习俗的历…
    生存环境与历史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生理心态的…
    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环境问题
    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
    第一章 生存还是死亡--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
    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
    明清时期河南少林武术生存空间之演变研究
    地方出版社生存须过四道关
    浅论民初天津摊贩生存空间的转换与控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