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版权管理战略设计
21世纪,文化正以其独特魅力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质点;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点。然而,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国,经济的崛起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文化产业兴起,令人不得不反思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版权管理战略设计。版权管理战略就是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乃至国家对其所拥有的版权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 版权管理战略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版权管理战略是对国家及地方促进版权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进行谋划;微观层面的版权管理战略是为规范企业版权工作,充分发挥版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释义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早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译为文化工业,也可译为文化产业。 各国文化产业的称谓及内涵并不一致,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英国称之为创意产业,日本统称为娱乐观光业,法国称为文化艺术产业,意大利称为文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化创意产业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经济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人物施罗斯比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产业是指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的向外延伸与扩大,是以“创造”为核心并与其他各种投入相结合而组成各类文化产品的经济集合。
2004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政府:我国文化产业版权管理战略的宏观调控者
知识产权是由封建特权衍化而来的权利,尽管目前已被作为一种私权对待,但行政因素在其管理中的作用从未减退,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特征更使得行政管理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版权行政管理体系由版权局系统构成。国家版权局和新闻出版总署为一个机构,直属于国务院领导。地方各级版权局的设置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地方的版权局和新闻出版机关合署办公,或仅仅为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的一项职能。 个别地方的版权管理职能已经并入知识产权局系统。国家版权局对地方版权管理机关在业务上实施指导。
(一)政府在版权管理中的职能
考特称:“不受管制的市场将在有创造力的思想和创造性的作品上生产出小于最优值的信息数量”。 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并不发达,文化产业版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必然要倚靠政府的宏观指导。政府在版权管理中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私权
公权和私权是调节社会秩序的两个基本手段,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囿于私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特性,权利人追求利益的过程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此时便需要公权力的介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版权作为一种私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专有垄断权。为防止权利人滥用该垄断权,导致不正当竞争,需要政府介入,通过制度来规范版权权利内容及权利的行使,确保权益平衡,实现版权社会效用最大化。
2.弥补市场不足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但市场有其固有局限性,以致市场失灵时有发生。确立版权制度旨在激励智力创作,变版权本身价值为市场经济价值。 但是,版权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权利人滥用许可权、智力创造成果产业化不足、权利人与使用者间利益不平衡等。这些市场固有不足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调和的,需要政府的介入以加强对版权的行政管理和保护,推动版权创新有序进行。
3.推动版权的行政保护
版权问题已从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演变成与经济、政治和外交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从外国政府版权战略确立与实施的现状来看,政府介入版权管理,发挥主导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政府发挥版权管理职能的措施
政府作为市场“看得见的手”,在版权领域应当充分发挥其权力职
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版权进行管理。
1.制定和完善版权法律法规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及其他信息的权利,以法律形式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对版权给予确认及保护。版权立法不仅要立足现实,而且要以未来一定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为考量。随着网络化进程的推进,版权成果的运用方式也由于新技术(如数字复制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等)的介入而变得更为复杂,这都要求相关版权法律法规的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优化版权行政管理体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版权行政管理存在管理主体多元,管理尺度、标准不一,行政保护资源分散等不足。为优化我国版权行政管理体制,首先,应当统筹设置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分工;其次,应当统一各地方管理主体及职能,统一各地方版权行政执法的尺度及标准;再次,应当建立由专门部门主导,同时不同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行政执法体系;最后,我国对于版权的保护实行的是司法与行政并行的“双轨制”保护模式,行政执法体系的建设应当与司法保护相协调、接轨,不可僭越。
三、企业:我国文化产业版权管理战略的微观实施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乐公司ceo托曼称,“管理知识产权将使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善于管理知识产权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
(一)企业版权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版权管理是一种对版权各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进行全面系统协调的活动,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在于利用相关资源,实现版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 企业版权管理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以下仅从产权管理及经营管理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企业版权的产权管理
产权管理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产权管理的要旨是保障企业通过创作等形式获得的知识成果能够获得版权保护,同时对企业内外版权活动进行及时监控,防止盗版侵权的行为发生。版权不像专利权或商标权,其权利的获得无需申请或审查程序,而是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时自动取得。然而,作品创作完成的时间往往不易证明,为此,企业可以考虑及时、充分地将对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进行版权登记,防止不必要的版权权属纠纷。此外,除了消极防御,企业可将其拥有的版权作为一种战略性进攻武器,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
2.企业版权的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实质内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版权运营而获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大体说来,版权经营的形式主要包括:一是通过直接利用占优势的版权获得企业利润;二是直接转让版权,获得版权转让费;三是以许可方式将版权许可给被许可人,获得许可使用费;四是以版权进行直接投资;五是以版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证券化形式进行融资,通过知识产权经营获得风险投资。
(二)企业版权管理的保障体系
科学的管理体制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制度机制、激励机制等保障体系,下面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版权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组织保障体现为建立有效的企业版权管理组织体系。企业版权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密切,企业版权的开发、利用、运营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市场流转、经营管理战略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企业应注意加强其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同时,组织保障离不开版权的专门管理
机构和专门人员。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置版权管理的专门机构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2.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关键。从企业版权管理的内在层级分析,为企业版权管理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物质技术条件属于基础层级,企业版权管理理念和目标属于核心层级,而企业版权管理制度则介于两者之间。作为规范、制度层面,企业版权管理制度的基本使命是保障企业沿着企业版权管理理念和目标的指引,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使企业版权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3.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版权管理的保障。版权制度本身即是一种激励创作的制度,企业版权管理离不开良好的版权激励机制。企业版权的创造、运用及保护等环节均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贡献,为此,企业需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激励其员工积极进行创作创新、妥善进行版权运用、主动保护企业版权。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某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之一。版权战略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版权管理战略是版权战略的保障,是对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的综合管理战略。文化产业版权管理战略的设计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政府及企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层面,从战略层面对政府及企业的版权管理进行设计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