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现代反思

摘要:风水作为风俗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风水的本来面貌,与中国数千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审美观相一致,是中国古代先人关于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实用而朴素的技能。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风水也难以避免地被一些职业术士增添了不少玄乎的东西,发展成为一种粗鄙的迷信体系。文章从了解风水的基本内涵,探讨人类如何利用风水,总结人类对风水的认识和教训三方面着手,分析了我们的祖先琢磨出的风水经验理论的利弊,披沙拣石,以期揭开长期以来覆盖风水的神秘面纱,真正做到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有选择性地吸收其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内容,正确看待风水,正确利用风水。

  关键词: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天人合一。

  风水是我国自古遗留于今的独特产物,是源自祖先为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的生存法则,它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一样,同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特别重视风水,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即便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文学士人,也如痴如狂,趋之若鹜。几千年关于风水实践、积累下来的精芜并存的经验,形诸文字记载的典籍,汗牛充栋,清乾隆时修的《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专辟《堪舆部》,收集了历代有关风水的各种文献,达30卷之多,可谓是古代的一门显学。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虽未明令禁止,但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风水又被看成是封建文化,列为禁学。改革开放以来,风水由出口转内销,随着中国沿海和南部城市的日益富裕,使看风水又逐渐盛行,有关风水的出版物充斥市场。目前,对风水,声讨者有之,赞成者有之。笔者是一位历史工作者,无意于卷人纷争,只是与读者一样,伴随风水已逐渐被人们谈论而引起浓厚的兴趣,并心之好奇想知道“风水”到底是什么,以期历史地、客观地、正确的看待风水,利用风水。

  一、直面风水,了解风水的基本内涵。

  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地理、青囊、青乌、相宅、形法等等,于中国最早文献如《诗经》及《尚书》均有文章记载,记述古代先民用于选址和规划国都、城邑、住所,在帝王贵族至于黎民百姓中喜闻乐见颇受认同!,。可以说,“在中、西文化撞击,西方建筑学、规划学传人我国之前,中国几千年的城市、乡村、民居没有那一座不是在中国风水思想指导下建成的。}zp要建国都、城市、宅院,就要按照风水原则来进行,所以几千年来风水根深蒂固地植根于民俗之中。从根本上来讲,风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那么,什么是”风水“呢?

  ”风水“二字的出现,首见东晋郭璞《葬书》的见解,他说:

  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被誉为是风水鼻祖的郭璞给风水至今认为较权威的定义,他已经明确指出了风水三大要素:风、水、气。还简明扼要的揭示了”风水“理论的根本,即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的墓葬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为最终目的。后世风水师的主要工作,便是寻求能够藏风、界水,具有生气的吉地用于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发展繁衍,福荫子孙。因这二字简捷、易记,又生动地道出风水两大作用力”风“和”水“的作用,不仅风水业者喜欢用,也常为民间惯称,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各地对中国这门学问的专有名词。

  风与水二者确实妙不可言,《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从字面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风与水的考察乃是对天地之考察。

  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成为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这便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说。董仲舒认为,人是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故天人属同一类。天是人的曾祖父,人的形体是化天数而成的,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人视为同一体,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这个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o}。风水的最终目的,正在于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偏重之差,追及唐宋,遂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以龙穴、砂水相配来定吉凶祸福,故称形势派,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故称方位派,亦称理气派回。考之实际,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两个方面,人活着要住房,叫做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做阴宅。郭璞定义仅涉及一面,无疑失之偏颇,但古人认为墓地周围的山川、风向、水流的形态,能给葬者一家招来祸福。因此,按照”视死如事生“的观念,无论阳宅风水还是阴宅风水,其理论要点古人都归纳为所谓的”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即峦头派的理论。理气派风水,本文不赘。因此,”地理五诀“常被风水师视为风水理论的入门,其实,它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及朝向的布置,其要求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5j。所以对龙、穴、砂、水四纲目的考察和踏勘构成了风水形法一项最主要的内容,称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觅龙,就是寻祖宗父母,审气脉,俗称找靠山。这里祖宗指山脉的出处,亦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入首处,若宅地建筑所倚之山,山势蜿蜒起伏宛如行龙,则此宅地能”迎气生气“,人类才可能发达兴旺。察砂,砂指的主龙(靠山)四周的山峰、建筑,在穴前面近而小者,称案山,远而高者,称朝山,统称朱雀。在宅地左边的山称青龙山(砂)或”龙“;右边的山称白虎山(砂)或”虎“。后面的山称乐山或玄武山,也称应砂。它们虽方位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护气。这种前后左右环抱宅地的群山,因隶属来龙之主山,能”聚气藏气“。所以,风水师们选择宅地,不得不考虑到不受大风吹刮的避风条件。观水,指宅地面前有水抱流。水指水源、河流、湖泊、池塘,甚至海洋的不同,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指低洼地,道路等。有”高一寸则为山,低一寸则为水“之说。水喜环抱,宅地要定在水环抱的一边,因为这样才能使生气环聚在内,而没有走失的怀疑,故谓水能”载气纳气“。”点穴“,来自人体脉络穴位的比拟,认为地理脉络与人体脉络具有相同的规律。穴,就是指龙脉的聚集处,为气的凝结点,也就是建房、造墓的最佳位置。点穴就是要找出生气凝聚的吉穴(宅基)的位置所在i61。以上所述,是风水家到野外察看地形肉眼可见的吉凶,是以形观风水,形中寓理,它追求的是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表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吉的渴望。总括峦头派理想的住宅环境模式就是”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刀这就是说,住宅必须背靠山陵,左右各有山岗环抱,或者左是河流,右是道路,而前面必须是月牙形的池塘,或者是弯曲的河流。如果推而广之,就城市、村镇的环境选择而言,则视野要更加开阔,左右环视,远瞻遥观,把局部小环境放人大环境更丰富的景物层面去考察,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通常老百姓讲的阳宅最佳格局”背山、面水、朝阳“,即”前要照,后要靠“,就是峦头派的通俗说法。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以这种”相形取胜“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的。

  人是属于自然的,有史以来,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中国的建筑理论概不例外,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中国古代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二、感知风水,探讨人类如何利用风水。

  人们对风水的感知、应用与重视,应该说从华夏人类走人房屋时便已产生。中国数千年的”风水“观念就是发源于黄土高原依水而筑的早期窑洞地区。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例证。在古代,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济河两岸的黄土台地上。南依白鹿原,再向南横亘着雄伟的秦岭山脉。白鹿原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济河里流着清澈的河水。考古发现,所有的房屋几乎都是背山临水,坐北朝南,前面有开阔地,它既挡住了冬天从北方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又能保证享受到最多的日照,这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在这里劳动生产,不仅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和方便汲水,而且还是适于农业、畜牧、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的好地方。这说明先民们已较注重相宅,注重聚落的选址,体现了”得水藏风“的风水意识[z}ls0相宅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都从宏观出发,即考察何处为建立国都的最佳地点。如《周礼·夏官司马》指出:

  ”土方氏家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周武王选择镐都,周成王选择洛都,无疑都是早期的相宅活动。堪舆家指出:”建都山水必大聚,中聚为城市,坟宅宜居小聚中。“!8}在阳宅风水中,最重要莫过于择地建都,其次是州县城市,复次是小镇村落。

  世界文明古都至今保持原貌的很少。北京是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历经五个世纪的古都,北京城是完全在中国风水理论指导下规划建设的。它包含了对地形、水流和方位的要求,处处寓含风水思想,可谓风水学的典型实物例证。

  对于北京城的风水,史书中多有记述,其中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议论最为有名。他曾大发感慨说:”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冀都(即今北京)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篙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

  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9}元朝建国,京城元大都堪选在此,是必然的。中国风水大势,是西起昆仑山系,向东延伸,形成各大山脉、小支脉。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北京城的选址,就是与这一总系统的大势相合相顺的。北京西部的西山,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会合(南口是兵家要地)形成向东南方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地势西北向东南微倾。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在地理格局上,北京东临辽竭,西依太行,北连朔漠,北扼军都,南控中原,具有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地势。从大观风水视野看,北京远前有滔滔黄河为照,后有燕山为靠,左有泰山为龙,右有西山为虎,它完全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的风水格局古人还认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lnol,按照易理思维,无论是生是死均是自然规律。人活着要寻求养生的环境,利于生存的气场;在死后要寻求安息的场所,利于神灵的转世。中国人相信“风水轮流转”,于是,民间将正常的生生死死视为“红”“白”喜事。而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无论是都城选址还是陵墓选址,都是风水第一消费者。去北京游览过著名皇室陵寝十三陵的朋友就知道,朱棣的长陵为整个陵区的关键,它是由江西风水名师廖均卿选定的。据说开始选了多处,皇帝朱棣都不满意,最后才选中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遂将陵定于天寿山南麓。天寿诸山,为太行山支脉,自居庸、军都蜿蜒东来,至此处忽折而向南,前左有蟒山,右有虎峪,正合风水左青龙,右白虎之说,正前方则为一片平原,西北部的流水汇集在群山环绕的中部平川,最后向东南流去。由于天寿山与发源自昆仑山而绵延数千里的龙脉属于同一脉络,不仅是北京城的靠山,也是长陵的靠山。因此能与天上的元气相通,陵区风水真是无可比拟。从此,明仁宗以后的十二座地陵,皆环绕天寿山而墓,遂有十三陵之称[315(。总体看来,十三陵建筑格局的风水正是北京城建筑格局风水的投影。正是通过风水理念,将建筑融人天地山川,把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渗透交融,这样的布局,体现着《易经》的自然观,人的生生死死都是自然的育化,最根本的是“生”,“生生之谓易”,视死如生生更生,反映出古代帝王“视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

  同样,城镇的形成,也相当重视地理山川格局,也讲究局部地形的匹配。以古代间中选址为例,它处于大巴山脉和剑门山脉与嘉陵江的汇聚之处。从北透迄而来的大巴山余脉蟠龙山系,为间中风水的“来龙”。护送龙脉的嘉陵江从北面连绵的青峰翠谷中活泼奔腾而出,来到城北玉台山沙溪场(人水口,称“天门”)便销声匿迹,堰旗息鼓,众山众水汇聚,若海潮拱辰,似万邦纳贡,形成“九龙朝圣”之势。然后放慢脚步,由西而南,为塔山、大像山阻挡(出水山,称“地户”)而北行,再经灵山阻挡而南流。嘉陵江偎城抱郭、经城三面,在蟠龙山下,镶成一个“u”行的环带。间中城迎山接水,建造在这个山环水绕的“u”行冲积洲上。山水拥城,城依山水,“千水成垣”、“金城环抱”,这就是风水家称颂的“形胜之地”}}u。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成就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因此西南重镇间中自古以来就是宗教和人文胜地,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追寻“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点,在中国的乡村古村落当体现得最为明显。

  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这就是中国人理想的居住景观模式。这种居住景观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有山有水,山势围合。这种偏爱围合,把自己隐匿起来的庭院似的景观模式深受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陕西关中盆地的影响。不难想象,具备这样条件的一种自然环境和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是很有利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的。

  难怪,我国传统住宅,大多带有庭院,形成一个藏风聚气的独立空间,尤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2}。在南方,也多用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天井,这有利于辅助房间的通风采光,加强穿堂风的作用,适宜于南方炎热地区的居住要求。房屋院墙相接,大大减少风雨侵袭,隔离了邻院噪音,构成了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l };i然而,在辽阔大地上并不是处处都能寻觅到优美无比的居住环境,对那些先天条件并不十分理想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先人往往会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或修筑堤坝,使河水改道,或凿圳开沟,引水进村,从而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今人也一样, 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不就提出“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吗?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在拦河造湖、培育花木林带,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营造山水园林景观,建设宜居城市。这些,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正被人们重新发现和利用。看来,风水在古今宜居住所的运用,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风水文化中的精华,除选择居住环境外,还可以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服务。

  据清初刘献廷《广阳杂志》卷一记载:“川北淹水,民所开也,深数百丈,堪舆(即风水先生)指示其处。”这就说明,明清时期甚至唐宋时期,四川开采的井盐,都需要请风水先生为其寻找地下盐脉。找准了盐脉,才能找出有淹水的盐井。如果打出的盐井无盐水,成了干井,那投资者等于白扔钱,代之倾家荡产。因此,风水先生勘探盐脉,是井盐开采成败之关重要的一环。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为了打破外国对橡胶的垄断和封锁,下决心自己种植橡胶。但一般情况下,橡胶树只能在北纬22度以南生长。对中国来说,只有海南岛、广东的茂名、阳江、雷州半岛、广西的钦州、合浦、北海和云南西双版纳这些地方可以种植,面积有限,规模不大。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把橡胶宜林地向北扩展,中国的地理工作者很敏感地想到了风水学说中选择居住地的做法。那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地形结构,使得北方的寒冷空气受阻,不能南下;而东南方向的湿润、温暖的气流则可以进人,提高小地形内的气温。在这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地形保护下,橡胶宜林地可以向北扩展到北纬24度,即向北推进了200多公里。这样,广东三分之二的面积、广西三分之一的面积、云南三分之一的面积、海南岛全部都可以种橡胶树了。这样的橡胶林规模完全可以满足全国的需要,为国家解决了困难。这是利用风水文化精华将橡胶宜林地向北扩展为国家生产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14}sfi0三、反思风水,总结人类对风水认识的成功和教训在中国文化中,风水文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风水”的概念扎根于汉民族的心灵深处,很难抹去。我国古代先哲都很重视阳宅文化建设。

  《释名》云:“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历代名人的住宅,大多选在今人认为的风水宝地,如孔子、百里奚、范暴、郑玄、陶潜、谢玄、w康等人的宅地被传诵千年。

    历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阳宅的论述。《墨子·辞过》云:

  “古之民未知为公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说明上古的民宅是傍山陵阜而建。《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仲长统对住宅的要求是“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围筑前,果园树后。”背山临流,前有场圃,这正是风水术对阳宅的基本要求。人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家中度过的,住宅本身及环境的好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极大。风水讲究的气场和环境,其实就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阳光、空气、水和物质环境。风水理论除了选择自然环境如枕山、环水、向阳以外,还要选择社会环境,要回避神前庙后香火之地,茅坑拉脚之地,屠宰场地,尼庵娟妓之地,祭坛古墓,桥梁牌坊之地。这些地方人员往来复杂,生活环境污秽,嗓音扰人,既不安宁,又不安全,居住在这些地方,心里不宁静,对后代影响也不好,住家自然不理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齐景公建议晏子重新选地盖房,理由是“子之宅近市,漱隘嚣尘,不可以居。”这说明住宅环境对处理政务有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将中国风水活动仅仅看成阴阳宅地的选择是太狭窄了,还应包括国防、城防建设,水利建设,园林建设,国土规划,找矿,找水,资源开发,军事设伏等。凡是’顺应天时,巧借地利,促进人和‘的人类工程活动,都有风水活动作出的贡献。”i’习中国风水,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渗透,风水同时挤人世界之林。凡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国家,也是风水开花结果的天下。可以说,风水相当程度地左右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人民日常起居的内外环境,风水也融进那一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西方人结识风水,始于16世纪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时代。在20世纪,风水在世界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同和推广。在研究风水的西方诸多学者中,以英国剑桥学者李约瑟博士影响力为最,他不仅在西方产生影响,并且启示了中国人对风水的反思。李约瑟对中国文明研究的框架是构建于西方科学的模式之上的,也就不可避免地把风水定义为”准科学“,归人迷信一类,他说”风水在很多方面都给中国人带来了好处,比如它要求植竹种树以防风,以及强调住所附近流水的价值。但另外一些方面,它又发展成为一种粗鄙的迷信体系。不过,总的看来,我认为它体现了一种显著的审美成分,它说明中国各地那么多的田园、住宅和村庄所在地何以优美无比。p1r17}

  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李约瑟博士对风水权威式的推荐,就没有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结合风水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因为至今的中国学术界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五四抑或是“文革”以来的反封建反传统的传统,这显然会抑制任何关于风水的进一步思考。风水文化是我国古代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风俗文化,它不可能没有蕴藏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正是因为传承了几千年,在传承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人们普遍存在的避凶就吉的心态,一些职业术士又编织了越来越庞杂的谎言笼罩在它的上面,增添了不少玄乎的东西,以求其神秘性,在一定程度上又被世人称为“玄学”。在封建社会,皇帝带头迷信风水〔上好之,下必胜之。官吏希望风水能招财进爵,比较富裕的老百姓也相信“葬先阴后”,不吝请风水师寻寿地,深切盼望后代升官发财,儿孙相继。古代有识之士对迷信风水也深恶痛绝,对风水术中迷信成分的批判,始于东汉王充,唐代的吕才也据理批驳风水书中的迷信说教,以维护儒家经义!1411。宋人罗大经在其笔记《鹤林玉露》卷六丙编中谈及风水时对墓葬风水也痛陈其弊:“乃若葬者,藏也葬者,欲人之不得见也。古人之所谓卜其宅兆者,乃孝子慈孙之心,谨重亲之遗体,使其他日不为城邑、道路、沟渠耳。借日精择,亦不过欲其山水回合,草木茂盛,使亲之遗体得安耳。岂借此以求子孙富贵乎?郭璞谓‘本骸乘气,遗体受荫’,此说殊不通。……今枯骨朽腐,不知痛痒,积日累月,化为朽壤,荡荡游尘矣,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此决无之理也!}18}

  罗大经对”葬先荫后论“的这段批判真可谓有情、有理、有论、有据,读之后,不能不使人感到”葬先荫后“论的确荒唐无稽。虽历史上发生过福i反气和下葬择日的争议,但至今仍然有许多人笃信与流传。报载,由于全国各地农村风水迷信泛滥,土葬盛行,我国每年将丧失耕地74万亩〔河南邝山一直是中原传统的墓葬风水宝地,2008年墓地被炒贵过楼价,‘叭商洛还发生了在烈士陵园里割地卖墓的事件}}}n .有的地方为了抢占风水宝地建”寿坟“、”生墓“,还常常引起群众之间的纷争乃至械斗,造成社会不安定。还有,风水在部分官员中也获得了相当的市场,这些无疑是一个相当值得反思的现象)从理性角度看,迷信是文明人所不屑的,然而迷信却如醇芳的陈酿中屏人了麻醉毒品,使你不知不觉地饮下而自以为是享受对于风水迷信的外壳,我们今天究竟要进行怎样的批驳,使其回复到原来意义上的古代环境工程学的面貌,值得今人好好研究。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风水被披上了迷信的外衣,就全盘否定它,声讨它,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陈明说,民俗信仰有长久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的支持,因此,它不会轻易被一种意识形态完全覆盖mi笔者也认为,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不可能是简单分类的精华和糟粕。一般的j清况都是二者的揉合,只不过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这应该是我们审视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如果中国的风水术全是糟粕,全是胡说八道,那么它不可能在民间久盛不衰。它之所以不绝于世,是因为它还能为世人提供类似于建筑事务所那样的咨询功能。因此,今天我们反思风水,就应该采用尊重的态度去看待它21世纪伊始,国人已从各种媒体注意到,2003年韩国开始梳理”中国风水“,政府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将其列为韩国的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这个项目不仅由韩国中央博物院主持,更有联合国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其后不久,又传来日本也在偷偷着手风水申遗的准备。这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才发现风水原来也是一个宝贝,勉为其难地开始对风水学有所接纳。2004年,国家相关中心在《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婉转地表了个态:”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2005年8月,建设部下属某中心下发了一份”关于成立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明确说”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强调的和谐、循环、平衡等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建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这回算是松了口,风水有了一个国家说法}4ig总之,风水作为风俗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思维模式,探讨了人类如何居住的大问题,”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i_3},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多次讲到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i=;i在这个意义上,以天人相互协调的风水理论确实有很高的价值、风水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遗产!风水和端午节,乃至昆曲一样,都拥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参考文献:

  [1]李居明。风水之道【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105:1.

  [2]于希贤,于涌。中国风水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二光明日报出版社,21)07.

  [3]何晓听,罗隽。中国风水史:增补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4]张荣明。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222一223.

  [5]亢羽。易学堪舆与建筑[m}.北京:中国书店,1999:206.

  [6]王炳中,宋宝全。建筑中的风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29-30.

  [7]古今图书集成本。阳宅十书·论宅外形第一[m].

  [8]郭璞,等。阴阳五要奇书·八宅明镜卷上之形势[m].海南出版社,2006:283.

  [9]引自{清」孙承泽。天府广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5.

  [10』周易·系辞上【m].

  [11]宋俊,等。古城间中【叫。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1-12.

  [12]单之蔷。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口}.中国国家地理,2006,(1):14.

  [13}鸿宇。堪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1)1.

  [14j杨文衡。中国风水十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7.

  [15]商宏宽。广义风水论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田易学与科学,2003,(1):l00.

  [16]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88.

  [17]刘颖。传统与现代性的博弈—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田。红河学院学报,2010,(5):17-19.

  [1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344.

  [19]侯隽,王勇。河南郊山墓地被炒贵过楼价。退休老师加入炒墓族 [n].中国经济周刊,2008-06-30.
  [20]信仰迷失下的“与英灵争墓地”—诺思(陕西)[n].西安晚报,2010一02-28.

  [21]刘若南。风水热悄然兴起田。党建文汇,2004,(7):37.

  [22]叶匡政。比尔·盖茨为何相信风水[n].中国青年报,2008-10一14.

  [23]韩增禄。关于风水的评价[n].人民日报,1996-08-23.

  [2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1)3.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我国传媒热点现象的文化研究进路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化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