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文化 语言 文化差异 理解和表达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从口译的过程出发,通过对语官和文化的分析、比较,列举一系列在口译实践中影响口译的文化因素,以阐明口译的实质是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口译最终的目的是让听众理解讲话人的意思。因此译员应时时兼顾到译出语受众的文化,积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转换与文化跨越相统一已成为指导口译实践的基本原则。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口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它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创立了符号学,他把语言定义为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构成的层阶系统。然而,任何思想的表达—有声的或无声的,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范畴内体现出来。语言不可能是一种独立于社会以外起作用的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而文化又是什么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具有民族特征。因此,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媒介,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构造机制。d.p pattanayak博士在其所著的aspects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一书中指出:both in spaceand玩style language is culture-oriented. language is both the productand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e.①同样,约翰.j.迪尼的《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也体现了这种观点:“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 
  2口译中需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 
    从口译的表层来看,它是将源语(source language)变成目的语(targetb}88e)的一个语言转化过程。但是,口译绝不是简单地使两种语言的词语等值对应,而是通过语言领会欲说之意而不只是领会语言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口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它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一曰言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4队20世纪80年代起,在德国研究翻译理论的一系列新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文化而非语言为中心的理论,这主要是把翻译看作是交际行为而非代码转换的过程;把所翻译的内容看成是整个有机世界的组成部分而非将它归于单纯、独立的语言一类。尤金.达奈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 
    口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讲话者和听众能达到思想、文化的交流。任何两种文化都享有共性和特性,而任何一种形式的翻译(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要准确地表达另一种文化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口译,它需要译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表达讲话者的意思。译者若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源语的内容及文本风格,就需要深刻,及时地解读附着在语言层之外的“超语言信息”,即文化信息,并传递给听众。 
  3文化差异对口译过程中理解、表达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口译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在做两种文化的对比。一个民族的文化取向对于另一个民族的成员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截然不同的,或者是不可接受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是文化差异的外部表现形式。在这种形式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层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审美观、心理因素、感知世界等。整个口译的过程是由听—理解—表达三个步骤组成。口译最终的形式是口头用目的语表达所承载的思想。口译的三位主体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以汉语为母语者和以英语为母语者的交际双方的交流沟通实际上是借助译员来帮助完成的。口译译员不是交际者本人,但必须最大限度地贴近交际双方所采用的语境假设,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根据不断建立的新语境瞬间做出真实的意义推断。然而,这正是口译的难度所在。以下列举一些中英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对口译造成的影响和制约。 

  3.1宗教信仰和价值标准的差异 
    英汉民族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宗教信仰和价值标准的差异,反映在其语言和文化上。比如,美国许多孩子星期天上午去sunday school。这里的sunday school不同于中国的学生去学校上辅导课。在美国,基督教徒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教会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安排了圣经阅读班。如果译员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而将其直译成“周日学校”而不加解释的话,说不定会理解成星期天去进修充电。 
    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每天会出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鲜词汇,如,“小康生活”,比较正式的译文是“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笔者认为这样译并不确切。因为每个国家对comfortable life的标准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口译时,译员最好再补充说明按中国的标准,年收人达到多少才算是小康生活。这样的译文比较完整。即所谓的解释性翻译,首先根据原文表述的词义来构成意思,其次是用独立于原文词义的方法来表达概念。这也是口译的灵活之处,无须拘泥于原文的句子结构而旨在领会概念。 

  3.2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的差异 
  同一事物,不同的民族赋予它们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在一种语言中带有褒义,正面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则被视为是贬义,带有反面意义。汉语中不少带给我们积极心理联想或富有审美情趣的语言并不能引起英美人的共鸣。如“龙”,在汉语文化中,是皇帝的代表,是高尚、神圣的象征。但在英美文化中却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凶恶可怕的象征。当中国人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时候,英美人未必能体会到其中的自豪之情。“望子成龙”若译作“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则更会令他们大惑不解。 
    "vinegar"醋)在汉语中的比喻联想意义是嫉妒,如“吃醋”、“醋劲大发”等。而在英语中,其联想意义是“bad tempei’或“be on-happy"。汉民族斌予“竹”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竹来象征刚正不阿,自强高洁的品格,但英语中bamboo却没有这种内涵。 
  3.3文化信息缺失 
    不同的文化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差异使不同程度的文化信息缺失在所难免。 
    (1)源语中的某些词汇在译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即所谓的语意空缺。在口译此类词汇时只能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如汉语中的“阴阳”,“节气”以及英语中的hippie,motel等。 
    (2)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从字面上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深层意义却大相径庭。如怒发冲冠( bristle with anger)的意义决不等同于onehair stands on end《毛骨惊然)。 
    (3)源语中某些概念的表达形式和译语中相应的形式的语域宽窄不同。如在sister汉语中既可以指“姐姐”,亦可指“妹妹”。 
  4结语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由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使得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出现了相同,部分相同,空白和冲突的现象。因此,口译者不但要精通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而且还要了解两种文化,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此外,由于口译的特点:及时性、直接性、场合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口语体表达形式的宽松性,导致了对口译者在文化敏感性方面,知识的广博方面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口译者应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掌握填补不同文化间理解上的空缺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式,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口译者是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广博的文化信息基础是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根本保证。译者只有按照符合文化性的原则才能更好地驾御语言.使译语真正做到准确、得体、流畅。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