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析外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浅析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师 多元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外语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体现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雷要;外语教师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方法包括:树立文化平等观、增强学习自觉性、培养多元文化包容性和增强多元文化批判思维。
    一、引言
    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一种语言代表的不仅是字词句、音义形等外在知识,更是内涵孕育该语言产生发展的民族文化、精神信仰,所以,外语教学,就是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文化之间的对比交流。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异,教与学的过程常常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文化震荡(cultural shock)和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rt),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不断交融必然导致多元文化的产生。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多元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朱世达,2000)。外语教育面临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也是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这是不可逆转的现实和客观规律。这就要求外语教师理解和承认不同民族具有各自创造其独特文化的基本能力,理解和承认不同民族存在文化、观念和行为的差异,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高剑华2007)。
    二、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邢福义(2000)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所以,教师必须要了解、理解中外文化,注意中外的文化差异,必须准确把握外语教学的特点,准确把握不同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形态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影响,所以具备多元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1.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
    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外语教学的重心应从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深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自觉地培养对文化的洞察力和适应力,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语言知识,更要深刻认识外国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习俗、礼仪禁忌等,并善于与中国文化对比,有所选择地向学生比较其中的异和同,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中外不同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善于“求同存异”,跨越文化障碍,真正做到自由交流。
    2.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
    多元文化意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异文化与母文化在语言结构、语言运用规则等方面的异同,能够逐步理解并接受不同于母语的使用规则,对第二文化能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高剑华.2007)。正是有了客观的态度,在组织外语教学和指导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教师能既思考语言差异而又能兼及文化差异,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能更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英语,并尽可能充分感受、体验和了解课文真实的字里行间意思和其中内在的文化含义。所以,多元文化意识能使外语教师进一步具备亲和力和公信力,使学生“服其师”,使学生能够“信其道”,增强学习自觉性。老师具备了多元文化意识,就能主动策划和掌握跨文化的交流,教育者和教育行为就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使外语教学活动更具高效能。
    3.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需要
    学生身处不断开放的社会,外国文化带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观念定势形成冲击与震撼,必然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跨文化交流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擅变(张锦帆.2002)。外语教育肩负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肩负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教师首先要具备多元文化意识,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在外语教学中坚持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认真了解跨文化交流矛盾冲突的起因和效果,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还要保持客观心态,树立全球视野观念,全面看待异域文化,不能仅仅关注英美等少数大国,也要注意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文化,一并进行尊重、理解、学习,才能很好地教导学生具有真正的世界眼光。

   三、培养多元文化意识的方法
    1.树立多元文化平等观
    外语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化具有多样性、平等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由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更多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为丰富世界的多元化、为发展人类的文化做出贡献。所以,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理由,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高下与优劣之别。因此,外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世界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要理性地看待民族文化的长处与不足,排除自高自大的民族独大主义和自卑自弃的民族低劣主义的错误态度,以科学的标准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外语文化,摈弃自己对母语文化的优越感和思维定势以及对异域文化的偏见或成见,当然,多元文化的平等观也要求教师正确评价异域文化的长处,既要虚心学习,又不能崇洋媚外。
    2.培养多元文化意识的包容性
    外语教学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应持包容的、冷静的态度。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本色(程裕祯.2003)。要深刻认识到,由于中外文化结构的不同而导致中外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不同的社会文化异域性的影响和制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学外语的过程,一定包含着文化冲突。但是要充分认识到恰恰是外国语言与文化的输人,使我国本土语言和文化得到补充、扩展,由文化冲突到文化适应,推动着汉语语言的发展和进步。正如黄敏(2003)指出的,汉语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融合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英语语言的内在魅力使东西方语言在互惠交流中各自都从对方极取了丰富的营养,而这两种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又大大促进了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所以,外语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汉语文化的包容性,在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学习和运用外语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异域文化的视角了解西方社会规范、道德习俗、思维模式和言语规则。教师、学生都以开放、肯定、宽容的心态对待外来的文化,可使外语的教与学获得最佳效果。
    3.增强学习多元文化知识的自觉性
    外语教师要不断自觉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提高。首先,外语教师应注意在书本、网络等资源上,学习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国家概况、日常生活、个人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分析比较母语文化与所学的外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该外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不同文化在观念、信仰、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的的差异,从而避免无意识地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完全套用在外语教育工程上(黄敏,200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观察和矫正学生受母语文化影响的不当语言运用和思维方式,从而,作为一种难得的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不断从理性观念到感性认识,其多元文化的意识就逐渐形成了。
    4.培养多元文化的批判思维
    外语教师要自觉培养多元文化的敏感性,要善于在教学的内容和实际交际中感受文化因素,善于发现不同国度间语言文化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对外语文化的看法、行为和表现,善于以公正客观的批判思维对待多元文化的差异。要客观评价外语文化的优点和长处,清醒地认识外语文化中何者为精华,何者为糟粕,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明确各个社会群体、各个文化群体都有自己的具有特色的价值观念,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张锦帆.2002)。要善于用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进步的观念去分析批判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以不卑不亢为原则,善于挖掘多元文化的背景,深人分析,善于比较,敢于批判,勇于吸取,扬长避短,汲取其他文化的合理精华内核。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外语教育处在更为多文化的环境,外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开阔视野,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深刻理解异域文化内涵,把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从容地跨越文化交际的沟壑。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浅析经济社会下的丑文化
    浅析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的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
    浅析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浅析现代文化意识与当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析军队价值观的社会文化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