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朋先生来自语言大学,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成绩卓著:其独创的语、文分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论在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他以自己亲身实践的教学经验,总结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他编写的三本主要教材——《集中识字》、《部首三字经》、《口语速成》,在国内外受到了相当热烈的欢迎,十分畅销。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理论和教学中,分开了语言和文字,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上的飞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长期以来,学界存在重语言、轻文字的倾向,这主要是受了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西方语言理论建立在西方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拼音文字的拼写与语音基本一致或基本相当,因而西方不专门进行文字的教学。
形。口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是“两个王国”。而不是索绪尔认为的语言符号只是心理现象,于是得出口说语言和文字虽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但却是“一个王国”,文字附属于口说语言。在这个王国里,文字连“服装”的资格都没有,只是口说语言的“照片”和“假装”。由此得出的结论:“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是完全错误的。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一个王国,分不清口说语言和文字的界限,因而将口说语言和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亦视为同一个,或称之为“词”,或称之为“字”。
1938年,郭绍虞先生已经提出“字本位”的观念:口说语言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文字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徐通锵后来提出的汉语口说语言和汉字都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没有“词”这个单位;印欧语言和拼音文字只有“词”为基本结构单位,没有“字”这个单位——这是徐通锵“字本位”的观念。相比之下,郭绍虞的“字本位”观念是比较接近科学的。我们认为“字”是一切文字(包括“非字音文字”和“字音文字”,包括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不是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两个王国,因而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不同的。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语基”——口说语言的细胞。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文基”——文字的细胞。“语基”与“音节”“音素”除了在语音形式上不同而外,更主要的区别在于:“语基”是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是语音、语义、语法的统一体。而“音节”“音素”都只是语音的单位,不是语言单位。
上述徐德江先生的理论是十分深刻的。
张朋朋先生分开了语言和文字,认为语言用音直接表示义,而文字是用形直接表示义。“文字的字形和语音都不是表现关系,而是建立了联系”,这句话按笔者的理解是说文字的字形和语音之间只是建立了联系,文字的字形并不直接表示语音。这种说法显然是不能让人接受的。非字音文字的字形不表示语音,而要说字音文字的字形不表示语音,显然就错误了。按徐德江先生的观点,语言和文字虽然是两个王国,但在字音文字这个王国中,除了字形之外,还包含了口说语言的音和义。字音文字的字形是“能指”,语音和语义都是“所指”,其中语音既是字形的所指,又是语义的能指,鲁川先生称语音为“过渡所指”,称语义为“最终所指”(见“文字和口说语言是并生并存的两种符号系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