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模式
汉字既是简单的记录符号,又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因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具。
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界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语文一体”模式下配合综合课及口语课进行的汉字附属式教学;二是“语文分开”模式下的汉字独立教学。“语文一体”模式下的汉字附属式教学,优点在于外国留学生初学汉语就能与汉字对上号,但往往因汉字出现的无规律而让留学生感觉太难;“语文分开”模式下的汉字独立教学,优点在于照顾了汉字的规律,却往往让留学生感觉所学汉字离自己的语言生活太远,不能即时感觉学习汉字的功用,因而学习兴致不高。
我们认为在“语文分开”模式下进行对外汉字的独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初级阶段非常必要,但应兼顾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及其学习习惯。从汉字应用上来说,必须注意“汉语”与“汉字”之间“语言”和“记录符号”的相对联系,部分满足留学生的“汉语——汉字”对应的语言功利动机;从留学生认知心理上讲,必须遵循学习“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规律,即要在区分汉字难度和使用频度广度的基础上分级和分阶段教学,高频易学的部件字和常用字要作为基础字先学,而学的时候应让外国留学生先感知汉字,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熟知感”,解除他们对汉字“摸不着头脑”的畏难情绪。
不少人主张对外汉字的教学应同口语和综合教学一样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我们也认为对外汉字的分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始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最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发现初级阶段专门学过汉字知识的,到中高级学习新的汉字会更快更容易。因此,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应进行分阶段的独立教学。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目标
对外汉字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交际的能力。大家常把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视作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目标,目前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目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字的掌握。首先是关于字量的掌握。目前除了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798个甲级汉字以外,周健先生综合《
字词的写法用法,阅读时则可以在记忆模糊的情况下通过具体语境的提示获取信息,所以“写对”较之“识对”要难得多,而实际上许多信息只要求会识读,并不要求会写。从学习汉语的动机来看,多数留学生学习汉字只是想获得以汉字为媒介的信息,比如看中文书报电视电影等,而不是用汉字写作。
事实上,不少在
的初级汉字教材。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留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存在一个获得“熟知感”的阶段,而有熟知感后留学生才不害怕,也才有进一步认知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初级阶段汉字教材应该特别需要加入“识字”阶段的内容编写。
如前述,初级阶段汉字的教学不能只孤立地进行汉字教学,必须与汉语的语用交际联系起来,所以,初级汉字教材中既要有注重从汉字结构规律出发的“必写字”,又要有结合汉语交际需要的“识读字”,教材的编写也应体现“识读字”与“必写字”的不同要求。比如对这两种字,教材的练习中就应该有不同难度的设计,“必写字”一定要求留学生一笔一画地写下来,“识读字”则只要求留学生在设计的词句中能认读出来就可以。
在内容安排上,“必写字”一定要在“识读字”的导入阶段出现,即留学生开始学习汉字的3-5周中就“亮相”,这样的编写才符合循序渐进、由生到熟的分阶段识字规律。
(二)教材中未能设计互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现有汉字教材的编写多采取先介绍汉字基本知识(包括笔画、笔顺和结构等),然后将甲和乙级汉字从偏旁归纳或义类归纳的角度系联在一课内,编排上过于单一,缺少一些与留学生互动的内容。多数教材单方面地站在教师角度,展示汉字知识、汉字规律,再加上一些形式单一的练习,未能充分考虑教材和教法的关系。对于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材的编写,我们更应注重趣味性,更应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比如一些拆分字、组词比赛的游戏等)融入教材中,而只有能与学生互动的、带动学生兴趣的教材才能促使留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也才能真正使汉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我们认为在遵循汉字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初级对外汉字教材的编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识写”分段编排,首先要有“识字”阶段内容的编排,且在这一阶段应把“汉语拼音”作为“工具”,促进留学生更快、更多、更好地识字;第二,“字图”结合展示,引导留学生感知汉字形体并与意义建立直接联想结,培养其熟知感;第三,综合汉字形、音、义三个信息源,从形近字、音近字、意义相反相对等方面进行提示,提高留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第四,创设语境给例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词语和句子中复现汉字;第五,加入互动游戏,课后设计针对本课所学汉字设计的有趣游戏,对活泼课堂,提高学生的规律记忆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第六,变换方法练习,在练习设计上应注意应用不同的方法。
正是基于目前汉字教材的这些不足和上述的思考,本人结合现有的初级汉字教学实践,尝试编写出版了一本《初级汉字教程(入门篇)》(与人合作),该教材较充分地体现了这六点思考。整理
注释
①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