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民俗体育 英歌舞 潮汕 体育文化 社会功能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潮汕地区英歌舞进行探讨,分析其体育文化特征。阐明了英歌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又充满活力的民俗体育项目,对现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传承其文化作出相应的对策。
潮汕偏隅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受海洋文化影响,培养了潮汕人敢于拼搏的精神,历来地少人多约束了人们的农耕生活,总面积 10346平方公里,人口 1o00万有余,人均可耕地不到三分田,但造就了潮汕人精细耕作,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同时商业文化浓厚,潮汕商人(潮商)是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其本土文化独特,属于中华文明的一支亚文化,是一块“十相留声”的神奇土地,更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诸多原因让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问广场舞蹈在这一带广泛流传,称之“英歌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娱乐休闲活动得到拓展,英歌舞也由原来的宗教祭祀、节日庆典发展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广场健身方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表现出明显的体育文化特征,但是,在我国古代并没有“体育”这个词,体育是 19世纪从 日本传人的,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体育,只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本文将英歌舞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讨其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大量的文献和文物资料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内容,它们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战争和宗教,而当这些体育活动从生产劳动中相对独立出来,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时候,即被赋予了游戏的、竞技的、健身的和教育的功效与功能。
一、潮汕英歌舞概述
据说 300多年前,外江戏到普宁、潮阳一带演出梁山好汉乔装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的故事,边唱边舞,当地群众学了他们的戏,以后在演出过程中逐渐删去唱的部分,保留和发展舞的部分,而成为今日的英歌。第二种说法是来自少林,l989年 2月 4日《汕头日报》报刊普文《普宁南山英歌》一文中说:“占陇镇早塘英歌的来源,相传是在旧社会早塘乡一位最弱小的农民为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跑到少林寺学习武艺,回来后慑于封建势力,不敢设馆传艺,便把它改编成英歌舞,传教于农民,故早塘英歌又别具一格。第三种是来自秧歌,持此说法的人说,主修《潮州府志》的清顺治潮州知府吴颖在其《潮州风俗考》中有载: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竟作,连日不绝,名日秧歌,并说“秧”与“英”潮音相近,转而成“英”。第四种是由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得到的启示,书中“及时雨”一节,说:“壬中七月,村村祷雨,日日扮潮神海鬼,余里中扮水浒……36人,个个呵话,臻臻至至,人马称娓而行。”求雨为什么要扮水浒,张岱说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而宋江绰号“及时雨”,扮演水浒就是要有“及时雨”。在潮汕地区,流传了三千年之久的广场舞蹈,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
二、潮汕英歌舞的体育文化特征
1.英歌舞是民族传统体育与舞蹈艺术融合,具有古朴的民族风貌与共同的历史渊源
远古的原始社会,舞蹈与体育几乎是不可分的,古籍中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蹈之,足之舞之也”。在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沉淀深厚,地理环境相对偏僻闭塞,从而使民族体育舞蹈保留了极其古朴的原始风貌,如潮汕地区的英歌舞,此外还有羌族的羊皮鼓舞、纳西族的东巴跳、土人“巴渝舞”等,可以说是远古时代民族历史的一种艺术再现,带有极为古朴的原始风貌。西周“国学”里的学生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乐、射、御”就与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有关。在古代,体育与舞蹈没有明确的界限,都伴随着生产和军事活动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舞蹈与体育共生共存、形影相伴而交互发展 j。那么,英歌舞其体育属性有着渊源历史。
2.英歌舞与民族传统习俗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娱乐性
古代英歌舞多附会为“水泊梁山 lo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它始终保持着“驱鬼逐疫”的实用功能,它总是在过年或民俗节日里演出,只是在我们有意进行改造以后,成为了娱乐表演形式,才可能随时进行表演。在农村表演,要到各家登堂人室,在各个角落喧呼跳跃,直接目的就是要驱逐恶疫病疠之鬼,祈求平安。英歌舞不戴面具而画脸谱,被冠上梁山英雄身份而有固定脸谱以外,其他都是鬼神的脸谱,化装的原则也是愈凶恶、愈奇怪,愈好。脸谱是黑白相间的鬼面,而不是戏曲中已经定型的三花脸。领舞者手里拿的是条蛇,有人硬说这是攻打大名府时用的火把。其实蛇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的基础。潮汕地区在文化上与闽南是一个系统,是岭南文化中的福佬文化一脉,而“闽”字就是表示门内祭祀“蛇”的民族,就这样成为潮汕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
3.英歌舞与战争、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当地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缩影
据《中国舞蹈史》载:“清初中国南部,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斗争是非常顽强的,曾给予清朝统治阶级极大打击,当抗清斗争失败,组织练习武术性很强的英歌,即能掩盖官府耳目,又能练兵习武。”这种从生产实践、战斗技能中转化出来的体育运动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的以增强 自身体格体能、娱乐为主的体育精神。
4.英歌舞具有很强的健身性,是一种民俗体育活动
现实中的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英歌舞发展过程也吸收兼容了地方其他文艺样式和体育的因素,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内涵。如英歌队对打套式是吸收融化南拳招式而成,使英歌舞更威武雄壮。而采取体操、队形的编排,使英歌舞更有魅力且更受观众的欢迎。自1931年贵屿“三和兴英歌班”拳师陈卓三传授南拳设计“落女”“对打”四个套式,组成新型对打套式派,熔进武术的英歌轰动潮汕开始。之后又有周修兴教练传授“单打”“对打”八个套式,青年教练洪乌仁从南拳“散手”中选择大战马、割腿、大铁夹、弓步、三角马等步法,吸取通天滚手、玉人照镜、老树盘根、利刀削竹、背棒、山中擒虎、燕子翻身、截虎干字、连环扣手、双龙把月、魁星踢斗、雄狮开口等打法,重新设计单对、对打、二人打、四人打,编成上、下各八套打法。最后又发展至三十套式,有蝴蝶、梅花、八卦阵等十多个表演图案。
三、潮汕英歌舞社会功能
1.丰富岭南文化,提供人们娱乐素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走上舞台
英歌舞已经由原来的男性群舞发展出女英歌、少年英歌和老人英歌。近年来,英歌也开始走进校园,城乡一些学校为了参加节日文艺游行,纷纷组织过学生英歌队。如潮阳的贵屿华美、龙港、棉城的凤南、凤北、在城的几所学校以及西歧等学校都曾组织过英歌队。2007年 l2月广州体育学院举行了英歌舞比赛,“北京 2008”城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普宁南山英歌队应邀晋京献艺,让中外客人一饱眼福,使潮汕英歌文化一展风采。在民间,英歌舞更受到民众的普遍喜爱,在宗教祭祀、节日吉庆、广场表演和群体锻炼中都有英歌舞,英歌舞是劳动人民欢度节庆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进入现代舞台提供了典范,英歌舞文化深深植根于潮汕民俗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其动作刚劲质朴、民族风情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及自然、纯真的原生态品味,都促使英歌舞具有现代舞所不可比拟的艺术表现力。将英歌舞文化搬上舞台、荧屏,成为现代艺术和戏剧表演节目的一部分,一定会大放异彩,成为舞台上的又一朵奇葩。
2.利于文化传承
文化的传承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传承,有形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文物、古董、服饰、器具等等,无形民族文化就指民族精神、信仰、观念、思维方式等。潮汕英歌舞是潮汕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很多的潮汕文化的精华就是依赖于民间的英歌舞而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寄托在英歌舞的发展形式上来传播潮汕文化。英歌舞文化是融潮汕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道具、戏曲、粤剧、岭南武术等有形文化和民族信仰、民族精神心理、民族传说故事等无形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通过英歌舞这种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并展现,通过英歌舞的世代传承,民族文化也找到其世代传承的有效载体。
3.提升地域文化品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她产生的是人的整体素质,是人的思想品德、灵魂境界和劳动能力。我们从英歌舞形成发展过程可看到岭南民俗文化的兼容与创新,体现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英歌舞这一民间艺术奇葩,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到 1996年 11月潮阳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2o06年 5月,普宁英歌、潮阳英歌被国务院公布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英歌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更好研究、保护和发展普宁英歌的鼓励和鞭策。
四、对策
1.加强立法,加大宣传,保护好潮汕英歌舞体育文化资源
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好英歌舞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加强立法或制定规则条例,从宏观政策高度赋予英歌舞文化以保护地位,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和传承英歌舞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地保护和开发潜在的岭南文化资源,也对部分群众对英歌舞体育文化的破坏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加大对保护英歌舞文化的宣传力度,从潮汕民族内部主体出发,使人们在思想意识观念上认识保护、传承英歌舞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转化为行动上的积极保护和传承。
2.与旅游有效结合,建立岭南潮汕文化旅游链
歌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保持英歌舞文化原生性、民族性、人文性的基础上,抓住旅游热的大好时机,整合潮汕地区的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突出区域性特点,注重与民族生态旅游、民族节庆相结合,打造岭南文化品牌,形成岭南文化旅游观光的旅游链。
3.与社区体育相结合,将英歌舞纳入大众健身项目的行列中
利用英歌舞可参与人数众多,健身、娱乐功能良好的特点,在发扬英歌舞文化的同时,可对英歌舞的动作特点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走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行列之中,成为大众健身的项目,更好地为大众健身服务。
4.走进201o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
2ol0年广州亚运会是传播岭南文化的大好时机,也是英歌舞展现的大好机会,它将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华民族为弘扬团结、友谊、和平、欢乐、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做贡献的又一次展示,要传承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的一系列理念和宝贵经验,把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成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亚洲体育盛会,争取将英歌舞作为亚运会开模式表演节目,打造广东风格、岭南特色,传播岭南文化。
[参考文献]
[1]蚁哲芸.论英歌舞起源、表演形式、价值及其特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8(1):53-55
[2]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3—62.
[3]邓有吉.疏放与狂欢——潮汕英歌舞的“狂欢化”精神[j].广东艺术,200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