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谈刍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科学创新维度
[论文关键词]:科学 科学创新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创新将充分发挥其在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自由全面关系。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首先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定义即使从西方来讲也是很狭隘的。科学来自于希腊的人文理念。也就是说,科学从一开始就是希腊人、欧洲人表达“理想人性”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希腊人把“理想的人性”等同于“自由”。实现这种自由的方式是理性。为了实现这样的一种“自由”,希腊人在知识形式上强调理性,这种“理性”的形式,后来被称为“科学”。可见,科学最初产生于人文理念当中,科学的理想和目标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终极关怀,因此,广义上讲,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关系,科学创新活动也包括这三重关系在内。人们在科学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这种关系,而且不断地创造着这种关系,使人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丰富。同时,人通过科学创新活动认识必然,打破外在必然性的限制,从而在创新中感受到~种真正的自由。在这里,自由指主体运用自己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打破外在必然性限制的活动,也就是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越是从事科学创新活动,对必然性的认识越深刻,也就越自由。因而科学创新与人的自由全面关系包含三重关系:一是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的自由全面关系;二是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关系;三是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身的自由全面关系。
  一、科学创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信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外在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创新的基础。人与动物一样,靠自然界生活,然而人同自然界的联系,根本不同于动物对自然界的依赖。动物对自然界的依赖是通过单纯的生物适应来实现的,动物的存在方式就是其本能活动,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人面对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界,但人作为主体的存在,就得进行创新实践,创造属人世界,使自然界更符合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方式就是积极的创新实践,正是人的这种生命活动,展现了人的“一个种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作为一种高级的创新形式,科学创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改善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创新活动形成并丰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制造工具标志着真正的人类劳动的开始,也标志着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这表明人从打制出第一件哪怕是最粗糙的石器的那个时候开始,与自然界的关系就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后,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类的每一次科学创新,都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创造。人也只有在科学创新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实在的自由”。因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然界是运动发展且丰富多彩的,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可能一次完成。人们只有通过科学认识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实现对自然的自觉把握。从宏观上来说,科学创新使更宽广的自然界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自由;从微观上来说,科学创新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能够揭示事物更深一层的本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
  第二,科学创新活动提高了人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手段和方法。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从古代最粗糙的石器到蒸汽机到现在精密的计算机等,无不反映人们在创新工具方面的伟大力量。人们利用自己所创造的工具去进一步认识未知的自然界,获得对自然界的更深更广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使客观世界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与此同时,人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掌握了越来越多认识的方法。科学创新是实现全人类全面发展的根本,也是实现每个人发展的根本。
  第三,科学创新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达到和谐统一状态。科学创新的不断发展,反映了人的主体地位的加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和对自然的把握程度的提高,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在多大程度上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实践的深化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日益频繁地进行科学创新,就必然会使人类摆脱大自然的盲目支配,逐渐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但是这种关系的协调发展,需要一个长的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自然作为被人类崇拜、仿效的对象到作为被统治、被征服的对象。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有一个古老的同盟。但是随着经典科学的建立,人与自然的同盟破裂了,形成了两个世界、两种科学、两类文化。而现代科学创新正在把两者重新统一起来,建立人和自然的新的同盟,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传统工业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对自然的统治、征服、掠夺的基础上,从而引发了人口爆长、物种锐减、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性问题,并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科学创新的发展观旨在强调创新的知识经济,它将着力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逐步摆脱客体的束缚,而且在科学创新实践过程中开创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相比较而言,知识经济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属于一种受资源稀缺限制的经济形式,而知识经济因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使用的非消耗性从而摆脱了资源稀缺的限制,呈现一种持续递增甚至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且,相对于传统农业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往往是建立在剥夺自然资源因而直接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性而言,科学创新基础上的知识经济运作过程不必依赖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本身还可以开发出新的资源,这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是相一致的。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们通过科学创新能不断创造出人与自然的新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和自然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状态
  对于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科学,存在两种主要思想倾向:一种倾向是科学乐观主义,认为科学能彻底解决一切人与自然的矛盾;另一种倾向是科学悲观主义,认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科学进步带来的毒果,生态危机是技术圈冲击生物圈而形成的负效应,新的科学会毁坏地球,危害人类生存。其实后者并没有看到很多人与自然的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往往是因科学不发达所致:科技落后是许多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症结;科技落后也是自然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为科学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效率就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自然就多;科技落后更是当今生态环境破坏的内在因素,因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而落后的科技手段往往将这种平衡破坏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走发展绿色科技道路,也就是实现人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发展道路,是科技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我们就是要使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小化,最终将这种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浪费资源、损害后代发展能力为代价,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先发型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竭泽而渔、掠夺式开发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发展观的表现;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科技的创新、创造潜能,以较低的自然环境代价利用各类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同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趋势,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而这种整合必将使科学在解决社会、经济、环境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二、科学创新丰富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在读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所做的笔记中阐发过这样的思想:“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这种“真正的社会联系”并不产生于人的反思,它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产物”。人应当承认自己是主体,并且“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否则“这种社会联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这说明社会关系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丰富起来的,而且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产物”,从而强调了创新活动相对于一般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人的变化发展同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是相一致的。人创造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的,人在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过程中也使自身达到全面性。社会关系的全面性是历史的产物,人自身的全面性也只能是历史的产物。在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人会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成为日益全面性的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的出现,使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新变化。科学创新创造了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创新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是自然的人,但本质上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个人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他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的。固然没有个人就没有集体或社会,但是没有集体或社会,任何个人都无法存在,更谈不到他的价值和自由。人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在科学创新活动中,科学创新主体除了要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生关系之外,还必然同作为客体存在的其他主体发生相互关系,要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表现出与他人交往、协调共处的能力和特性。“不同他人发生关系的个人不是一个现实的人”。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生存,人的世界就是一个交往的世界。而且由于人的这种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人的新的活动领域,使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大。回顾我们人类历史走过的历程,我们无不感到科学创新在创造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伟大力量。原始社会初期,人与人的关系仅仅局限在血缘的范围内,慢慢地这种血缘关系被突破而变成一种地缘关系,但开始还只是在非常有限的地域范围内,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科学的出现和科学创新的开始.这种交往地域不断扩大,从地区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全世界,人们之间的交往已突破了地域的国籍的界限。所谓地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地球村就是这种关系的生动写照。
  第二,科学创新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趋于复杂化。科学创新扩大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范围,也产生了不断发展的相应的交往形式,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人们之间的关系从最简单的血缘关系已发展到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文化关系等等。
  第三,科学创新创造了多样化的交往手段。科学创新为人们之间更好地交往和协调乃至结合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人类交往的未来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科学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的巨大进步,它所创造的各种交通工具,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交往信息的容量越来越大,交往的速度越来越快,交往的形式越来越简便,交往需要传递的内容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觉到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冲击,来自其他国家的变化对我们所带来的震撼。
  三、科学创新发展了人与自我的关系
  “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当主体把自己,把自身的行为当做观照的对象,主体就与自身发生了关系。在科学创新活动中,科学创新主体随时都在与自身发生关系,总要对自身的情感、能力、品性扶态、需要、价值取向等属性产生认识,作出评价,并把它运用到客体上去。而这种关系有时是不被人察觉的,它表现为对自身的调节、控制、激励和超越。科学创新创造人与自身的自由全面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科学创新提高了人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我们达到对自身的认识,是通过反思我们跟其他人一起的生活,通过反思我们的活动,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活动这条途径来实现的。在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活动中,人能够将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认识自己的本性、需要和本质力量,将其作为内在的价值尺度外化到客观对象中去,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而,科学创新的不断发展,不仅是在既有实践基础上对不断变化的客体事物的结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是对主体自身不断变化的需求、利益和能力的认识,科学创新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认识能力的过程。
  第二,科学创新加强了人的自我意识。“破坏”或者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由人的行为来引起的。过去或现在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出自于自然本身,而是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原因。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问题,还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识能力等问题,即“自我”的问题。历史与现实已经表明:人如何对待周围环境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对待自我的问题,是人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的问题。正是人在物质生活追求上的短视、局部利益的价值取向,使人类面临着三大危机: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或称自我危机,指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思维方式的分裂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以及人性的扭曲等),即人们在向外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把自我的“存在”和“生存”忘却了,亦即人被“物化”或“异化”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人的革命、“自我”的革命,增强人的自我意识。当然我们强调的“自我”指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对自身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并有利于他人、集体、社会、自然和全球,并非鼓吹个人主义、自我中心,、自我膨胀。科学创新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和创效的双重活动过程,它要求人始终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人的永续发展。
  第三,科学创新提高了人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力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人在科学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是新情况,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使得人们自我适应、自我控制、自我调整,适应各种变化了的和不可预测的情况,以期取得创新成果。这种自我调控既有生理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都是为了使创新的活动成果与创新的价值目标取得一致。
  第四,科学创新提高了人的自我满足程度。科学创新应该是人按照自身的内在要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与客观条件相结合而构建的。科学创新反映了主体需要,唤醒了沉睡在人自身内的各种潜在的本质力量,使主体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的能力获得最充分的表现。主体生存发展和自身完善的需要渗透在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中,使人的自身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满足感,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科学创新也带来了人的不朽。追求崇高与不朽是人的最普遍、最强烈的心理冲动或理性信仰。但人生的崇高与不朽不是长生不老,高官厚禄,而是其创新精神及其创新成果被纳人人类文明的永恒之流之时才成就的。历史上一切英名永存的人,无不是以其执着的创新追求和不懈的奋斗精神,而让后人世代敬仰的,而一切堪称不朽的人类杰作,无不是创新的产物。同时,这种创新成果作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能使社会成员的某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促进社会的进步,从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科学创新过程中,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完全统一的,只有当所有的“自我”的作用汇成全人类的“合力”,人的自我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人类在科学创新活动之前,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社会形态,在近代科学独立出来科学创新必将经历继而跨越“物的依赖性社会形态,最终走向“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社会形态。人类终将依靠自己的主体力量,凭借科学创新活动走出生存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等各种关系的和谐统一。当然,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绝不能由此否定科学创新在此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理想。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
    浅谈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异同
    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改革创新精神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
    浅谈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浅谈民族音乐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室内设计与中国文化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语言文化国际推广战略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浅谈日本设计美学对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