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文化多元化 强化 传统体育文化 价值认同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育文化的危机和遭到的冷遇,讨论了西方体育文化崇拜之风盛行的现状.认为当今体育文化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价值理念及实践方式等矛盾.而只有强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寻找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新的定位,不断实现传统体育价值体系的自我更新,才能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至于失去自我,使它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彰显,进而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1 我国体育学界的西方崇拜情结
当代社会,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在许多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因而其体育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也相应强大.而作为与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体育学领域,尤其在中西方体育发展并不对等,且体育领域依然为西方中心主义所主导的今天,则更是如此.
追逐体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步步占领了世界体坛的主宰地位,只要我们接触到体育,就无法摆脱西方体育的影响.无论是体育的内容、形式,还是体育的价值观念和意识,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的烙印.它不仅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同质化,而且影响着人们的体育价值观.由于中国近代体育起步较晚,而且几乎所有重大的国内外比赛,包括项目的选择、规则的制订到举办地的选定,都是依据西方体育的发展,均由外国人主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和西方的强大.并逐渐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西方崇拜意识,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同时又具有两面性,使得中国人变得极其谦虚,虚心学习西方、模仿西方,加速了我们的进步,使我们很多地方发展得非常快,也缩短了我们与西方体育的距离.尤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与奥运的距离越来越近,中国对奥运的理解、参与也越来越多.正因为我们这样一种西方崇拜的潜意识,使我们形成了一种不卑不亢的心态,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逐渐强大起来.
体育学界这种西方崇拜的现象,背后自然有其一定的生长环境和客观因素.当今世界,美国是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无论哪项运动,美国都有一些项目居于体育乃至世界领先地位,无论在技术上和训练手段、管理方法上都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而体育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本质不仅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2 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具有的现实价值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渐上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越来越被国人和世界认可。
贵和尚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学说贵“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也是世界大家庭不灭的理想,这与国际社会致力于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精神相得益彰.而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的道德要求,则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不是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实际上,它是指君王、大臣、父亲、子女都要尽自己的责任,各尽其职,各守其本.中国传统思想提倡的孝悌思想强调了在经验和学习之上的责任和关怀,优于西方思想强调的个人主义.贵和思想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则是践行中庸之道.中庸不是一分为二的折中调和,而是“不偏不倚”、“适量守度”,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做到恰到好处,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则提倡“礼让三分、以和为贵”避免冲突.西方人由于长期受“人性恶”观念的影响,往往对社会和谐发展持质疑态度,而是更强调社会的冲突性和残酷性.贵和的精神是中国体育文化异于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贵义贱利.一般来说西方重利而东方重义.当然,现在多倾向于义利兼顾.人们往往认为儒家只重义、不重利.其实,儒家认可并尊重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只不过强调靠正当手段和途径取得合法的利益.在体育竞技环境中,中国文化“义利合一”的价值观优为可贵.当今运动员为了追逐巨额奖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无情,为了“功利”,失去了基本的公德.关怀物质需求而轻视了人的高尚活动,把体育引上了歧途,背离了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道路,扭曲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如果人人都能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不忘社会道义的担当,很多棘手的体育道德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宽容与包容.中国人本质上有一种宽容和友好的态度,常常表现出谦恭有礼,并希望与他人礼尚往来.宽容,作为一种品德、胸襟、风范,一直为中国社会所传承.中国历来没有种族主义传统,几千年发展中民族摩擦虽有发生,但统一、融合是发展的主流;中国也没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中国文化趋于保守,对外来文化基本采取兼收并蓄、宽容包容的态度,很少出现民族主义式的排外情绪.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包容之心宽大胸怀的民族.从郎平执教美国队,从郎平率美国队回中国打奥运,从中国观众送给郎平的掌声,就很能说明问题.由此可见,文化宽容的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
和而不同.中华文明一贯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文化具有多样性,中西体育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形态相吻合,正被中华民族所认可和接受,并被吸收和体现在现代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发展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体现的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养生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其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的辩证思想,对指导当今人们健身和体育活动,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双方的核心利益,正视不同国家的尊严,并顾及对方的看法,通过平等对话予以消减矛盾,增加共识,建立互信.每个国家都需要依赖对方,要成就自己,需成就别人;通达了世界,也就通达了自身,只有互相尊重,互为镜鉴,方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当下中美两国各自均处于深刻的历史变化时期,更需要由指责对方,变为尊重与合作交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既是世界民众之兴,也是中美对构建和谐世界的贡献.
3 直面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厄
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中国传统体育形成和发展始终深受儒家、道家学说影响,更多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不像西方体育,自形成之初就蕴含了尊重人的价值和充满人本主义精神,注重“物质”、“竞争”、“超越”.
在我国,人们自古对“体育”就没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实现精神升华和道德修养的辅助工具,早期的武术更多充斥着帮派林立、以强凌弱的恶习,表现出江湖的习气.可见,在传统体育形成之初,人们对体育价值认同的意识并不强烈,其价值性质和品质也不明确,对“肌肉”、“健与美”的认同感比较淡薄,更多注重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崇文尚柔的运动形态.不像西方体育文化那样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质成分,甚至在很多阶层参与体育活动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有时还遭受排斥与打击.这些都源于长期的农耕文明和儒家学说教化下所形成的固有的价值观和价值思维模式.随着中国渐渐崛起,必然要求民族文化复兴,这是传统体育文化重塑辉煌的重大契机,更是寻求传统体育文化自身更新的良机.而这将是继中国在经济上崛起之后,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与时俱进.
探寻武术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武术要朝着奥运理念方向发展,一定要有所突破.目前,在国际上武术推广、宣传的力度还不足,普及率、影响力不高,竞赛的特征不鲜明,还没有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运动.就我个人感觉,武术在海外还不是很流行,了解的人也还不是很多,不少人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才对武术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当年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的推广力度相比,我们差了很多.作为韩国跆拳道推广到中国的见证人,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曾说:“当时中韩还没有建交,但韩国人赠送我们跆拳道器材、派出教练教授,一切都是免费的.甚至我们安排来华教练住宿,人家都坚持要自己付钱.韩国跆拳道从1988年的表演项目到2000年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走了12年,其中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其次,武术申奥虽遭挫折,但这正是武术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最佳时机.武术要在国际上真正开展起来,一定要坚持“派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宣传,派一些专家到国外去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国外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做普及推广工作.还要派出一些武术团体到世界各地做巡回表演,为他们提供吃住、训练费用.他们学成之后就是种子,这项工作一定要继续做.最近,国内武术正在市场上“试水”,四川峨眉山、嵩山少林寺……都在搞大型世界性武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把各拳种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培训,打出去,同国内外各种搏击项目进行交流、比赛,传统武术的翅膀就会再度强健起来.最近央视等也在搞职业联赛,今年中国体育界也推出了一项以中国功夫为主打的赛事wma.但看得出联赛规则、规程设计略显不足,赛事不好看也都有同感,但目的是想通过职业联赛来推动武术的发展.除武术外,乒乓球也是中国体育的王牌.然而中国乒乓球除了霸占着各重要比赛的领奖台之外,在市场领域还鲜有作为,教练、球员赴海外打球个人行为居多.其中真正难做的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武术向西方竞赛制度和评判标准靠拢.传统武术注重过程,它强调追寻中国传统伦理教化的价值取向;而竞技武术更多强调从外形上来评判动作质量,需要精确评价,此外,还要与野蛮的打斗有所区别,用所谓文明的规则来进行比赛.因此,要将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武术推进奥运会,纳入别人的评价体系,让西方观众都能看懂,就必然会破坏一些传统的东西,尤其比赛规则、打分标准、参赛等级等方面都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力争将竞技武术与发掘人的体能,以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结合起来.
总之,如何发掘整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繁荣并推广当代文化,如何在传承与发展武术文化过程中实施中国文化的自我定位,我们仍然缺乏系统扎实的战略研究和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则.这就是我们在经济实力大幅攀升的同时,文化实力相对软弱的症结所在.正如李光耀所言: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硬力量的崛起,还有文化等软力量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不能靠航空母舰和军事力量来崛起,而首先应是文化的复兴.
4 强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
4.1建立价值认同体系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理应建立“促进世界体育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认同.在日益增长的西方体育文化压力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必须感到发展的危机,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本国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从根本上树立不同民族都能够接受的价值认同.既要尊重每一种体育文化不同的特色、不同属性,从民族背景资源中寻求改革的切入点,又要考虑当今中国各个阶层的现实需要,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找到一个有力的平台,从而找到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随着中西合作范围的扩大,互动力度的增强,碰撞与摩擦必然增多.首先要学会欣赏我们民族文化优秀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儒家文化,充满着信仰、希望、慈悲,具有普遍性,在21世纪的今天不仅具有道德的示范作用,更有精神的辐射作用.其次,我们的中庸态度,“礼让三分、以和为贵”更具有解决问题的智慧.我们中国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是西方个人主义无法比拟的.只有在交流中坚守民族的自我,才能不断扩大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世界上发出属于自己的更加响亮的声音.
4.2正确定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当人们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奥运金牌时,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被忽略了,那就是精神.像中国的舞龙舞狮、秧歌这种民族风味很浓的体育运动,有着自身非常丰富的独特精神,在很多时候往往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其娱乐性、参与性都是竞技运动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传统体育走向大众,走向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成为其发展的立足点.首先,开发与大众体育联系紧密的传统体育项目,确立“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的基本模式,使它们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享受运动.比如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风筝,这两项运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举办世界锦标赛,参赛和参与的人数也很多,在中国的民族体育运动中就开展得比较好.竞技体育从来都不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部,更不是体育的全部.全民参与的大众体育,才是一个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基础体现.其二,现代化的力量来源于传统,强化传统体育的传播机制、运作模式,把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为传统体育并轨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起点.美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利用学校和社会向美国青少年强化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精神和文化,向青少年灌输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制度.中国也应力争做到在国际平台上拓展自己“民族制造空间”,进而明确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民族形象”的平等身份,最终在世界文化领域获得自己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其三,避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心态,更不可急于用简便方式把西方体育思想制度“移植”到中国来.应该学学人家日本,把文化当品牌,利用这个品牌去打广告,做策划,进行商业运作.等到这种文化深入人心,那么这种民族传统运动也就得以保存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就能发扬光大.
4.3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更新
当竞技体育被人们无限关注的时候,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其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近一个世纪以来,体育被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的烙印.竞技体育的发展其实是和历史的积累有关,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方面的基础显得尤为薄弱.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先让一些优势项目发展起来,以期带动大环境的发展.传统体育作为东方体育的代表,一:面,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本位,瞄准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前沿,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创我之新,加强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释与重构,完善自身文化系统的融合更新机制,努力推进世界优秀文化本土化;另一方面,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批判、扬弃传统文化中的内在局限,将“传统因子”与“时代元素”有机融合,激活那些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叩响国民心灵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诠释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同时采取多样的手段“剔除”其糟粕,打造优势项目“品牌”,进而弘扬其内在的精神活力,最终使之能够深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满足不同的价值需求.中国崛起的势头已经出现,但整个局面还在形成当中,这个当口机会最多,但要想把握住机会,必须得有判断大局、把握大势的能力.经过北京奥运的洗礼,中国只能称为体育大国,还不能成为体育强国.中国仍需要把发达国家当作一面镜子,仔细地打量自己.在体育观念、体育形式上,中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按西方国家的模式装扮自己,但必须注意那些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全面进步、内在档次的共性.